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监书天下第一”商榷

2016-11-26韩续

社会观察 2016年2期
关键词:端砚太平

文/韩续

明代“监书天下第一”商榷

文/韩续

近来,笔者在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明代内府刻书的资料时,发现多篇论著在对明代内府司礼监刻书的用料、刻印、装帧等方面的评价部分,喜欢引用“监书天下第一”这句话来印证明代内府司礼监刻书的质量之高。现简录几则如下。

1 著作类

1.1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第375页:

明人以“监书、内酒、端砚、蜀锦、定瓷、浙漆、吴纸,皆为天下第一”。(明太平老人《袖中锦》)“监书”指司礼监经厂所印官书,所谓经厂本,版式宽阔,行格疏朗,大黑口,双鱼尾相向,大黑双边,正文小注,断句加圈。楷书赵体,字大如钱,纸白如玉,宽幅大本,绫绢包背,精美大方,钤“广运之宝”大朱印,而并非指南、北国子监本。

1.2戴南海等先生所编写的《文物鉴定秘要》第八章古籍版本鉴定部分,第704页:

明代执掌宫廷事务的机关分十几个监,其中有一个叫司礼监,司礼监所属的经厂,是专做内廷刻书印书工作的,由经厂所刻的书,就称为经厂木。经厂本版式宽阔……明太平老人《袖中锦》曾赞扬说:“监书(按:当指司礼监书,非国子监本〉、内酒、端砚、浙漆、吴纸为天下第一”。

1.3陈宏天先生的《古籍版本概要》一书,第64页:

明人以“监书、内酒、端砚、浙漆、吴纸,皆为天下第一。”(选自明太平老人《袖中锦》)内府本开卷自然有赏心悦目之感,亦不失为一代文化精品。

1.4宋原放先生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古代部分,第524页:

明太平老人《袖中锦》则对厂本大加褒扬说:“监书(按指司礼监所刻,而非国子监本)、内酒、端砚、浙漆、吴纸,皆为天下第一。”故对于内府、经厂刻本,实不应因人而论书,而应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本子具体分析,不能以“想当然”的态度对待之。

1.5北京工业志编委会编《北京工业·印刷志》,第64页:

明北京刻印的书,以经厂本为最突出的代表。据明太平老人《袖中锦》称:“监书、内酒、端砚,蜀锦、定瓷、浙漆、吴纸、皆为天下第一。”监书就是指司礼监经厂刻印的“经厂本”。

1.6北京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出版志》,第404页:

明代北京所印书籍的装帧形式,以经厂本最为代表性。它所印的经史类书籍,版面行格疏朗,字体揩书端正,大黑口,双鱼尾,注释用双行小字,多采用包背装。藏书家多称“监书天下第一”。

2 论文类

2.1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先生《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五》一文:

明司礼监经厂本版式宽大,双鱼尾,大黑口,行格疏朗,字大如钱,多赵体,悦目醒神,常用上好洁白绵纸佳墨。首册或钤“广运之宝”朱印……明太平老人《袖中锦》称:“监书、内酒、端砚、浙漆、吴纸,皆为天下第一。”这里的“监本”是司礼监本,而不是国子监本。

2.2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翁连溪先生《明代司礼监刻书处—经厂》一文:

经厂所刊刻书籍非同一般。据明太平老人《袖中锦》记载,明人以“监书、内酒、端砚、蜀锦、定瓷、浙茶、吴纸为天下第一”。其中“监书”即指司礼监经厂所刊刻的书籍。

2.3高志忠、温斌先生《明代宦官与图书刊刻考述》一文:

经厂书籍不但注重装帧,而且还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包装,“既有供上层使用的豪华本,也有供中下层人士使用的普通本。”以致被藏书者誉为“监书天下第一”。(引自《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出版志》第404页)

上文所列举的几则材料,均是每篇论著中作者对明代内府司礼监刻书的评价部分,相关评价围绕明代内府司礼监刻书的内容、文字、校勘、装帧、用料等方面展开,个中均直接或间接注引太平老人《袖中锦》中的名言“监书天下第一”,作为对明代内府司礼监刻书的总评。诚然,由于司礼监在刊刻书籍时,资金充足,所以内府刻本在用料和装帧方面都比较讲究。从现存的明内府本来看,雕刻极为精良,多用棉纸,纸张洁白,墨色黑亮,板式开阔,行格疏朗,四周双边,大黑口,双鱼尾,字大如钱,多用吴兴体,字体工整圆润,书中多钤“广运之宝”方印。装帧考究,甚是精美。但其所刻书之内容却不尽如人意,内府刻书常因校勘不精而遭到后世藏书家的诟病。这种评价为学者共同认可,也较为公允,上述几种论著也提及此点。因而说“监书天下第一”似乎有点名过其实。

最为重要的是,据笔者考查,太平老人不大可能是明代时人,而可能是宋代人。关于太平老人《袖中锦》一书,现存最早的著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载:“《袖中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著名氏。其书杂抄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也。”对于此书,四库馆臣的评价较为公允。另外,钱塘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二子部:“《袖中锦》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学海类编本。”此书中华书局1985年曾据学海类编本排印出版,收入丛书集成初编。是书篇幅很小,全书正文只有一千余字,署名虽题宋太平老人,然而太平老人当为托名,其真实姓名现在难以考证,虽难以确定其必为宋人,然而说是明人更无根据。再者,上述几则文献所引用的“监书天下第一”部分,出自此书第一条目,原文是:“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兴化军孑鱼、福州荔眼、温州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从此条目所收内容来看,当为宋时事物,跟明朝应无关系。同时,我们纵观全书的内容,亦可以推测《袖中锦》一书可能为太平老人据类书、笔记、时谚等书所记关于宋代的名物、趣事等随手杂抄而成,因此显得漫无条理,但无论如何与明朝都没有什么关系。如此说来,此处太平老人《袖中锦》一书中所提“监本”就应当为宋国子监刻本,而非明内府司礼监刻本。因此,“监书天下第一”不能用来引证明代内府司礼监所刻书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摘自《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端砚太平
太平风俗美
太平老街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浅谈端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