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探析

2016-11-26王菊芬

长江丛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王菊芬

“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探析

王菊芬

“微时代”的来临是一把双刃剑, 同时给大学生们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借助网络平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微时代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微信、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等“微介质”为载体,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当今时代,“微时代”不仅是一个新生名词,更多地指向包含新型生活方式、全新人际交往关系等多种意义的时代性命题。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微时代”带来有利影响

目前校园的大学生,尤其是95后这代新同学,他们展示个性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渴望所有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也渴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并得到社会的认同。随着新型媒体的流行,微博、微信等无疑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这一表达自我的平台。通过微博热门、微信朋友圈、QQ说说等,学生可以轻松地了解到社会上、朋友间发生的新鲜事,同时他们可以就当前热点进行畅所欲言,即时进行反馈。在微平台上,大家可以进行自由平等地互动,这会对缓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压力带来一定的作用。微平台上的互动是自由的,不用顾忌自己何种身份、也不用表明自己是普通本科甚至是专科院校的学历,这对满足大学生们的自尊心有很大帮助,从而对良好的人际交流奠定基础。

(二)“微时代”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微博、微信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控”已是新兴流行词,“微博控”“微信控”成了某些同学的称谓。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接近于零。有些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症,频繁地查看微博、微信更新,以至于吃饭、走路、上厕所、课堂上都在刷微博、聊微信。微平台的过度使用,可能让大学生们产生厌学心理。同时,整日沉溺于虚拟的微平台,可能会引起自闭症、人际交往恐惧症等心理,给大学生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其次,在“微时代”中,只要有接入网络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每个人都是消息发布传播者。相较于以前报刊、广播、电视等老一代媒体,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接收和发布信息。在缺少学校监督以及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垃圾信息可能乘虚而入,垃圾信息的范畴包括反社会主义、反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言论,一些夹杂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图文、视频文件,这些信息内容会误导三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们。

二、“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革新“微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微时代”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这对教育者的传统主导权带来很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首先,高校教师们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时刻警惕消极、反动的信息,一旦发现“微时代”中隐藏的负面信息,及时进行干预,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怀与疏导,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网络终究是一个虚拟世界,有些学生线上线下会判若两人,在线上是积极发言、自信满满的,但在真实世界里,是非常自卑、封闭、毫无安全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善于体察个体的心理需求,及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疏导,带领他们度过心理危机,促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二)更新“微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善于运用符合大学生们行为特点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多用他们善于接受并且感兴趣的话题。高校老师们要善于捕捉“微言”中的含义,并且能够探究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的多元化,很多新话题在源源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们也及时去关注新媒体中的当前热点讨论问题,并且巧妙地把这些内容作为教学案例带到学生课堂上,鼓励学生们运用书本中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原理进行解释,让同学们开展有效的讨论,这对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有较大作用,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

(三)探索“微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努力尝试新途径、新方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们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多种教学方法,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彻底摆脱“低头族”问题。在课余活动中,教师们可以运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私下咨询;或者通过微博、贴吧,开展面向学生的团体咨询和公开讨论;同时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公共网络,学生们能够随时咨询,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变化,以便有效开展点对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微时代”的来临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来革新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然会面临多种多样的挑战,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时刻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坚强后盾。

[1]魏军锋.“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7).

[2]苏金连.“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理论与实践,2015(10).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微时代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Djsz201522。

王菊芬(1961-)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本科,文学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微时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