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6-11-26邓晓斌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入党思政

邓晓斌

新兴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邓晓斌

本文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传统思政教育载体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通过介绍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案例入手,介绍做法,分析特点,就案例背后的特点与工作意义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新兴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创新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概念也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新媒体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或者过期的网络视频进行单调而枯燥的课堂教授的层次。有的则只是会使用QQ等通信工具布置课后作业,仅仅取代传统手机短信功能而已。

此外,与新兴媒体相对应的传统媒体,同样也存在着过于重视“主流”而忽视“非主流”的情况,存在着过于重视单向传输而轻视信息互动的情况。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为例,现实的情况是这类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高职学生更热衷于出现在传统媒体之外的80%的非主流的信息,呈现了新型的“8020”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盲点。

二、基于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

(一)案例概述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在运用传统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创新运用新媒体手段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以微信平台为依托开展“我行,请为我点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二)具体做法

“我行,请为我点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是将新选拔的各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教师党员按照党支部10-15人进行分组组成微信群。定期设置主题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我行,请为我点赞!”的常规活动是每次为期一周的“日行一善”思想交流。此活动要求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在每天学习、生活过程中,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生活,亦可是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然后将这件事情的经过和对这件事情的思考实时地发布到微信群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得群里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点评或建议。

“我行,请为我点赞!”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就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研讨。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内部交流的平台可以将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表达出来,而不是随意地在开放式的平台中进行宣泄。同学们可以互相针对热点事件展开辩论,由此获得对这些事件的一致认识或看法。

三、利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的大量使用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为其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平台。新媒体平台开放而且互动性强,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而强大的互动效果,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新媒体开启了个性化教育的新时代,新媒体语言也推动了学生个性展示与张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要拥有电脑或手机终端,就可以随时互动,随时交流,甚至连网络游戏中的游戏人物的精神都可用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中的语言简洁、风趣、直观,这逐渐形成了教育者的话语优势,拉近教育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在上述案例中,老师在提出反馈意见时,几句简短的网络流行词,几个精辟的“表情”、“GIF动图”就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初步的沟通与教育。

(二)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空间是虚拟的,开放的,但是教育资源与信息是共享的,教育过程是互动的,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

上述案例的实践也在进一步证明这一点:通过运用微信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小事,从自身做起,时刻以一个标杆的身份和形象来待人处事,时刻践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有的作风和品质。使他们通过自己的“随手公益,点滴行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通过网络平台告知他人,促进学生更多地对自己进行反思,而同学和老师也会实时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获得他人的认可,教育的效果较传统手段要好得多。

(三)新媒体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有着双向促进的作用

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与考核实现全过程化和精细化。所有参与者在微信平台的交流内容和教育过程,都会被后台实时记录。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受教育,而且还对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来讲,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同学或老师的一句:“你行的!”“你做得对!”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认可和鼓励,传递的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而老师点评的过程亦是对自身发展的一次反省和评价。平时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学生况且都能做到,老师则更应当“身正为范”。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双向互动,双向促进的作用。

[1]王琪.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210.

[2]李瑾.以“载体”视角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问题[J].卷宗,2014(12):193~194.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职学生思政课项目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ZY6117016。

邓晓斌(1985-),男,江苏武进人,硕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入党思政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