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瓷器发展浅谈

2016-11-26郑淞允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瓷业制瓷瓷器

文/郑淞允

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瓷器发展浅谈

文/郑淞允

中国瓷器以其独有的古典美使欧洲人向往,并走向临摹与研发的道路。在3个世纪的融合与创造中,欧洲走出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瓷艺发展道路,使得制瓷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着异域色彩,成为世界瑰丽。

瓷器;欧洲;沿革;对比

瓷器,中国的一种古老手工艺品,经制瓷工匠千百年来的苦心孤诣,形成我国丰富绚丽的瓷器精品和灿烂辉煌的制瓷文化,同时也开启了欧洲制瓷业的大门。

一、从海外贸易到本土制瓷

作为瓷器的故乡,瓷器最早被称译为“中国货”,随着瓷器在欧洲的风靡又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欧洲人从《马可·波罗游记》中窥见中国瓷器神秘的面纱,并由此而心驰神往。9世纪中期,瓷器作为奢侈品,由丝绸之路运往各国,但数量稀少,直至15世纪,运往欧洲的瓷器仍然寥寥无几。瓷器成为欧洲皇室的钟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英国女王玛丽二世竞相收藏中国瓷器,以显示自己的地位。按1692年彼得大帝派遣到中国的使者所说的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欧洲瓷器的珍贵,使者义杰斯·伊兹兰德说:“裂纹瓷器每个小盘价值二、三百磅。”[1]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热爱从“1717年普鲁士王用600骑兵换取127件中国瓷器”[2]一事中可见一斑。

因贸易数量极少,欧洲人几乎没有实质性地接触过中国瓷器,直到16世纪有了新的变化。葡萄牙商人在16世纪进口青花瓷,标志着“克拉克贸易”的兴起。1602年和1604年,克拉克所属船只所载的千余件瓷器被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所劫。船上瓷器被尽数拍卖,一时引起“瓷器热”。旋即,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在欧洲掀起了阵阵抢购高潮。”[3]英、法等王氏成为他们的客源。但是,明王朝的覆灭中断了供应欧洲市场的货源。康熙年间,整顿景德镇瓷业,出口贸易再次兴旺起来。出口瓷器种类多、样式丰为欧洲制瓷提供了范本。

18世纪初,欧洲各国完成对中国瓷器的仿造阶段。走上研发属于自己的釉料及样式的道路,并开发瓷器的新用途。这也证明了欧洲在瓷器发展的历史上没有丢弃自主权,而是以理性的态度探寻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漫漫征程上,欧洲制瓷的创新无疑从镀金装饰、艺术风格和融入本土元素入手。将陶瓷技艺应用于照明、家居和书写工具上。之后,欧洲代表的绘画艺术风格得以在瓷器上展现。

18世纪欧洲制瓷业迅猛发展,瓷业迎合了新兴中产阶级的趣味与需求,并不断研发新产品,以开拓新市场。在产品技艺方面已生产出“瓷器之王”的骨瓷,作为“瓷器之乡”的中国也为之倾倒。而从18世纪至今,“柳树纹饰”仍备受青睐,喜爱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背后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真实性无需考究,重要的是,以 “柳树纹饰”为纽带,促进了中西艺术的交流。

在300多年的发展中,欧洲通过创新,从起初纯粹复制中国瓷器发展到制造了一系列欧式艺术装饰风格的崭新瓷器。还形成了地区或是国家独特的瓷器门类,其中著名的包括:德国迈森、法国塞夫勒、英国韦奇伍德、意大利波迪蒙蒂。他们无疑是欧洲瓷器发展史上的巨擘,是一份不朽的传世之宝。

二、从东风西渐到独特发展

欧洲制瓷业从中国瓷器中汲取营养,无论是工艺、风格还是形态、寓意无疑中国都是欧洲的老师。但这只针对于18世纪以前,之后,欧洲走上了自己的制瓷发展道路,从风格到工艺都进入了本土化的发展轨道。而这位中国的“徒弟”的作品与中国瓷业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异同呢。

1.历史轨迹不同

中国制瓷技艺踏入成熟阶段可追溯到东汉,东汉的青瓷打开了我国瓷器发展史的新纪元。随后的白瓷、唐三彩、粉瓷、青花瓷等无不超越前代,引领一时风尚。可以说中国的瓷器发展是阶段性垂直发展的。反观欧洲,站在中国奠定的历史经验上,发展本土瓷器,展现出集中化区域发展的特点。中国制瓷业以明清为顶峰,后代没有更多的创新;欧洲却仍走在发展上升的路上。

2.技艺与用途不同

由于缺少高岭土,无法制作与中国相同的硬质瓷,转而烧制软质瓷并在上面涂上各色颜料和釉料,使得样式更加的丰富生动,这就是塞夫勒陶瓷。中国瓷器保留了传统的瓷器风格不加饰其他材质,而欧洲却在烧瓷过程中加入金属元素。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德国生产的被誉为“洛可可复兴”的德累斯顿瓷器,成功的将洛可可风格运用于餐具设计中,并以精致奇特的设计和大量树叶、花朵等图案为其特征,备受欢迎。比起餐具更受欢迎的是同一时期生产花边瓷俑。瓷俑既证明了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反映了几代人的心血结晶。最难能可贵的是,瓷佣的制作不仅吸收了制瓷法,还成功的将蕾丝风格完美的融入瓷器当中,这样制出的瓷器与软织物几乎没有区别,技艺精湛,巧夺天工。

而在用途上,中国瓷器大都为餐具、礼器和装饰器具,在欧洲除了将瓷器用为餐具外,还制作精美餐具陈列在壁橱中,显示主人的审美和身份地位。1915年,随着战争的进行,德累斯顿公司的产品将重点放到了普鲁士婚姻传统和对抗拿破仑的德国盟军上。形成了风俗题材和军事题材的收藏瓷器。这些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都是鲜见的。

3.寓意不同

瓷器作为礼器是重要的用途之一,有祝贺寿诞,纪念大事的功能。如:“清乾隆粉彩描金大吉葫芦形壁挂”,正面葫芦以金彩楷书“大吉”二字,通身珊瑚红釉绘锦地万字纹,代表“万福连绵”。周围开光各饰绿釉蝙蝠五只,寓意“五福捧寿”……可见中国瓷器寓意吉祥。而欧洲瓷器绝没有此类寓意的存在。不过,烧制有纪念大事的瓷器套组。如:“英国纪念碟系列7件套”。

殊途同归,无论是具有千年制瓷历史的中国,还是师从中国的欧洲,都对世界制瓷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制瓷这一古老的技艺在现代得以传承发展,迸发着时代的气息。无论是中国瓷业的传承与瑰丽;还是欧洲瓷业的创新与新意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奇葩。

[1]我们第一次大使来华记[M].商务印书馆,1962.

[2]谢明良.中国对欧洲贸易中的瓷器[J].故宫文物月刊,第28 号.

[3]西田宏子.清朝的输出陶瓷.世界陶瓷全集[C].小学馆出版,1983.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瓷业制瓷瓷器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来视察醴陵瓷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