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孝道文化研究综述

2016-11-26周少华兰晓霞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孝经价值传统

周少华 张 莉 兰晓霞



近年来孝道文化研究综述

周少华 张 莉 兰晓霞

【摘 要】近年来,对孝文化的研究涉及到孝的文献,孝的实践和孝的现代价值等方面,针对以上三个方面,众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论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对我国的孝道文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孝 传统文化 价值

孝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对于孝道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孝道文化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主要涵盖了文献研究,孝道实践以及孝道文化的现代价值等方面。

一、“孝”文献研究

对于“孝”的文献研究尤其是《孝经》的研究是孝文化研究的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使我们对于我国古代的孝的观念及孝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孝经》作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用来阐述和宣扬孝道的经典。其作者历来争议颇多,有孔子、曾子、子思所作等众多说法。黄中业指出,汉代以来,为了抬高《孝经》的地位,一些儒家学者宣称其为孔子所作,其实《孝经》本是战国儒家论《礼》丛书的组成部分之一,于战国末年,由孟,荀学派的儒者编著成专书,即所谓《古文孝经》。所谓《今文孝经》实成书于西汉初年,它在《古文孝经》的内容上做了较多的补充和删改,反映了汉初社会历史实际以及当时儒家在孝德问题上的看法。而今本《孝经》,是《古文孝经》与《今文孝经》的合编本,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刘向之手。[1]

侯希文则认为,《孝经》中所体现的思想与曾参的孝道思想是一致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促使曾参作《孝经》以维护社会伦理,作者还指出《孝经》中“曾子”的称呼系曾参弟子或其后人整理时在体例上进行的变通,根据以上三个原因,推定《孝经》的作者是曾参。[2]

有关晚清《孝经》学的研究,张付东指出,有清一代之《孝经》学,在整个《孝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清初,士大夫治《孝经》者,或承旧绪,或开新局,或被统治者当作宣明教化的工具等等,足称者鲜。乾嘉时期,汉学勃兴,学者更多的专注于考据、训诂,由于《孝经》文字明畅、言简意赅,对其注疏者寥寥无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集中在晚清,如若阮福的《孝经义疏补》、皮锡瑞的《孝经郑注疏》、潘任的《孝经郑氏解疏》、曹元弼的《孝经学》等,这些著作都可算得上清代乃至整个《孝经》学史上的佼佼者。作者最后指出,在当今,如何看待先贤的这份遗产很重要,采取客观地,辩证的态度对待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份遗产,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借鉴。[3]

以上有关《孝经》文献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孝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古今文版等信息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宋代及晚清时期时人对《孝经》的研究情况,为我们今后《孝经》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可供借鉴的研究视角和更好的可供参考的研究价值。

二、“孝”的实践性研究

孝作为我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其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孝的践行,只有通过孝的实践才能使得孝的教化功能更加突出,才能使孝的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

对于孝的实践研究,杨振华指出孝是儒家的实践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伴随人类历史而兴起,专门记载人类活动及其发展轨迹的学问是史学,专门思辨爱智的学问叫哲学。二者往往是相互交叉,不可分的,从而被称之为历史哲学。孝,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实践的历史哲学,它是社会教化的核心和根本,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一定意义上来看,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实践的历史哲学。孝是“天地人一贯”之大道。孝是伦理政治和人生立教的基础。孝为立人之道,孝将人生与政治伦理统一于一体。儒家除了让人知孝,还承担着教会人们如何行孝的历史使命。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其行孝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孝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但也为当时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了行孝的标准和途径,顺应了当时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具有社会实践的历史意义。作者进一步指出,每个人行孝根据需要,由表及里都可以有三个层面。最表层的是爱惜自身的身体和生命,并继承父母的志向和愿望。第二层是修德学道,增长才能,尽忠国家,服务社会。三是立身行道,立功于生时,扬名于后世,令父母尽显荣耀。《孝经》阐述的孝道,在历史上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并且引导人们不断地向更高境界的孝迈进。因此,可以认为,孝是儒家实践的历史哲学。[4]

程思认为,孝文化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这种实践性特征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支配性的力量。主要表现在:第一、道德模范是实践的标杆;第二、文明礼仪是实践的具象;第三、社会关怀是实践的追求。[5]

三、“孝”的现代价值研究

孝文化不仅贯穿于我国整个古代社会,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价值亦不容忽视,孝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其是教育的影响至为深远。叶剑兰指出,对于儒家的“孝”,内容庞杂,良莠杂糅,优劣并存,需要运用辩证否定观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今天人们的实践丰富其内涵,使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成为今天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如今,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提倡孝德,弘扬传统孝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孝道应涵盖敬仰老人,教养子女,尊老爱幼,以孝修身,以孝育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提倡社会主义孝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秩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6]

郭开虎在分析传统孝道教育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他认为传统孝道教育通过把孝敬父母作为孝道教育的起点,把伦理亲情作为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把社会合力作为孝道的强化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借鉴传统孝道的优良传统,对加强和改进现代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孝道教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主要有:德育应从基础性内容教育做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德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动之以情;德育工作要形成合力,家庭、学校、社会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7]

针对孝文化在学校的育人中的作用,王振华指出,“孝文化”在学校中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塑造良好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大力倡导,用“孝文化”的精髓去净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标准。把“孝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将有助于学生个人修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生中倡导“孝文化”,广泛在校园中开展相关教育,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恩师、回报社会。[8]

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尤其是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学者们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其中于晓梅指出,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在当代社会,相对于家庭私德,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因此,在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其孝德,促使青年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9]针对孝道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姚家春认为,在现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汲取中国传统孝道中的合理内核,孝不仅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博爱精神,尊老意识,而且在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孝文化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亦存在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孙传宝指出,中华孝文化里包含着“爱”与“敬”两方面的和谐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从个人修身到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等,孝文化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华孝文化的作用,丰富和充实其内容,强化其功能,充分理解和运用孝文化的和谐内涵,弘扬孝文化精髓,弘扬孝文化精髓,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元素。[1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复兴,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复兴已成必然之势,作为儒学内核的孝道文化亦是如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政治经济形态存在着不协调和不一致,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开启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塑造大国形象、发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研究仍待进一步加强。限于学识和学养,笔者在研究成果的搜集过程中必定有所遗漏,论说亦不免带有偏差,敬请方家指教。

参考文献:

[1]黄中业.孝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流传[J].史学集刊,1992:(3)7~12.

[2]侯希文.〈孝经〉作者曾参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01).

[3]张付东.晚清〈孝经〉学研究略论[J].地方文化研究,2013(05).

[4]杨振华.论孝的实践历史哲学[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05).

[5]程思.简论孝文化的实践性[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04).

[6]叶剑兰.试析儒家的“孝”及现实意义[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11(05).

[7]郭开虎.传统孝道教育特点及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02).

[8]王振华.论“孝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4.

[9]于晓梅.浅析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科技咨询,2010(06).

[10]姚家春.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1]孙传宝.论中华孝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孝感学院学报,2010,30(01).

[12]人民日报[N].2014-5-5.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面上项目《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孝道研究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周少华(1987-),男,汉族,江西崇仁人,硕士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张莉(1985-)女,汉族,天津人,本科,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兰晓霞(1979-),女,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

猜你喜欢

孝经价值传统
《孝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讨论中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蒙以养正”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理雅各《孝经》翻译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