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6-11-26梁洪润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视域校园文化价值观

王 锐 李 平 梁洪润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王 锐 李 平 梁洪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决定着我国的发展方向。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及保持共产党纯洁性教育的知识,旨在通过组织教育,使广大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业务素质,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价值教育实践活动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下,突出其指导作用,发掘其理论价值与价值内核,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本文主要以大学生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路径。

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教育研究

一、前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所以,“赢得青年,赢得未来”,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等院校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因此,高校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并赋予当代新内容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已然可观、可记、可学、可行,却不容忽视存在这样一种普遍情况,那便是很多人并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及实践。然而学习或研究一门知识,以及认识或理解一种价值观,最忌“不求甚解”,最需“融会贯通”。

事实上,普通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往往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随处可见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户外公益广告,各类核心价值观文艺作品、文艺节目,以及让我们感动并心之向往的“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事迹等,这些都让我们记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但是记住了核心价值观,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进一步地说,当我们已然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理当秉持“刨根问底”的态度,用心探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及实践。正因为如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犹如“及时雨”,非常及时,而大学生也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止境,而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没有止境。我们有理由期待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果,引导更多的学者、专家、高校、大学生加入进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源泉,从探求真理出发,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引导更多的人乃至老百姓更为全面、客观、理性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化为践行层面的落细、落小、落实。

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也离不开放眼世界的胸怀。诚如《理解中国》丛书的宗旨所说:“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应当秉持开放、交流的态度。这就需要让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国门,通过文化传播、交流、碰撞,更为全面、科学的阐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有理由期待,让世界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传递“我们的价值观”,更在于通过价值理念交流碰撞,丰富价值观内涵。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规范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整合课程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教书育人相融合,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将学科德育纳入校本教研内容,将学科德育能力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综合育人的效果;组织开展“校本德育课程评选及优秀成果征集”活动,在活动和交流中提升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水平;指导学校在深入挖掘办学经验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确立校本德育课程总体目标并通过德育课程的分级、分类设置与实施,逐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形成特色化的校本德育课程品牌。

抓好规范引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等师生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生活的基本遵循。各大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对现行的学生守则进行完善和细化。在对大学生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从细微着手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

(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推动校外德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发挥大学生活动中心、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在活动中落实体验教育;高校应争取建设资金,加大教育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实践基地。此外,高校还应开设各种兴趣社团,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开辟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完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确保安全、规范。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形式多样的爱心公益、志愿服务、红色旅游、勤工俭学、军事训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评价管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文化育人

以“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为引导,指导高校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的动态活动。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引导和推动师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断积淀学校文化内涵;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施“24字人知人晓工程”,各大高校校园设立主题宣传墙、宣传栏,集中展示由国家发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图文等资料,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向学校和全体大学生发放教育书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

抓好文化育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一是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各高校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借此机会挖掘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主流价值、体现历史传统、嵌入时代精神、反映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二是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统筹设计和内容整合,促进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化、系列化、特色化,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品牌。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决定着我国的发展方向。所以,高校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并赋予当代新内容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

[1]蔡如军,梁丹.实践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6(6):112~115.

[2]邹磊磊,胡晶君.多元文化视域下广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10):17~18.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人文传媒学院)

本文系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编号xgy201502)。

王锐(1981-),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本科,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视域校园文化价值观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