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以人为本教育,端正党员思想纯洁的价值取向

2016-11-26周红臻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利益主体

文/周红臻

深化以人为本教育,端正党员思想纯洁的价值取向

文/周红臻

我们党自成立开始,就把保持党员、干部的思想纯洁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深入开展,不断增强了全党的思想纯洁性,为党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保持思想纯洁有着崭新的时代诉求: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现实中不少党政干部想自己和家人利益多了,想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少了,归根结底是思想不纯洁,对以人为本的理解陷入了误区,直接导致价值取 向出现了偏移。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见,以人为本包含了个人但不归结为个人,它涵盖了一切人,即所有人都有获得利益并公平发展之权利。

当代中国,“人”即民众,就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价值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本”即根本目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党中央强调:“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利益的本质规定,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高度规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人,其产生与存在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90多年来,这一科学价值取向始终是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成为自己的党员、干部思想纯洁的牢固基石,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政干部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利益而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人民群众有口皆碑。当前,我们党已是一个拥有8260多万党员、402万多个基层组织、40多万名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大党。随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化与复杂化,一部分党政干部出现了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归根结底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动摇与偏差。这些人从思想上把自己作为价值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客体,入党及做官不过是他们欺压百姓、捞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必定在实践中犯错误、成罪人,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人民利益。我们党要经受考验、化解危险,首要条件就是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使广大党政干部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切实端正价值取向。保持思想纯洁,端正价值取向,必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揭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实践与认识的主体,更是价值主体,即从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中获得一定权利与利益,满足全面发展之需要。广大党政干部应自觉保持思想纯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社会实践者的基本观点,坚守科学价值取向,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自觉摒弃谋私利的错误思想与行为,把价值主体牢牢定位于人民群众,达到价值主体与历史主体、实践主体的高度统一。

党中央强调:“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就需要全体党政干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维护群众权益。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坚决克服“假大空”等不正之风,认真摒弃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纠正个人主义、哗众取宠、“泡沫政绩”等错误价值取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特别注重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讲话》强调:“要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要做好关心困难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包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治理违法施政、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认真从群众的“吃、穿、住、行、医、学”入手,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而实际的困难。党政干部只有努力实现领导作风的进一步转变,确保人民利益的现实获得,才能使思想纯洁的价值取向灌注于以人为本。

抓好精神家园教育,彰显思想纯洁的现实归宿。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思想作风是我们党整体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精神层面奠定着党政干部的领导、工作、生活作风基础,直接体现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质、道德风貌,支配与调控其实践活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是所有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十八大以来,全党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大力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就亟须广大党政干部进一步注重求真务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克服“伪道学”、“二元人格”等学用脱节现象,坚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思想纯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确保情趣健康。思想纯洁,离不开情感的激励与支撑。保持思想纯洁,既要充实认识,也要砥砺情操。广大党员、干部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自觉做高尚品德的模范,树立从政的公仆道德,践行党员的表率人格,培育个人的优良品格,必须在情感上着力。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希望大家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之,我们要自觉保持思想纯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廉政意识、危机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心思用到事业上、情感贴到民心上、作风转到求实上,在思想纯洁与崇高信仰统一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利益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党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和理论家园
浅析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大数据时代要增强党政干部新媒体运用能力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