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举措信仰危机

王 红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现状和对策研究

王红

【摘 要】“信仰”关乎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存亡兴衰,然而近些年我国近半在校大学生出现了“信仰缺失”的危机状况,如何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角度进行阐述,提出了多种举措良策。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危机 举措

一、信仰的力量

天下之乱源于人,人之乱源于心,心之乱源于信,即信仰的缺失。

何为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信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一个人失去了信仰,心灵就失去了寄托,他的生活就会感到空虚迷茫、无所适从;一个民族失去了信仰,就失去了民族精神,失去了凝聚力。因此说,“信仰”关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存亡兴衰!

一提到“信仰”一词,师生们可能会很快联想到共产主义崇高的信仰,进而会浮现电影电视剧等文学作品中那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万分的场面,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毫不犹豫,一声呐喊伴随着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慷慨陈词,宁死不屈;江姐和她的战友们身陷囹圄,身遭酷刑,遍体鳞伤,不管敌人如何威胁利诱,绝不出卖同志、背叛革命······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什么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呢?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心中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显而易见,信仰对人们行为的主宰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肩负祖国未来希望的在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却岌岌可危哉!

二、大学生的信仰危机状况

(一)信仰的真空化

2011年研究单位对北京海淀区五所重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关于“你是否有信仰?”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有12.8%的学生表示“没有信仰”,32.8%学生表示“说不清”,两项合计高达45.6%,接近调查人数的一半。”这说明将近过半的大学生信仰面临着缺失的危险,出现了信仰真空化的趋势。

由于信仰缺失,部分大学生突出表现为对社会漠视,家庭、集体、社会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或者把社会和别人都看得过于灰暗;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生活和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激情;甚至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学习成了社会“压迫”的继续,就业成了谋生手段无奈的选择。于是他们开始选择麻痹自己,在网络、酒吧、舞厅、商店等场所和虚拟世界寻找出口,逃避内心深处无法满足的空洞。

(二)多元化信仰并存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理论相互交织碰撞,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主义和基督教等;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佛教、道教等,在大学校园里各占有一定的市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是大学生唯一的信仰追求,政治信仰生活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多元化信仰难求“和谐”。

(三)信仰的世俗性

市场经济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由于它的负面作用冲击,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等日趋淡薄。他们往往向利己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取向攀附。例如有的学生争当班干部、入党、毕业安排工作等都请客送礼拉关系。

(四)信仰迷茫性

部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真理表示质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开始动摇,思想陷入混沌迷茫之中。

(五)自我主体意识过于强烈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由于长时间独处,从心理到行为均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

调查研究表明,青年大学生对信仰问题主体意识的分大学生看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高度繁荣昌盛,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对于增强,“是否信仰”、“信仰什么”、“如何信仰”等价值选择更倾向于从自我需要出发。为追求私欲不择手段,有的竟逼着家人给钱,吃山珍海味,穿奇装异服;有的贪图享受,不惜牺牲班集体利益。

三、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系统地学习领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新发展。在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中,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释放强大的青春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国富民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功高盖世!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强大;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不能“吃着肉,骂着娘”。还是那两句话说得好,“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为领导人犯点错误或者国家出点乱子,就全盘否定,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八大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依法治国国策,使出铁手腕反腐败,一部分老虎苍蝇纷纷落网,铲除了隐藏在党和国家内部的蛀虫,我们党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因此更加纯洁、更加坚强,我们国家也会因此曙光在望!应该毫不含糊地说,我们党的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的好公仆,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要让大学生明白,只有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人民才能更加富强,大学生才会前途无量!

(三)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它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坚实的基石,是兴国之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信仰之所在。

四、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有研究表明,图画(含图表)、视频和声音等教学手段会使86%以上的学生提高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其次,教师可以将课堂从教室里搬到社会中;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大学课余生活日常教育与管理,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阵地

一是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主题讲座、文艺联欢、主题团会、党小组民主生活会等,将政治思想和革命理想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是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一定要结合目的明确、组织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配合课堂教育,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例如每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暑假的“三下乡”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寒假的就业市场调查等活动,都应该打上信仰教育的烙印。

三是加强校内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针对国内高校留学生、外教、少数民族和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宗教思想日趋扩散的情况,大学既要遵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引导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制止和打击校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三)优化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

国家和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大气候如果风调雨顺了,大学生桃李才能茁壮生长、争奇斗艳。学生信仰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第一点是继续反腐治贪,惩恶扬善,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社会保障,整治社会治安,惩治贪污腐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给大学生信仰教育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第二点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媒体要以丰富多彩、惹人注目的内容和变化多姿、兴趣盎然的形式,展开铺天盖地的强大政治攻势,经常不断地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就会为大学生信仰教育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三点是激活家庭细胞,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父母应把对子女的信仰教育放在首位,发现问题,及时与子女沟通,帮他们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将社会上的“阴暗面”带到家庭生活中;应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使学生科学信仰的形成。

(四)改革毕业考试和就业安置办法,引导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

追根到底,信仰缺失问题出现的根源还和关系大学生前途命运的毕业考试和工作安置办法有扯不断的关系。既然信仰对一个人一生的作用不可估量,那么为什么主宰大学生前途命运的部门和领导,不能通过政策导向这个撬杠扭转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局面呢?试想,如果我们的大学里把政治理论课摆在和业务课同等或者再高一点的位置,同时把有没有科学信仰作为人才是否合格、工作能否优先安排的重要条件,那就一定能有效改变大学师生“政治理论课无足轻重”的思想,就会大大调动广大师生自觉主动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既是社会的明天,又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 现如今信仰缺失状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令人堪忧。因此,应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作为全社会信仰教育的重中之重。可以断言,经过高校师生、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齐心协力、千方百计地不懈努力,高校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问题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彻底圆满地解决;等全国各高校大学生普遍树立崇高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之日,就是我们全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梦”之时!

作者简介:王红(1960-),女,河北唐县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与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6学年思政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举措信仰危机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论信仰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