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灵魂的乡土暖流
2016-11-26马良
马良
浸润灵魂的乡土暖流
马良
本期杂志,开篇作品《水下长城》由我市作家、评论家姚建国历时数年创作、修改完成,故事奇特、构思巧妙、结局完整。作品存在少许自传式写作特点,部分取材于作者童年到青年的种种经历,另一部分来源于想象的翅膀,让作品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做到了现实与过去、神秘与真实的结合。另一篇作品《刁老三的铜烟管》则通过描写一名农村妇女的半生经历,将她几十年的人生轨迹进行了截面般的展示,透视人物内心情感,升华自我,超越自我的个体灵魂自省。作者笔下的刁老三,可能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记忆中、生活中,他们泼辣市井,恩怨分明,有时意气用事却不蛮干硬拼,能忍辱负重,缜密谋划。阅读器中,会让大家觉得小说主人公仿佛就是乡村或社区中某个人,只是刁老三在作者孙悦芬笔下更犀利、分明。《水下长城》《刁老三的铜烟管》等作品,持的是乡土视角,从而获得了坚实的文学生存基础。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乡土暖流徐徐喷涌,滋润心田,浸润灵魂
文字连着时代的血肉和体温,必然无法和时代割裂开来,无法成为无根之花。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说“一个作家总是设法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一些超越时代的东西,尽管他和任何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一样,总是被他所处的时代束缚得死死的,他无法逃脱那个时代,他所呼吸的空气就是那时代精神的空气”。只有双脚踏在时代的大地上,把汲取营养的根须伸进乡土里,才能写出乡愁,写出浸润灵魂的乡土暖流。
《水下长城》中,李桃婉安慰孩子们说“长城是永恒的”。时间易逝,岁月不居,在这个世界上,虽然纵横交错,但那份乡愁,那些乡土上的山水人物,始终温暖着人们的生活与成长空间,回归到最本质的东西上去,我们的作品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封面人物:姚建国,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主任,唐山电视台任高级记者、对外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共唐山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艺术总监。主要著作有《诗学论稿》《音乐美学》《电视应用美学》《边缘化叙述——中国纪录片运动的困境》《电视理论探索》等。在电影《但愿人长久》《唐山大地震》中任编剧、制片人等职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