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时视野下的中国中产阶级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中产阶级阶级分层

杨 浩

历时视野下的中国中产阶级

杨 浩

阶级这一概念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社会,随着欧美国家渐次崛起,这一概念也形成为主流的社会分层标准和分析的理论依据。在社会学者和经济学者在意识到中产阶级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后,他们便开始积极的鼓吹“橄榄型社会”,强调中产阶级群体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在中产阶级风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时,中国社会是否适用于这一套理论体系,中国到底有没有中产阶级这一问题实际上已经迎刃而解。可以说,现代意义上中国的中产阶级的确是存在,只是其诞生的时间晚于欧美发达国家。

阶级

一、中国的当代中产阶级

当代意义上中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时代,发展于20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外国的列强在资本主义追求利益的本质驱使之下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在无形之中也催生了中国中产阶级的主体,即民族资产阶级。其出现伴随着中国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这一过程,但此时的工业化只是小规模的进程,而且都集中在若干大城市中。虽然他们的诞生和发展深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影响,但却还是在充斥着艰难险阻的环境中成长着。

随着1949年中国建立了全新的政权,各种政治运动随之此起彼伏,中国的中产阶级彼时一度中断了增长甚至被强行改造成为其他的群体。在这一历史时期,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遭到的是彻底的颠覆式革命,而那些位于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群体的成员也被清扫的荡然无存。自1949年到1978年这30年间,中国的工业化进展实际上是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就,但是这30年却绝非中产阶级生长的温床。一方面,政治上平均主义的“去分层化”思潮盛行,领导者为工、农阶级设立了一个剥削阶级作为其对立面。强制性的两极划分没有给中间阶级留下太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是前苏联的经济模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重点打造重工业,于是工人阶级在此时成为最为重要的社会群体。而轻工业和服务业这些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严重滞后,不仅没有诞生任何从事此类产业的阶级群体,人民也难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此外,“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政策和人民公社化的管理体制禁锢了农民进行社会流动的可能。而且在粮食统购包销之后,农副业这类可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消费品长期短缺。这个阶段,所有的国民收入都大量的投入国防开支,而老百姓的收入却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所以,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不仅遭受了政治改造运动的清洗,更是被畸形的经济体制釜底抽薪,所以这一群体在此时几乎是处于断代的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举措令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与中国中产阶级直接相关的在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逐渐由农业主导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主导,进而计划经济体制由市场经济体制取代,政治体系也转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宽松起来的政治体制、持续增长的人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多样化导向下的大众教育让中国的中产阶级终于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此时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进入了后工业时期全球化范围下的广义中产阶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业已存在许久的中产阶级在内涵上达成一致。

二、中国的古代中产阶级

中国的社会结构既已经符合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层机制,那么另一个问题便在于解释中国是否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在这个国家的国门被强制性的打开以前,中产阶级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固然,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持有一套本土化的模式,它有别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立体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在这一套模式之下,中国的封建社会不仅有中产阶级,他们更是旗帜鲜明的形成了一套彰显其阶级特性的行为方式。中国古代四民之首的“士”,以及明清时代大量崛起的缙绅、乡绅、士绅构成了古代社会介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中产阶级阅历着中国的改朝换代。

中国的士阶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文人构成。这一阶级的人数大范围扩大主要是在明清之际,因为明清时科举制之下产生了连带的学校制。正是由于科举制中逐级的考试而诞生了大量的士绅,他们也是在清代正式体现出作为阶级群体的特性,成为中国本土中产阶级的正统。考试中,参加科举及第者可以顺利入朝为官,跻身上层社会,成为直接为统治者服务的官僚阶级,而不顺者便唯有归乡。国家对其若干年的寒窗苦读冠以士绅身份加以认可,授予其一定的权力为中央代为治理。所以士绅一般是一些受过教育的中小地主,他们无法拥有大地主般的富饶,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提升自己地位却未能顺利入仕,或者是一些退休归乡或者闲居养病的小官员,或是在朝官僚的亲亲戚戚,他们近似于官而非官,近似于民而高于民,是一种介于官与民之间的群体。

至此,可以论断中国的中产阶级无论处于哪一个历时语境阶段,其界定标准和范围都是明晰的。甚至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体制之下,中产阶级不仅存在,它们更是保持着自身特有的行为方式,努力的维护着自身的权利和地位,在不同统治者的庇荫之下维系着他们这一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1]李金.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J].社会学研究,1993.

[2]马俊亚.混合与发展:中国近代社会形态和阶级结构辨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

[3]陈义平.关于中产阶级概念的理论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2.

杨浩(1989-),男,湖北人,硕士,研究方向:阶级与阶层。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阶级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