APP下载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提质增效研究——基于就业及专业调研的探讨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改革模式提质增效顶岗实习

张 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提质增效研究——基于就业及专业调研的探讨

张涵

【摘 要】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是学校与企业增强校企合作的有力渠道,学校从顶岗实习中了解社会、企业需求,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才和劳动力;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也是学院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努力提高人才质量,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效能,学校教育可以尽可能的调整好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人生目标。

【关键词】顶岗实习 改革模式 提质增效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文件中,强调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研究目的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其进行探讨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做好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最终是为能促进我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而服务。本文基于人文系就业及专业调研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开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教育提供一手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我们到了曲靖、昆明、玉溪、宁洱开展了就业和专业调研,看望了12级就业学生和13级顶岗实习的学生,同时,我们文秘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了专业调研。我们主要调研了计算机专业、文秘、休闲专业的学生情况,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几个问题:

(一)学生适用企业的能力较弱

基层岗位往往要求动手实操能力强。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是基层岗位,最基础的工作对学生来讲,要求的实操动手能力往往越强。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实操能力,大多学生在走上岗位时,不能很快适应社会企业的规则技术要求,一般都是处于懵懂状态,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是进行规律性理论教学较多,也因学校教育的有限性,所以对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缺乏针对性。

(二)学生岗位不一定是本专业

学生的就业岗位并不是自己的本专业,而是相近相关岗位,如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投资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做整理资料归档的工作;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酒店做前厅接待工作;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做仓库管理工作,或者人寿保险、销售员等等。学生所从事的并非本专业直接的对口工作,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事物、新知识,这是必然的;但无论学生做哪一个行业,在岗位中能用到自己在校所学的知识,有的往往是选修课程的知识,有的又是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的某个知识点。如有的学生上过营销心理学选修课,有的则上过计算机维护维修专业课程等。

(三)学生存在换岗频繁现象

经过顶岗实习期再到就业岗位的学生,一般至少换过2、3次岗位,而这个岗位的变动往往存在很多因素,有来自自身的原因,对所事情不感兴趣,对岗位环境不适应,对工资期望值过高等等;也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如离家远,父母希望子女在身边;或者父母已经为自己做好了长远规划等等;还有就是来自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你如果没有能力,不能适应,不能胜任工作,就会被淘汰。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毅力。

(四)学生心理耐压能力较差

学生往往期望值过高,到社会上发现,一切都和自己想想的不一样,工资低,待遇差,人际关系难处,工作累等现象接憧而来,往往会使学生感受到失望、挫折和压力。有的学生坚持下来就挺过去了,而有的学生一直不能适应,时常带有消极情绪,总是一副叫苦连天和忧郁的状态,这样的心理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学生的抗压能力有待提高。

三、提质增效对策

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也是学院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努力提高人才质量,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效能,学校可以尽可能的调整好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人生目标。

(一)改革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一般都是2+1模式或者2+0.5模式,所以学生的课程比较紧张,往往是三年的课程压缩成两年来上;而最后一年一般都是顶岗实习,我们的学生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去社会实践,这个逻辑对学生来讲比较适应,但缺乏实践性,学生存在一种被灌输式的状态中,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我学了这个有什么用,我该怎么学习等问题。这种模式存在认知薄弱,主动性差,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换着模式,也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对岗位更具针对性。即0.5+0.5+1+0.5模式,所谓的0.5指第一学期在校学习,第二学期在校外实习认知,第三、四学期在校内学习,第五学期在校内学习并做好毕业设计开题,第六学期在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并完成毕业设计。学生第一学期刚进入学校,对大学的憧憬以及新环境的适应,都需要一点时间,对新事物的求知欲也较强,所以一般会好好学习。

(二)做好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应该有所区别。在高等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注重因材施教,而不应该是普及式的教育。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目标,人生目标,并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岗位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增强校企合作,无论是那个用人单位都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都希望学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毕业学校和企业是有差异,要学生一到岗位上就能上岗,还是有难度的,我们能做的最多是反真模拟,而不是近乎真实情况的学习培养。所以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请企业人到校讲座、教课的形式,或者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三)鼓励学生做好初职

初职就是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个工作有可能是在学校里的勤工助学岗位,有可能是在社会上的一次经历。无论哪里,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影响很大,第一份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以及对学生的规范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初职教育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企业也会分析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刚毕业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会处理,有些事项不会做,没关系,但一定要肯学,认真踏实肯干。毕竟企业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过度,大家都是过来人,都了解刚毕业出来找工作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企业有自己的判断。我们鼓励学生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努力学经验、学知识,并且要培养自己的毅力精神,在某一岗位上坚持几年,说不定你就会是领导者、老资历,慢慢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关心学生成长

最好的叫教育就是陪伴,在学生最需要你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如果能陪在她身边,和她一起度过难关,那么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学生对于我们教师去就业岗位上走访看望他们,表示非常期待和欣慰,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近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有利于与企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所需;有利于开展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岗位和树立职业目标。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可以有效阻止一些不好现象的发生。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被关注,我们的学生也一样,老师的嘘寒问暖、叮咛嘱咐,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心情舒畅,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无意识的影响和鼓励到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教育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自信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措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共同协作解决,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也是学院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可以尽可能的调整好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2]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

[3]李向东.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张涵(1987-),女,白族,云南普洱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

猜你喜欢

改革模式提质增效顶岗实习
国企改革下的投资机会
浅议高职语文创新化教学改革模式
网络时代下电视新闻改革模式研究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