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长城关堡土门关的保护与研究

2016-11-26康志静

长江丛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驿道阁楼太平

康志静

明长城关堡土门关的保护与研究

康志静

明长城关堡土门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三座阁楼,300多米古驿道。被古人称为“三省通衢”是历代兵家争雄的古战场,是重要的古代交通枢纽、邮递驿站、屯兵关口和战略要塞,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明长城关堡 阁楼 古驿道 保护 研究

在原获鹿县(即今鹿泉区)西五里处,南海螺、北抱犊两山之间,夹一东西狭长的村落名“土门村”,由于太平河由南北下,自村中横穿,村落依地理位置自然分割成了东土门、西土门两村。东土门、西土门即历史上著名的土门关,又是著名的“太行八径”之第五陉之东口。被古人称为“三省通衢”“晋陕通衢”、“土门关”,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也是历代兵家争雄的古战场。战国至秦均属兵防要地,从秦开始,土门关就已经筑有雄伟的关城。汉唐时为关隘,屯兵宿关,至明代仍有武官驻守,居民多系军人后裔。清代以后,居民逐渐增加,遂以太平河为界,分为土门东牌、西牌。民国初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太平河以东的称东土门,太平河以西的称西土门。

在众多的著录当中,井陉口与土门关、土门口、土门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书》地理志云:“镇州获鹿,有井陉关,又名土门关。”根据众多的资料考证,广义的井陉关指的是西起娘子关、东至土门关的整条峡谷通道,而狭义的井陉关,指的就是东边的土门关。土门关即土门口,就是现存的东、西土门村。土门关自古有之,秦始皇十八年(公元229年)秦使王翦伐赵,下井陉口灭之(井陉口即土门关)秦始皇病死后置尸车中,密丧不发,经石邑土门关返咸阳。土门关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不言而喻,自秦汉至元明清民国,有志记载的在土门关发生的战争有十七次之多。如《获鹿县志》世纪志载:“始皇十八年,秦使王翦伐赵,下井陉灭之。”

阁何以建,《获鹿县志》初建土门西阁记载:“阁何以建,曰闻有建楼置鼓,以防寇盗,以助守望,古之制也。土门关现存三座阁楼,东土门西阁,西土门东阁,西土门西阁,三座阁楼的建筑形制、保存状况基本相同。

东土门旧为龙中土门关,是军事要地,也是东西往来要冲。东土门村原有阁楼三座,正东、东南、正西各一座,正东一座进出官员,东南一座进出商贾,正西为西去出口。正东和东南两座阁楼在20世纪50年代拆除。从土门关的历史和不同时期土门关的战争来看,自秦到民国,土门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备受关注,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不断在这咽喉之地发起战争,分兵驻屯。各级官员的派驻,部队的往来派遣都极其频繁。正东门供官员出入也就成为必然。东南一座供商贾出入,也有据可查。井陉口土门关外,在太行山与华北大平原交汇处有一座获鹿古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晋陕通向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商贸交流、商贾云集、货物集散之宝地。

原有的三座阁楼现仅存西阁楼矗立。其位于东土门村东西向主干道的最西头,出阁即为太平河,清代建筑。上下两层,下为石砌台基,中为圆券洞门,券顶正中部嵌石雕吸水兽一尊,顶部有石匾,东西各一块,东面石匾刻“三省通衢”四字。西面石匾,右上款竖刻“御制龙中旧为土门关”中间横刻“镇威述先阁”五字,右下款竖刻“雍正八年五月立”。上为楼阁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檐硬山布瓦顶,三、五架梁,前后带抱头梁,梁间用瓜柱,前檐下檩枋与柱头坊间用垫板,石檐柱,柱上刻字。阁内原有佛像壁画现已不存。

西土门东阁,位于西土门东西向主干道的最东端,阁东侧为太平河,清代建筑。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部为石砌墩台,墩台为镶边纵联置法拱券;中为券拱洞门,东面券顶上部有横匾“山辉川媚”四字,右上竖刻“乾隆丁丑年”。上建殿宇,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檐硬山布瓦顶,三、五架梁前后带抱头梁,前檩下柱头枋和随檩枋间用垫板,明间金柱间有上槛,檐柱为石质,上刻对联一副。阁楼东8米处有照壁一座,硬山布瓦顶,为民国重修。其上有一块原照壁的琉璃饰件,背面有烧制时的刻字“雍正十一年六月”。阁楼下原有石砌古驿道从券拱洞门中通过,向村中延伸约150多米长,向村外延伸60余米,一直到太平河边。石块都踏磨成蘑菇状顶面,车辙沟清晰可见。西土门西阁位于西土门东西向主干道的最西端。与东阁遥相呼应,其建筑形质与东阁基本相同,高9.9米,东西宽6.4米,南北长7.5米,占地50多平方米,阁楼檐柱为石质。西立面券拱之上有横匾一块,上刻“山陕通衢”四字。门两侧墙上各镶石碑一块,为布施碑。

古驿道蜿蜒前行从阁楼下远去,就像蹒跚的老人,走过的路上缺少了印迹,忽而有断断续续的保留。东土门西阁下残留古驿道50多米,磨光的车辙痕随处可见,后因街道拓宽,房屋建设,有的石块就被起出破坏。西土门东阁下保存的古驿道较为完整,阁楼下石砌古驿道从券拱洞门中穿过,向村外延伸的约60余米路面,至今保存较好,一直到太平河边。向村内延伸的约150余米的路面,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保存完好,后因街道硬化被水泥覆盖。石砌路面走上去很平滑,石块与石块之间接合紧密,从上向下俯视,每块石头都入地很深,据曾经起过路面的老人讲,石块的铺设都是以竖面入地,保证道路使用中不会因石块的厚度不够磨穿,石头的顶面踏磨成蘑菇状,车辙沟就像一条开凿的小河,只是缺少了斧凿的印痕,光滑明亮清晰可见。

土门关作为一个文物综合群体,自秦汉已有记载,历代作为要塞通衢、屯兵重镇、邮递驿站、争雄战场,有历史影响的事件层出。为研究考证交通、邮政、战争、军事制度、人文、文化艺术、建筑艺术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土门关作为明长城关堡得以保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明长城关堡土门关的保护与研究,对土门关的保护和土门关历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猜你喜欢

驿道阁楼太平
太平风俗美
阁楼上的女人(外一篇)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阁楼里的简爱
阁楼上的光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