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宣传中的“微观报道”

2016-11-26刘万勋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微观军事

文/刘万勋 邵 尚

刍议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宣传中的“微观报道”

文/刘万勋邵 尚

“全媒体时代”使得新闻宣传的主动权日渐分散,军事新闻宣传面临着更加多元的竞争和考验。有效突破以往“宏大叙事”、“强势打造”的刻板宣传模式成为必然要求。本文着眼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微观报道”概念,在全面解读其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微观报道”对于军事新闻宣传的现实意义,并从一线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着重强调了强化“微观报道”效果应该着重把握的要领。

全媒体;新闻报道;微观宣传

一、微观报道释义

本文中所谓“微观报道”,主要是为突破军事新闻宣传固有风格而提出的特有概念。囿于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念的束缚以及军队媒体自我使命定位的约束,我军新闻宣传工作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化、特色鲜明的理念和套路。[1]这些理念和套路在指导我军新闻工作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了与时代发展和受众审美不相适应的客观局限性。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军队新闻工作者往往习惯性地把报道视角集中于对宏大事件、建设成绩、军人情怀、典型个体等的高调宣扬,而从普通受众角度生活化解读新闻故事的意识普遍不强。从而也就使得军事新闻在吸引力和可读性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所谓的以突破这种旧有束缚为目的的“微观报道”,其内涵所指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1)对小微事件的完整报道。主要是指把对新闻线索的捕捉从大项工作、重要活动、典型人物延伸向普通官兵、平凡小事、军营角落。对于新闻题材的选取由粗犷式走向精细化,以相对完整和细腻的笔触挖掘和呈现更加生活化的故事。

(2)对新闻细节的充分呈现。对于新闻故事的阐述,在宏观概括事件轮廓的基础上,对其中细微情节进行细致讲解。即便是题材宏大的新闻事件,在具体呈现方式上能够从细处着手,以精细的小故事拼凑完整的大故事。

(3)对常人常情的深度宣传。走出单一强调和宣扬爱国奉献、舍生忘死等崇高情怀的刻板模式,以普通个体的视角描摹普通官兵的个性心理和思想反映。比如,反映救灾官兵的英勇表现,不去极力渲染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而细致描述他们面对凶险局面时内心的复杂反映。

二、军事新闻宣传中“微观报道”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要求,凸显立体真实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新闻一旦失实,便无法取信于读者,新闻的指导性也便无从谈起。而新闻之所以“失实”,一方面源于新闻记者的歪曲报道或无中生有,另一方面也源于对新闻事实的“粗放式”描述,为受众留下了假想与推测的空间。而注重细节描述的“微观报道”便能够有效避免因后者而产生的新闻失实。对新闻事件的“精细化”呈现,从客观上讲,本身就是对所发生事实的全方位“举证”;从主观上讲,也易于让受众产生新闻记述者高度自信与负责的心理暗示。

(2)有利于兼顾不同受众的接受能力,增强跨界可读性。军事新闻宣传在全媒体时代还面临着“大外宣”格局的考验。随着媒体平台开放性的日益增强,军事新闻内宣报道与外宣报道的界限也趋于消解。[3]宣传主体已然无法以主观宣传目的限定某个报道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换言之,以军内读者为对象的报道极有可能成为普通社会个体的阅读内容。而限于军事领域的独特性和保密性,加之军事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彼此融通的潜在壁垒,使得内宣报道的惯用表述时常会成为普通受众清晰把握新闻内容的客观障碍,甚至由此产生的误读误解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以生活化语言和笔触细致阐述新闻故事的“微观报道”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在某种意义上担当了“跨文化”传播的重任。

(3)有利于挖掘军事新闻的独特魅力,体现情感冲击力。虽然笼统来讲,军事新闻相比于大众新闻在受众吸引力上通常居于劣势,但是,从传统文化角度讲,军事新闻也具备值得挖掘和发挥的天然优势。军人塑造和诠释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怀,始终是传统美德的重要构成,始终是引领社会风尚、占据道德高地的不二瑰宝。以“情”见长的军旅故事也自然成为军事新闻与大众新闻进行内涵比拼的重要砝码。

三、强化“微观报道”效果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重点

(1)叙事逻辑的高度严谨。新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讲故事”;而“微观报道”,更是以“显微”的方式讲故事。如果说“宏观报道”在叙事逻辑上有相对较高的“容错率”的话,那么“微观报道”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其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对语言逻辑的要求更为严苛。当以细节描述呈现新闻故事时,必须强调前后衔接的紧密性、前因后果的必然性以及情节过渡的自然性。

(2)情节重点的精准选取。新闻的另一重要求是“简短精炼”。[4]从这个角度出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新闻故事似乎有悖于这一原则。因此,“微观报道”在重点阐述情节的过滤和筛选上必须是精益求精、画龙点睛。特别是在大故事中细致阐述小故事,更要遵循“自相似性”原则,也就是所选取的重点阐述的情节,既是最能代表该新闻事件核心要点、体现新闻指导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焦点要害,同时也是最容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矛盾高潮。

(3)语言风格的合理拿捏。新闻作为以文字、影像为主要呈现方式的文化载体,与文艺作品、文学创作一衣带水。但是,“真实”这一根本要求又促使新闻不得不与后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微观报道强调叙事的完整性和细腻性,从而对语言的把控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以生动鲜活的表述方式增强叙事美感,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走向过度煽情的极端,避免因为语言过于艺术化从而导致新闻故事华而不实甚至因“华”失实。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又要具有对新闻“真实性”的全维理解。对“微观报道”中的语言使用既要走出程式化的新闻模式,又要在始终不偏离客观叙事这一根本准则。

[1]盛沛霖.军事新闻学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105.

[2]张焕宁.新闻采编[J].2012年第2期:56-58.

[3]刘森.新媒体时代对军事外宣的影响及其对策.军事记者[J].2010年第11期:37-39.

[4]周亮.突出新闻简短精炼.新闻与写作.2001年第12期:21-22.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刘万勋(1981—),男,汉族,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就职于镇江船艇学院,研究方向:军队政治。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微观军事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微观的山水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