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雅集研究综述
2016-11-26秦婧
秦 婧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100)
西园雅集研究综述
秦 婧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100)
西园雅集是中国美术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对文人集会时候书法、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的艺术的概括。西园雅集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后来人对其真伪也有所讨论,但其本身的文化意蕴之深刻及其影响之大不可否认。
西园雅集;真伪;文化意蕴;影响
1 历史上的雅集
历史上文人雅集有很多,从最早的我们要追溯到先秦时期,到隋唐,再到雅集之盛行的宋。先秦在《诗经》中许多篇诗歌描写宴会场景,虽然和真正意义上雅集有所区别,但也属于雅集的萌芽。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多为宴请之会,文人受邀参加宴会以壮宴请之人的声势,裴丽曼在《西园雅集研究》一文中举了南朝宋谢恵连的《雪赋》中的一个例子,梁孝王宾主于东苑的一次宴集:“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林。乃置旨酒,命宾友,招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咏,咏‘南山’于周雅。”而东汉的雅集则是跟节日民俗相联系。裴丽曼在《西园雅集研究》一文中同样提到了西晋张协的《洛禊赋》的描述:“于是缙绅先生,啸俦命友,携朋接党,冠通八九。主希孔墨,宾慕颜柳。临涯咏吟,濯足挥手。”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等等。
2 西园雅集真伪之辩
西园雅集图的真伪问题一直为大家所讨论。西园雅集图可以说是雅集类画作的范本,此后有诸多画家对其进行摹写,主要描绘的是北宋文化名流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在北宋驸马王诜家的西园的一次聚会。研究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许多人也对《西园雅集图》及其内容提出了质疑,对此次聚会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杨新在《去伪存真——仇英款《西园雅集图》的研究》中提到:“宋元以来诸多文献记载记载李公麟曾画有苏轼等16人的《西园雅集图》,并流传有《西园雅集图记》,而却无法证明历史上曾有过这次名人雅集。” 我们再来看《西园雅集的真伪及其文化意蕴》一文,作者薛颖通过考察元丰 、元祐时期文人集团的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西园雅集图记》所说的 16 人参加的“西园雅集”却似乎不可能有, 因为找不到 16 人同时能够雅集京城 , 聚于王诜府邸的机会”。对《西园雅集图》真伪的研究在张爽的《西园雅集之争与中国美术史方法论研究》这篇文章中也可以了解到。作者针对质疑的几个焦点问题:雅集举行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分别作了分析。
3 西园雅集对后来作品的影响
其次是西园雅集的文化意蕴及其影响。尽管有许多学者对“西园雅集”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是西园雅集图的影响之大和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是不可否认的。薛颖在《西园雅集的真伪及其文化意蕴》中提到:“西园雅集是元祐文人在党争中追求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的体现、西园雅集是元 文人在党争中崇尚清旷的审美意识的体现”。汤德良在《〈西园雅集〉——文人画家的理想家园》中也肯定了“西园雅集”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西园雅集’这一故事题材自宋以来成为历代画家喜爱的心摹手追的传统画题,被不断摹写的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一故事题材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情结和精神家园的象征意义,发人深省。在文章中他抛开众人的质疑,不讨论其到底是否真实发生过,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因为此后《西园雅集图》被宋元画家不断地创作,将这个题材看做一个可以不断创造不断追摹的母题,成为一种有历史文脉可追寻的文化现象,而能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即在于其中承载的思想文化意蕴。张玲在《从西园雅集看雅集图式创作》一文中也提到了西园雅集在图式、图像结构、美学意味三个方面对后来雅集作品的影响及意义。
4 结论
以上对于西园雅集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内容的仔细阅读,对于我研究西园雅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汤德良在《〈西园雅集〉——文人画家的理想家园》一文的最后还指出了可以从‘图像学’的角度来解释《西园雅集图》,这也说明了这一课题还有待我们从其他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裴丽曼在《西园雅集研究》一文中写到:文人画集文学、书画、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文中提到了雅集是集文学、书画、绘画篆刻为一体,但未具体展开研究。
西园雅集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传承至今,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西园雅集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他们追求自由和谐、的境界。西园雅集所蕴含的超然物外的精神给如今喧嚣的社会带来一丝清风。
[1] 张玲. 从西园雅集看雅集图式创作[J]. 作家,2012,24:229-230.
[2] 薛颖. 元祐文人集团文化精神的传播——以《西园雅集图》的考察为中心[J]. 美术观察,2009,08:97-100.
[3] 金宝敬. 群贤集聚·雅兴清风——从三幅明代的“雅集图”谈朝鲜后期“雅会图”的中国因素[J]. 艺术学界,2009,01:128-138.
[4] 张爽. “西园雅集”之争与中国美术史方法论研究[D].汕头大学,2009.
[5] 杨新. 去伪存真,还原历史——仇英款《西园雅集图》研究[J]. 中国历史文物,2008,02:4-9+56+2+89.
[6] 薛颖,郎宝如. “西园雅集”的真伪及其文化意蕴[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25-31.
[7] 裴丽曼. 西园雅集研究[D].河北大学,2009.
[8] 魏平柱. 西园雅集系年考[J]. 襄樊学院学报,2008,01:78-80.
[9] 孙真真. 明代中后期“西园雅集”题材流行原因探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2,05:242-244.
[10] 张玲. 从西园雅集看雅集图式创作[J]. 作家,2012,24:229-230.
[11] 杨胜宽. 苏轼与米芾交往述评[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5:27-33.
[12] 包光潜. 追怀雅集时光——兼赏陈少梅《西园雅集图》[J]. 收藏界,2013,09:91-93.
[13] 马可房. 清金廷标《西园雅集图》赏析[J]. 丝绸之路,2014,06:29-30.
[14] 谢丽倪. 博学辩识 英辞妙墨——王云《西园雅集图》赏析[J]. 文物世界,2003,06:50-52.
[15] 曾莉.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里的人物形象研究[J]. 新丝路(下旬),2016,01:120-121.
[16] 贺万里. 文游·狂欢·独酌——扬州雅集的三段论[J]. 艺术百家,2012,05:162-176.
[17] 汤德良. 《西园雅集》——文人画家的理想家园[J]. 东南文化,2001,08:34-39.
[18] 张芳《〈西园雅集图〉摹制流传现象研究》[J]扬州大学,2009.
[19] 衣若芬。赤壁漫游与西园雅集[M]。2001
秦婧,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J212
A
1672-5832(2016)11-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