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障碍及对策

2016-11-26张维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强国建设

◎文/张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障碍及对策

◎文/张维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在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它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一次重大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其他事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文化强国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内外多重因素的阻滞,它们不仅制约着文化强国建设的步伐,甚至妄图消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所以,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必须首先采取有力措施破除这些障碍。

四重障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绝非易事,它会面临着来自内外各方面的阻力。厘清这些障碍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任务。

1.国外社会思潮的渗透与冲击

当前文化角逐在国际竞争中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大国都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并高度重视本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和传播。如德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文化外交提升为其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英国在2006年阐述了其对外文化政策的核心:打造英国领先的文化部门,通过这一领先地位以及英国独特文化价值合作伙伴优势,优化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重塑英国正面形象,以实现其对公共外交的影响。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持久投入和发力对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挑战,表现在:一方面,西方文化开始影响国内民众的价值观念,美剧、韩剧和英剧等成为各阶层追捧的热剧,美国好莱坞大片风靡国内影院,欧洲足球文化和美国篮球文化吸引着国内数亿的观众,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必然面对西方发达文化的竞争,而西方文化在国际市场的攻城略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中华文化的国际空间。

2.文艺界本身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的建设曾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实际上,对于文化建设亦是如此,能否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取决于文艺理论界本身能否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文艺工作者道德、生活作风问题严重,创作水平不高且热衷于自我炒作、沽名钓誉,严重影响了文艺界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口碑;文艺作品的数量虽有大幅增加,但高质量作品比较少,“拿来主义”盛行,有的作品胡编乱造、低级媚俗,一味追求感官效果。因为作品数量成为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成为评价一部文艺作品的核心指标,使得一些文艺工作者在物质主义的横流中迷失了前进方向。

3.政府主管部门的越位现象严重

文化不同于经济,资本和市场要素的结合能搞活经济,但不一定适用于文化。文化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并不是政府投入越多就会产出越多。在一定条件下文化既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政府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但现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文化建设出现了越位管理,表现在:

(1)设置过多的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如开书店对于活跃文化市场是有意义的,但在现实操作中要办下正规的营业执照绝非易事,不但要找文化局、出版局办相关手续,还需要自费参加政府举办的培训班。

(2)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大多数研究课题的分配权,而研究人员为了申请到所需的研究经费,不得不在选题上迎合政府的偏好,这使得最终的研究成果单一,也导致某些基础研究缺乏相关经费支持。

(3)政府主导着对大多数文化成果的评价,因此,能否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能否获得相关领导的批示,成为文艺作品追求的重要目标。

4.市场经济冲击导致部分民众的审美出现异化

社会主义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扬善的文化,离不开与之相契合的读者和观众,它只有在与人民群众的交互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民众对文化不再感兴趣,认为欣赏文化“费钱耗时”,他们更关心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有一些民众虽然有闲暇时间用于文化消费,但他们更偏好综艺娱乐、明星真人秀等快餐式文化,对宣扬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节目关注度不高,甚至在一些群体中嘲讽主流文化成为时尚。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

鉴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面临着诸多制约,为了有效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必须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阻碍因素。

1.努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传播经验和做法,一方面要增强相关文化传播机构的建设和人力财力的投入,如加强对海外孔子学院的扶持力度,提高汉语在其他国家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艺术。

(1)自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文学创作领域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经典的作品,但因为缺乏文化走出去的意识,缺乏优秀的外语人才,导致这些作品没有产生国际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国内经典文艺作品的外译工作。

(2)由于国内外民众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要求我们精心构建国外民众认可和喜欢的话语体系,让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准、听得好中国的文化和声音。

(3)注意对外文化传播的载体,鉴于影视剧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十分突出的地位,我们应该引导国产影视在创作思路和制作水平上与国际社会接轨,多出精品,打响中国影视品牌的国际声誉。

2.加强对文艺界的监督

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他们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如果这个群体风气不正,自身素质不硬,国家投入再大也难以达成预期目标。而且,文艺工作者又大都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更会影响人们对其所在领域的评价,尤其是对于思想理论界而言,更是如此。所以,为了净化文艺界的氛围,促进其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和社会舆论应该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监督,坚决遏制文艺界存在的黄赌毒现象。文艺工作者也要坚持为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坚持德艺双馨,既要有脍炙人口的作品影响人们的思想,又要有高尚的道德规范引导大众的行为。

3.准确划分政府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职责

政府既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者,也是组织实施者,在文化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鉴于文化创新需要相对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政府应该更多地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充当裁判者。如果政府对文艺创作不断出现“越位”管理,就束缚了文艺的生命力和活力,使得文艺作品平淡无奇,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当前一些人之所以在国外思潮的鼓动下出现思想动摇、立场不定,对主流文化嗤之以鼻,喜欢非主流,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强国建设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秦晋争霸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