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对价格走势的影响

2016-11-26梅新育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产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文/梅新育



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对价格走势的影响

◎文/梅新育

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经济运行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正因为如此,尽管2015年以来美国经济数据有所反复,但鉴于美国失业率一路下行,其宏观经济运行改善态势仍然相当明显。相应地,尽管国内外金融市场在2015年中出现了剧烈地震荡,也只是将美联储加息推迟了几个月,最终还是在12月份开启了加息周期。

商品和服务供给所需投入可以划分为上游产品(包括原料、能源、设备等)、人力和土地三大类。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演变导致我国剩余劳动力“蓄水池”近年总体日趋枯竭,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人力成本快速提高阶段,人力成本由此日益成为通货膨胀压力的推动力量,对服务价格的影响尤为显著。

按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商品价格衡量,2002-2011年间,初级产品市场总体处于牛市,导致这一时期内多数年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出厂价格指数,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构成中消费品价格涨幅高于服务价格涨幅,如2011年消费品价格上涨6.2%而服务价格上涨3.5%。2012年,全世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下跌10.0%,石油价格上涨1.0%,制成品价格上涨0.6%,初级产品市场开始步入熊市。但在国内消费品市场传导尚需一定时滞,结果当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虽然从上年的5.4%下降到2.6%,但消费品价格涨幅(2.9%)仍然高于服务价格涨幅(2.0%)。

2013年以来,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熊市日益深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则继续保持近乎充分就业,且劳动力薪酬不断上升,2012年第三、四季度,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累计工资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23.6%和18.3%,2013年前三个季度该项指标同比增幅依次为17.2%、17.3%和18.9%;即使到了经济减速迹象已经比较明显的2014年第四季度,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累计工资总额102817.23364亿元,同比增幅仍然高达10.5%。

劳动力薪酬的提高又进而推动服务价格涨幅高于商品价格涨幅:2015年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涨幅为1.4%,其中消费品价格涨幅1.2%,服务价格涨幅2.0%。对照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其CIER指数从第二季度的2.03下跌到了1.96,劳动力市场总体仍然是供不应求,但供求缺口趋向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务价格仍然维持上涨态势,但涨幅趋向缩小,价格和劳动力市场走势相符。

那么,未来特别是2016年价格是否仍将保持上述走势?笔者判断,除非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急剧大幅度贬值,否则,至少在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下降的输入型通货紧缩压力仍将继续存在一段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大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服务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基本特点也将保持一段时间。但由于经济增长减速、劳动力市场供求缺口缩小,服务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差距将趋向缩小。

同时,由于此前上涨幅度过大,且手机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其中间环节成本压缩和劳动力供给增长导致餐饮、家政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面临强烈的重构压力,其价格涨幅下降或停涨的趋势将明显表现出来。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编辑:马振东

猜你喜欢

生产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春市营销环比回升 价格指数环比小涨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