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6-11-26俞燕燕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际视野高素质培养模式

俞燕燕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俞燕燕

【摘 要】本文从阐述培养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分析当前外贸人才培养存在外贸人才缺乏直接上岗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目标过于模式化,专业培养趋同化、重基础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参与意愿不足等问题,提出开展外贸人才弹性订单培养模式、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培养师资队伍、中外合作办学四条措施。

【关键词】国际视野 高素质 外贸人才 培养模式

一、当前培养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的意义

随着“95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门槛,他们青春阳光、想法新奇,他们兴趣广泛、思想开放,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叛逆意识强烈,他们就是出生于95后被称为“最独”的一代人,也是曾经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这批大学新生身上有着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最鲜明的特征。接下去将逐渐与早些年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姐学长们一起成为青春的主流,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而这批90后将来必将成为社会各个行业的主力军,只有培养好他们,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优秀外贸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急需。而对于这批以校园非主流文化为乐,精神世界出现危机,生活行为怪异的年轻人来说,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他们的现状,教会他们怎样成为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优秀外贸人才,优秀行业人才的培养绝对不仅仅只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外贸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外贸人才缺乏直接上岗的实践操作能力。当前外贸人才普通具有基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外贸业务知识、懂得基本的国际经济规则,甚至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考取了外贸制单人员或报检员、报关员资格证书,但是大都只是为考证而考证,为找工作而考证,一旦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往往因为不熟悉出口相关手续,产生畏难情绪,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一般都要在工作岗位上历练一段时间后才能勉强适应。

(2)外贸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模式化,专业培养趋同化。目前地方性高校在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基本大同小异,并没有从当地的人才结构现状出发,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服务,一些高校从未认真调研好当地经济市场的外贸人才需求结构,因此培养的人才不一定满足本地区贸易行业的现实需要。

(3)重基础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体系。因受我国当前主流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众多国贸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极度不协调,虽然看似掌握了所有专业知识,实际上在工作岗位上却无所适从。与国外相比,我国国贸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导致他们不了解外贸行业的第一线最新动态,国贸实务经验的不足又使得教师们实践教学缺乏依据,这样就只能依托教科书的案例进行实践应用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帮助极其有限,很难真正帮助学生成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企业参与意愿不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含糊,像商务英语这样的专业,很难像工科专业那样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由于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地位的不平等,高校往往对合作企业认识不深,与企业的合作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实习基地提供、项目支持和员工培训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机制,教育资源有待优化组合”。

三、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开展外贸人才弹性订单培养模式

国贸专业学生可以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外贸企业提出用人标准并深度参与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人力、资源、技术、资历等支持,学生毕业后到可以到合作企业就业,服务行业发展,如某高校目前在进行的校企合作项目:跨境电商,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也让校企有了“双赢”的合作教育结果。还有如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与外贸行业发展同步对接,在深度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赢得发展契机。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能起到颠覆传统外语教学与行业发展脱钩的做法,培养能真正服务经济转型的高端技能型外语人才。

(二)规划课程体系设置

学校在设置课程体系、调整专业方向前,应当先调研“就业出口”,应建立起“从出口往回找”的课程设置原则,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来进行课程体系设置。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学校每年要安排毕业生对就业去向单位进行社会调研,综合分析现有专业培养是否对口、成效是否显著,同时也可定期邀请各相关企业召开市场调研会议或人才需求洽谈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每个专业拓展数个专业方向,从而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针对性。

(三)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相关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必须具备以品德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而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在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对行业及外贸企业的工作背景几乎没有任何了解,这些专业老师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掌握行业发展最前沿的动态,所以,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这些素质,那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定是形同“纸上谈兵”。因此,组建起一支理论功底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要鼓励高校专业课教师到对口外贸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与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第二,要经常组织教师全员参加相关院校、外贸企业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进修培训;第三,高校还可以考虑聘用一些相关外贸行业的、持有外贸从业资格证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弥补原有教师队伍实践经验的不足。

(四)中外合作办学

近年来,教育资源逐渐呈现全球化配置与共享趋势,国外的许多高校在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直接引进海外教育资源与先进的教育模式,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实现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如采取2+2模式,中外联合培养,成绩合格经双方认可后,颁发双方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我们可以借鉴对方先进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进对方优秀教师资源,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从而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也可以从中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文静.新时期高校女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9).

[2]曹华芳.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宁波XX学院为例[D].学位论文,2013.

[3]郭金刚.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

[4]陈轶翔.邢台市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俞燕燕(1977-),女,浙江上虞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的90后优秀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项目编号:12541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高素质培养模式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乡村如何培育高素质的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