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2016-11-26施宏彬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想象

文/施宏彬

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文/施宏彬

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四育。美育则是“成教化,助人伦”(唐.张彦远)的辅佐。也是培养亲合真善美的正常心态和人性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可以掉以轻心。

本人认为富有生命力的中学美术教育应具备如下要素:

一、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基本功扎实的、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大胆创设一套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转变对教育的新模式,把美术教学从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尊重学生个体美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

二、要探索新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中学美术教学应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探索新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和规律。为此,我们提出“以美育人”的教学思路。以美育人是美术教育的本质。以美育人,就是以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达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思路,首先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实现三个统一,行动上实现三个转变。“三个统一”即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统一起来;把重视教育结果和重视教育过程统一起来。“三个转变”即由简单的教学目的转向确定完善的教学目的;由单一的教学结构转向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由枯燥的教学方法转向实现以美育人为核心,注重趣味性审美性侧重创造性的教学特点。

以美育人的教学模式,要求中学美术课堂中,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以“美”为核心,以“情”为纽带,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感受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素质,塑造能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人。

(2)注重“智能”开发,以创造能力培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审美活动的乐趣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塑造创造型的人。

(3)以“双基”为基础,育人以智,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理解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塑造心灵手巧的人。

(4)树立以德育为首,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中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审美乐趣中,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意志和行为习惯,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坚定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塑造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三、师生之间要形成教学相长、民主交流、双向评鉴的关系

尤其是双向评鉴,废止评分制,立改评语制,这样可以具体而如实地显现出师生双方的实际水平:低评了高者自显其低;高评了低者也自显其低;妄评者自显其妄;空评者自露其虚;反之,则实而高,利于教学相督相长。

四、要有好的教材

学校必须要提供一套既基础又有说服力的好的教材。还要提供名家名作或质量极好的复制品,以及具有相当清晰度且有说服力的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临摩经典,提高鉴赏能力,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还有学校应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美展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视野开阔了,而且,促进了各学校之间在美术教学方面的交流。

五、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联想创作课

(1)借助图像的联想创作课。例如:临摹一副图案,不能让学生死板地临摹,可以联想再添加装饰,变形等,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能力。

(2)借助实物的联想创作课。要求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联想创作。例如:进行风景写生,可以把物象进行平面化,变形,装饰,添加等,也可以与环境污染,乱砍滥伐等环境问题结合上进行联想创作等等。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及创作能力。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发散思维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想象创作课

想象创作课是通过形象的或抽象的,实在的或虚渺的等多种表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从而创作出一种新的形象和情节。

要教育学生明白,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

(四)精选创作教学方法

创作课型的设计,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否进入积极、敏捷和高效的状态,能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还需要教师有巧妙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

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课堂上能使学生思维进入积极状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就是激励。激励有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两种。

直接激励:是指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较快地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例如:

(1)提问激励法。这种提问的典型问题是:“为什么?”“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这种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还有提问是扩散性问题,它所追求的目标显然不再是作出唯一正确的解答,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和尽可能独创的想法、见解、思路和可能性。

(2)示范激励法。在教学中教师把创造思维的全过程,通过演示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激励学生模仿着老师的创造思维进行创造。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的进行也有一个从模仿开始,逐步培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兴趣激励法。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思维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在产生兴趣的状态下获得的。

间接激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消除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各种抑制因素 ,从而使学生易于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顺利地得到萌芽的激励方法。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中学美术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作者单位: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美育素质教育想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