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廷望的退休“经”

2016-11-26罗忠桓湖南怀化

清风 2016年6期
关键词:知府乡贤湖南

文_罗忠桓(湖南怀化)

邹廷望的退休“经”

文_罗忠桓(湖南怀化)

邹廷望,新化县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河南新蔡县知县、户部山东清吏主事郎中、陕西凤翔府知府、庄浪道兵备佥事、甘肃行太仆寺少卿,从四品,乃明代廉吏人物之一。告老还乡居家30年, 其事迹不但成为民间传说,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代代相传,激励后人,在明史人物志和地方志中多有记载。

“裸退”还乡。邹廷望入仕为官15年,横跨地方民政和军政两个领域,跨越东部、中原和西部三个区域。邹极其重视个人品格,为官时,直斥贪官污吏,自是崇尚廉正,为官一路,两袖清风。邹任陕西知府时捐出自己的工资救济灾民,任庄浪道兵备佥事时,捐工资用以建筑城墙;任甘肃行太仆寺少卿,做到辨明冤案,执法公正。邹廷望因看不惯严嵩滥权所作所为,在51岁便告老辞官还乡。财物唯图书数簏、敝衣两箱而已。

至今当地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行前邹专门雇船以木箱装了石头,严嵩属下官员发现这与邹的行事风格迥异,怀疑邹根本不是自诩的清官,而是贪官,乃登船检查,发现是石头,大为惊讶。事情“闹”到皇帝那儿,问为何这样?邹则回答说:多年在朝为官,归乡别无长物,弄出“架势”,这是要在家乡人面前为朝廷为皇上“撑面子”,不让读书人“心寒”,足见邹的煞费苦心和忠诚。

专注公益事业。邹特别重视教育,其在陕西凤翔(今宝鸡)任知府时就在当地创办书院。还乡30年,捐出俸银,召集当地名人修学宫,立社学、义学,开启当地学风,开化了民智,形成了重教育的传统。而且邹历史性地开启了一个仕人办学的传统,以至后来的仕人争相效仿,直至民国时代,仍然有一大批人物回乡办学。有的直接拿起了教鞭,走向讲台。湖南第一师范名师袁吉六、罗元鲲和曾任湖南一师范教师、长郡中学等学校创办人之一的罗教铎等人回归乡里,就曾直接执教当地小学。邹还倡修水利,他倡导修建的拦河坝,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灌溉状况,当时有“横灌一千( 亩)、纵灌八百( 亩)”之说,实现了“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保障。这项水利工程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仍巍巍屹立,福泽世人。

避沾地方利益和名誉。时任知县称赞邹是 “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时任宝庆知府胡梗知邹贫和敬佩邹的人品,从清出闲田中拨给邹数亩,邹坚辞不受。邹拒死后享受乡贤之遇。临终嘱咐其家属:平生无益于乡里,死后绝对不能作为乡贤祭祀。邹去世后,当地举人罗可锦列其生平事迹,报请官府授以乡贤之遇。其家人按守遗命坚辞,致使邹的请祀乡贤之事就此作罢。自邹之后二百余年间,整个县域再未出现回乡名流请祀为乡贤之事。

邹居家30年,不涉地方政事。他有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一把,对当地官员有监察弹劾之权,但是从不以此来插手当地政务,不参与当地政事,不对地方官员妄加评论。当地官府有的敬佩他,有的畏惧他,在当地开启了良好的官风社风民风。当地流传一个故事,有一个新上任官员,经过邹宅前, 鸣锣开道,趾高气扬,途经群众无不赶忙躲闪。邹看不惯这位官员的做派,让家人把“尚方宝剑”立于水稻田里。这位官员见状,赶紧收敛,低调行事。即使是农民军也如此,明末农民军王进才部途经邹宅,指示:“此乃少卿公宅也,甚勿犯。”可见邹的人格魅力之大和清明声誉传播之远。

邹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一代一代流传,成为影响后人的正能量,不但是读书人的楷模,而且是官员的榜样,尤其孩童从父辈祖辈中接听邹的故事,其影响极其深远。

猜你喜欢

知府乡贤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济公传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
岁月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