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高宗远征高句丽取胜的原因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句丽远征

张 昊



唐高宗远征高句丽取胜的原因

张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宗朝远征高句丽取胜的原因。唐朝方面,不仅做到了知己知彼,采用恰当的策略,实施“兵募”制度,更有强盛的国力为支持。而高句丽方面却墨守就有战术,且国力衰微。唐朝占尽了优势,最终灭亡高句丽。

【关键词】唐高宗 高句丽 远征

一、从唐朝方面论述

第一,知己知彼。唐朝多次向高句丽派出使者,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使者不仅要完成朝廷交付的外交任务,还需要具有获取对方国家国力信息资料的能力。其次,太宗时期还掌握了高句丽的封域图。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2]高句丽的地形图为唐朝所掌握,使唐高宗朝对高句丽的城池、镇戍、疆域了如指掌,可以有效打破高句丽的战略部署。再者,高宗朝之前的多次征伐,深入高句丽境内,使高宗朝对高句丽的用兵策略、战略布局、风土民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因而可以针对高句丽做出恰当的战略部署。

第二,采取恰当的策略。首先,唐高宗沿袭唐太宗后期对高句丽的扰袭战术,“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释耒入堡,数年之间,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3]高宗时期对高句丽展开了数次水陆并进的扰袭战,一方面选派骁勇之士从陆地上骚扰辽东之地。另一方面选派具有两栖作战能力的士兵,从山东半岛乘战船出发,从高句丽本土登陆。遇弱则攻,给予重击,遇强则退居海上。这种灵活的战术使高句丽时刻都处于危机之中,国人恐惧而又疲敝。其次,采用南北夹击的战略。显庆五年(660年)唐军灭亡百济,使高句丽变得孤立无援。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郡县,用当地之财政税收养兵用兵,百济故地无疑成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一个军事基地。“第二战场”开辟以后,唐军一方面巩固在百济的统治,另一方面与新罗兵联合,与辽东唐军呈南北夹击之势。高句丽军同时面对来自南北两个战场的压力,处于劣势。南北夹击的战略思想是唐最终能够灭亡高句丽重要的原因之一。再次,高宗放弃亲征,使东征将领有足够的权力以灵活制定战争策略,可以针对不同的战争形势便宜行事。因而,高宗时期的东征高句丽多能出奇兵,使高句丽措手不及。

第三,得益于“兵募”。“募兵不是一种固定的兵制,平时没有固定的兵员和编制,有事征募,事罢即回到家乡,或就地恢复民丁的身份。”[5]朝廷会支付士兵很高的报酬,钱粮或者官职,以激发其斗志。“贞观、永徽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吊祭,追赠官职,亦有回亡者官爵与其子弟……往前渡海者,即得一转勋官”[2]政府以丰厚的报酬为手段招募士兵,士兵可凭借军功大小,得到相应的官职或爵位。因而丁民多趋之若鹜,战斗力也较强。显庆六年(661年)正月,“于河南、河北、淮南六十七州,募得四万四千六百四十六人,往平雄带方道行营。”[2]可见,兵募制度给唐高宗远征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第四,征伐高句丽的胜利与高宗时期国内安定、富庶有很大关系。经过太宗时的“贞观之治”,至唐高宗时,全国一派盛世景象,素有“永徽之治”之称,因而可以调动充足的国家资源应对高句丽战争。再者,国内文臣武将人才辈出,文有长孙无忌、杜正伦、卢承庆之类以保内政之稳;武有李、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之辈以保证正确的军事策略得以贯彻实施。

二、从高句丽方面论述

第一,高丽内乱,国力内耗严重。公元666年,高丽盖苏文去世,其长子泉男生即位莫离支,男生他的两个弟弟泉男建、泉男产不服,并挑起内乱。高丽内乱,导致内部力量削弱,为唐征伐高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良机。《资治通鉴》称:“今高藏微弱,权臣植命,盖苏文死,男建兄弟内相攻夺,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3]唐高宗得此良机,便发动对高句丽的总攻势。

第二,高宗朝之前,中原王朝常年远征高句丽,导致其疲敝不堪。在隋朝几次打几下,“高丽困弊,野无青草”。[4]后经过唐太宗的一次重击,两次扰袭,高句丽国力严重下滑。此外,高句丽地小人少,国土并不辽阔,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辽东地区,隋唐远征高句丽的主要战场就在辽东地区,长年累月的战火已使该地区面目疮痍。长期的战争也使高句丽青壮年多去从军,导致农业生产荒废,粮食减产严重。史料记载,在唐太宗几次征伐之后“高丽困吾师之入,户亡耗,田岁不收,下饥,卧死沟壑,不胜弊矣。”[1]高宗即位罢辽东之役后,高句丽国力虽然有一定恢复,但是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高宗朝的轮番进攻。可以这么说,是旷日持久的的战争,把高句丽拖也拖垮了。

第三,高句丽战略失误。一方面,高句丽未救援百济。显庆五年(660年)唐军进攻百济,高句丽对此却袖手旁观。百济孤立无援而灭亡,高句丽因此而失去一个重要盟友,使唐军成功开辟第二战场,并以此为基地形成对高句丽的南北夹击之势。可以说,这是高句丽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为之后的亡国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战略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高句丽过分迷信以往抵御隋、唐进攻的经验,注重坚守城池,其主要战略思想是守城和防御,没有发现唐朝的战术一直处在变换调整之中。

参考文献:

[1]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魏徽,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李乔开,“漳圣王”陈元光籍贯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

作者简介:张昊(1989-),男,河南长葛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世界史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句丽远征
《日本书纪》中遣使高句丽有关记载的政治动机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
中国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遗产
怒放的石头
远征一号甲——升级版太空摆渡车
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
“长三乙”托举北斗 远征一号摆送双星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高句丽独特丧葬习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