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2016-11-26吴佳琳
吴佳琳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吴佳琳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CSW2015132)资助
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语言的交流之中。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最新发展的一个领域,它是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出现的语用问题。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把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以及社交语用失误,然后从说话人用词不当引起歧义和听话人未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两个层面具体讨论了语用语言失误,以及从交际模式的套用、未正确把握说话分寸和未正确认识身份地位和语言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来具体讨论社交语用失误,最后总结出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丰富词汇和学好语法还要对比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跨文化交际多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进行的言语交际,由于使用外语交际时总会或多或少地伴随母语的文化特征,所以也称跨文化言语交际。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图示,文化图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背景知识结构,因此使用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依附的人们在意义构建、话语理解时会产生不同的期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用学与语言的具体应用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的说话者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因为说话人的母语文化图示不同,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语用差异甚至是失误。这是跨文化语用研究涉及的主要方面。
1983年,Jenny Thomas最早正式在她的文章“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出语用失误概念,同时建立了分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语用失误并不是指语言本身的错误,也就说并不是语法结构有错误而导致语义错误。语用失误通常是指因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而导致的语义偏差。在中国,何自然等最早研究了语用失误。1984年,他们用引用托马斯的理论深入调查研究了中文和英文的语用差异并且用此调查结果解释了语用失误。
根据Thomas的观点,语用失误分为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或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由不同语言所依附的文化差异或社会文化习惯所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
1 语用语言失误
在目的语国家生活学习,与该目的语使用者直接接触,了解本族语人使用的语言习惯对于学好一门外语至关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习外语者都有机会与本族语人长时间接触。人们使用语言时总会结合语境去遣词造句以求准确表达语义,但经常出现非本族语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话语不符合本族语人的语言习惯,甚至不懂正确表达方式,而是按照母语的语言习惯去说话的情况。
语用语言失误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的语用语言失误指说话人措辞不当,或使用了歧义词语,导致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语义或所指范围,也就是说说话人以为听话人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第二层面的语用语言失误指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或话语的言外之意没有表达清楚,也就是说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的用意,作出了错误的语用推断。
1.1 第一层面的语用语言失误
在国外的巴士车上,一名中国游客想要咨询司机什么时候能够到达机场:
A: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n we get to the airport?
B:Don’t worry, you will not miss it.
中国游客为了体现礼貌原则,使用了礼貌性开头语来问司机什么时候可以到达机场,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语义产生了歧义。司机的回答中体现他以为乘客要求他在到达机场时告诉他一声,司机把when引导的句子看成是时间状语从句。如果中国游客把when替换成what time的话就可以避免歧义的产生。这种语用失误一般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
1.2 第二层面的语用语言失误
1.2.1 未理解施为句
这一层面的语用语言失误经常发生在施为句中,一般指听话人误解说话人的施为用意。比如同学A与坐在窗边的中国同学B进行对话:
A:The window is open, I’m so cold.
B:Me too.
显然,来自中国的同学B并没有理解到同学A要他关窗的请求,而是把这个请求当做为一种陈述句。同学A应该是抱怨窗户打开了,所以他很冷,这是一种施为用意。如果同学B正确理解了这个用意,他应该及时关窗。来自中国的听话人受到英语教育的影响,他们认为英语国家的人在发出请求时一般都以一下句式开头:Could you please, Could you help me to , Do you mind等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作出了错误的语用判断。
1.2.2 滥用完全句
英语的学习者习惯于使用完全句来回答问题,但是并不是使用完全句就是正确表达了句子,有时候完全句存在其他的语义。比如:
A:Have you had you meal.
B:Yes, I have had my meal.
使用完全句会让说话者以为他不耐烦,希望他停止发问。滥用完全句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也就是说所提供的话语应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B回答的信息超过了所需要的信息,听话人就会去推到多余的信息的语用含义,从而就以为B不耐烦。
1.2.3 任意套用词语及句子结构
在英语中,一个字面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法,但是表达出来的语义各不同。在入门学习英语时,中国学生在老师的教授下偏爱使用一些他们认为礼貌性的开头语表达请求或者询问,例如:Could you please, Do you mind, Perhaps you could等等。但其实Perhaps you could并不是表示请求,而是表示要求对方接受,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比如以下两句话:
(1) Could you please meet me at 2 O’clock?
(2) Perhaps you could meet me at 2 O’clock.
第一句话就比第二句话更加的礼貌,在请求他人在自己规定的时间下约会时只能使用第一句,第二句通常出现在上级对下级的对话,要求下级在他空闲的这个时间来见他。
1.2.4 未正确理解委婉语
英语中存在很多委婉的表示方法,但是很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并没有接触此类用法,所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句意,没有理解到句子的真正含义。在英语中,身体机能是需要避免的话题,因此对于厕所的表达有多种多样,比如:Can I use the restroom? Are there any public conveniences nearby? The ladies and gents are down the corridor on your right。甚至还有一些俗语的表达方式,比如:I’d like to pay a visit to the smallest room of the house。其中用the smallest room of the house来表达厕所产生于很久以前的英语表达法里。
2 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跨文化交际中因不了解双方的社交规约、礼仪准则或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不恰当。社交语用失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交际模式的套用
说话人照搬母语文化中约定俗称的礼貌规范和社交准则,在与西方人交流时运用中国人的交际模式,从而陷入尴尬的局面或者引起某些误解。当西方人听见他人问“吃了吗?”时会以为对方要邀请他去吃饭,当听见“去哪儿?”时会觉得他人侵犯了自己的行动自由,而中国人只是想要表示热情而已。
2.2 未正确把握说话分寸
在这里的未正确把握说话分寸并不是指说话不礼貌,而是指中国人过于重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而忽视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主张谦虚得体,而西方人在获取信息时则希望对方直接了当并且信息足够。
2.3 未正确认识身份地位与话语的联系
身份地位不同,使用的话语也应该不同。对熟人或者对身份地位较低的人使用过于礼貌的用语会让目标语听话者感到不舒服,对陌生人或者对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使用过于随便的用于会让目标语听话者感到被冒犯。比如在中国,我们乘坐的士时会向司机说道:“麻烦去XXX。”因此,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就会直接翻译这句话向西方的士司机说道:“Would you mind take me to XXX.”这样显得过于礼貌,司机也会感到不适。
在英语学习中,中国的教育大多注重学生少犯语法错误并且口语流利。其实,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对方会理解说话者的口音以及语法问题,问题不大的语法以及口音问题并不会影响交际的完成。但是,如果发生了语用失误,目标语听话者也无法判断说话者时失误还是故意这么表达的,从而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学好一门外语不仅仅要学习好语法以及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还要对比本族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1]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2] Thomas,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M].Applied linguistics,1983.
[3] 姜望琪. 当代语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何自然,阎庄. 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03).
[6]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吴佳琳(1992-),女,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H030
A
1672-5832(2016)11-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