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阅读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的探索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师范生国学人文

魏 玮

国学经典阅读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的探索

魏 玮

本文主要介绍了师范生提升人文素养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国学经典的概念及范围,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着重介绍了当下国学经典阅读在高校实施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改善措施。

师范生 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 阅读 改善措施

一、师范生提升人文素养的意义

当下高校师范生培养的目的和内容上存在着重重矛盾,切实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更能够凸显出高校对师范类人才的重视程度,通常高校培养师范类的学生,要从德、智、体多项发展,师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素养,具备师范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人文知识,具备教学技能,真正地成为教学的应用型人才。人文素养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涵养,师范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个人想法,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进一步形成,心理素质的高墙已经构筑了一半。在紧张、苦闷的情绪下,这些学生还会出现一些心慌失眠和强迫性思维等情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着实是一种障碍。尤其在日常的生活阶段,他们的心理会变得异常脆弱,遇到一点困难或不如意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会有人悲观厌世,从此一蹶不振。从此可以看出,他们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较弱,如果不加以教育,会使得他们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高校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提升师范类学生的国学素养,也是凸显高等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尤其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紧密相连,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供需错位,实现对师范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可以有效地为师范生提供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当下高校国学经典教育的趋势来看,提升师范生的国学素养,更有助于凸显传统课程的社会价值、现实作用,实现高校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契合。当下在诸多中高校教育中,融入国学知识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依托传统课本衍生出了多种宣读课本,这一趋势也为中高校的教师人群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拥有国学知识更是教师队伍选拔的新要求。中高校国学经典教师要走进《易》《论语》等国学经典当中,但是,在当下很多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者对其中的字句和篇章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疑惑。高校的师范教学如果可以有效地抓住这一问题,真正地将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作为教学的重点,那么就可以解决中高校生国学经典阅读教育的窘境。

所以,国学经典阅读提提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对师范生的人格熏陶,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师范生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国学经典的概念及范围

关于经典的意义说明,古今中外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说,经典就是具有典范性的著作,是权威的。也有人说,经典是能够经得起反复推敲的文本,所以这就重点考察了经典的文化内涵,我们每次翻开相关的文本都能够找到涤荡我们灵魂的片段。

在美国的教育家赫钦斯看来,经典的意义在于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也有其他的外国学者说,经典是人们对于他们喜爱读的作品逐渐汇集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它不会耗尽一切的东西,要带走先前的气息,带着诸多文化的痕迹,是最好的思想的表达。

总的来说,经典的经典之处在于它有一定的超越性,这也是它本身的内在特征。第一,它有着足够宏阔的视野,重点关注人的本性,并且有着永恒的主题价值。第二,它的内容经得起推敲和捉摸。第三,就个人阅读体验来说,不同的时空可以给人不同的启示。第四,它可以超越时空,具有超强的现实意义。国学经典同样囊括了这样的特点,它在我国的历史中经久不衰,具有超越一般文本的广度、深度,反映了中国的道德伦理观念、核心的价值体现。

国学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的典籍是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学者也认为,中国的学术源头就集中体现在这儒家文化六经之中,中华文化的精粹亦是源于此处。所以,我们学习国学必然少不了和儒家的典型书籍打交道。

不仅如此,国学留给人的还有一些蒙学经典,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等都是我们常听到的经典。蒙学经典是启蒙读物,虽然有着“启蒙”二字开头,但是其中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却传递出了强烈的人文情感以及基本处世哲学,所以,蒙学经典和其他的国学经典有着同样宝贵的价值,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三、当下师范生国学经典阅读的教育现状

(一)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中央陆续颁布文件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进行思想政治的改革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当下的师范生人文素养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具有较强的政治化内容,缺乏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包含政治文化,同时也要包含思想及品德教育,但是当下的师范生德育教育内容过于的片面和单一,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从某种层次来说,并不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一些教育内容不具备时代感,也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课堂缺乏人文关怀。通常情况下,高校国学经典阅读授课都是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普遍学习质量不高。教师的分析、讲解课文的时间通常难以控制在有效期内,所以,这会导致课堂内容的冗余。在高效课堂不断被提及的今天,这种被动、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第二、缺乏实效性。当下师范生教育由于受到了知性取向的引导,或多或少会在道德、价值观、人文等方面的教育被忽视,重视智商的发展而不注重情商的延伸。德育教育在整个师范生的教育中被边缘化,无法确切地落实到实处。这对于当下的师范生道德培养造成了一定滞后性的影响。

第三,国学经典地位不高。由于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缺位,使得学生缺乏对中华文化的继承情感,导致文化出现断层的现象。在一次记者对2013复旦投毒事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采访时,对方表示,他在进入看守所之后就一直在阅读国学经典,对他的思维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益良多。在平日的大学生生活里,长期浸泡在科学、理论之中,很多思维方式都过于直白,所以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学对犯罪者的教化作用先可不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国学基础薄弱,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说,十分危险。

(二)教育现状

高校国学教育各自为政。从当下各个大学的国学经典阅读教育中,明显存在的一个趋势,就是不同大学各自为政,自己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选定教材,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从整体来说,国学教育很难系统地、大规模地在高校展开。自民国初期废除了读经教育之后,读经一直都饱受争论,国学经典也处于一个争议纷飞的环境当中,所以,将国学经典纳入课程体系当中有好有坏,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所以在具体的做法、态度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学经典要充分地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缺乏师资力量。由于国学经典阅读长期不受到重视,所以国学教育的系统开展更是困难重重,国学教育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问题。随着季羡林和吴冠中等大师的一一离去,我们国家真正还存在“大师”与否这个问题,让真正在意国学的人感到惶恐,很多人认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高校开展国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内容,都需要较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要有充足的、有资历的教师去遍布在高校的大学当中,实为难事。

课程教材的匮乏。国学经典可供阅读的作品本身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经典也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课程编写素材当中。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数目多、内容丰富的特点,对于教材的编订和选择也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容十分复杂,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一定的永久性,所以,不可避免地和一些历史问题造成冲撞。除此之外,编订教材需要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这需要理性地研究和选择。由于当下国学经典阅读教育和德育教育并不是同步的,高校的校本教研教材,或是选择一些经典全本中的部分素材进行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始终无法做到统一编订。关于国学经典的理解,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从统一性和专业性的角度来说,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很难浮出水面,供高校统一使用。

四、高校培养师范生国学经典阅读的途径

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古代文学的教育优势,将国学经典阅读融入到课堂当中,以专题的形式探讨当下国学思想精神的挖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实现师生更近距离的互动

将教师满堂灌,坐而论道的教育方式改变为和学生积极互动的方式,让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知识的助力者和促进者。加强师生之间的会话,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国学思想价值潜力。教师也是国学经典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学生究竟能不能掌握相关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教师有时候可以试着与学生进行换位教学,试试看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这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外兴起了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古代文学又被灌输进入了新资源和操作空间,在2001年,麻省理工开始掀起了开放课件运动。随着2012年,课件开放体系正式登陆中国,其在今后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诸多可共享的优秀的教育资源。这类精品开放课程包括了公开课与共享课两种,以普及知识为目的,契合当下教育的规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公开课,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

国内外的大学生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为国学经典阅读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实践机会,通过师生互动教学,让教师自主设计学习的主题,学生在线体验学习,把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点和观念,实现对命题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再进一步地完成讨论、延伸教学,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面对面互动教学体系,实现探究、互动与实践的全新探索,让课内、课外有效的结合,师生的对话更加接近,提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在国学经典中的挖掘潜力。往往更多的教师去关注学生,比一个教师关注更多的学生更有效率,这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相关能力的提升,有着诸多优势。

(二)以专题的形式完善国学经典阅读教学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当中,要想真正地利用国学经典阅读提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制定古代文学的纲要,进一步实现对师范生经典阅读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国学积累能力。

首先,可以利用本校师生的师资力量,组织博士教授进行国学经典阅读的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国学教育能力培养。同时指导学生实现社团联合,利用图书馆或者电子图书馆,以课程教学为媒介,鼓励学生们探讨国学经典。

其次,制定国学德育实施的纲要。分类指导师范生的国学经典阅读。经典作为在历史当中经久不衰的内容,它的思想价值跨越了时代,其中思考和表达的内容关乎人类的生存、发展,历久而弥新。在中国古代优秀的国学经典中,涉及到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着巨大的传播价值。所以,对师范生的国学经典进行分类指导,是提升师范生国学素养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用更高效的教育方法去完成教学的要求,并对学生施以课外监督,用实践和切实的感悟总结相关环节,严格训练,培养师范生传授国学经典的能力。

(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可以影响全校师生的思想文化,它是在校园建设的长期历史实践中构筑的,它在校园的文化环境、活动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上,都反映出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的环境、氛围以及物质都有着净化个人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所以,校园文化实际上有着良好的德育作用,通过外在环境的熏陶,实现对教育工作者的深入影响。

校园文化要构建在具体的物质载体上,校园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环境建设就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校园对于师范生的德育影响,对当代的大学生更是有诸多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所以,将国学经典融入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设计上。校园建筑直接体现了校园的风格,让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去感受校园的文化。当下的校园国学建设主要体现在雕塑上,这些雕塑表达了该校园对国学文化思想家的肯定,并引导学生对这样的一些伟人作品的关注。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文化长廊,为广大师生构建更加清晰的中华文化发展脉络。例如摘抄一些中华名句,帮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经典。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宣传栏和标语等方面,也都可以融入这些经典元素。

其次,室内的公共场所设计。公共场所设计主要包含了图书馆、自习室、报告厅等地方的设计。这些场所作为大学生日常进行活动开展的场所,将国学经典融入其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德育效果。所以,在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张贴一些《论语》的经典名言,鼓励学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等,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告诉学生诸多有力量的话语,让学生在其中渐渐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在心中为经典插上旗帜。

(四)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专题活动

高校要积极举办一些弘扬国学经典的活动,例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等。高校举办这种类型的活动,有更广的受众面,要比学生自发组织社会活动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影响学生。高校举办国学知识的普及讲座,可以积极整合资源,让更多有学术造诣的国学大师去传播经典文化。国学经典不仅可以通过阅读呈现,同时还可以通过小品、戏剧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感受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去感受经典的魅力,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被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之下。

在高校的活动中,不能缺少诗歌和戏剧等表演形式。在高校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诸多大型主题活动,包括一些朗诵大赛和音乐节等等。这些活动都将成为广大师生发挥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当然,国学经典在此也有了可以展示的地方,让国学经典通过这些文艺活动,进一步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提升国学经典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

五、结语

师范生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不仅肩负传到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承载着宣扬传播文化的重任,国学经典在当下的高校师范教育中作用不容小觑。它不仅是相应国学热的回应,同时也是对塑造自身国学文化内涵、传承国学文化经典的实践。高校德育应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方针,实现对师范生的国学传承教育。国学经典的精华和优秀的资源,不仅可以为高校注入纯良的血液,同时也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焕然一新的力量。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国学经典传承的必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

[1]龚红林,王兆鹏,朱向红,梁娟娟.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05):67~71,91.

[2]彭斐旎.国学经典融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实现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29~231.

[3]胥文玲.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探析——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98~101.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师范生国学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