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歌词创作谈

2016-11-26和文光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创作音乐

◎和文光

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歌词创作谈

◎和文光

我作为一个文学艺术爱好者,在这40多年来的音乐创作中,就歌词创作谈点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第一:我的音乐创作生涯

1、模仿是每个初涉文学创作者的必由之路

我的第一首歌词创作于1976年,当时敬爱的周总理去世后,举国哀悼,一片悲恸。于是我仿照《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了一首怀念周总理的歌词,唱起来还有几分悲切。遗憾的是歌词没有留下来。但是在我的一生中,这是一次难忘的创作,可算是我的歌词处女作啊!

模仿是每个初涉文学海洋里人,必走的一条路。

随后慢慢开始创作儿歌并谱曲,定稿后的作品就教学生演唱,一时我的这些“作品”在校园里流行起来。

2、整理改编创作是音乐家必由之路

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就开始到各个村寨进行采风。只要听说在哪个山头有个民间艺人,我就买上烟酒茶,登门拜访民间老艺人,在火塘边,时而听他们讲故事,时而又听他们唱歌。随时陶醉在艺术的海洋里……

我采访的民间艺人都是用他们的母语演唱的。又记词来又记谱。没有一点真功夫是不行的。特别是记下来的那些民族语。还要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翻译。做民族音乐工作,没有汉文化的功底是不行的。是很难写出一首首好作品的。所以,我在新疆举行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就音乐作品而言,整理比改编难,改编比创作难。可是当下的年轻人,狂妄自大,闭门造车。还没有尝过什么是整理和改编就创作了,还成了著名的音乐人或音乐家了。真不可思议啊!

一个音乐家的形成,整理、改编、创作是必走的三部曲。

可是,当今世界里,整理的人,无名无利;改编的人,小名小利;创作的人,大名大利。我说的是包括音乐作品的词曲了。

因为,许多人已经忽视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还于生活”的真谛。急功近利地去创作所谓的“原创音乐作品”。要么抄袭,要么剽窃,要么炒作。这类作品,虽然一时成功了,但是一世就很难成功了哦。

所以,这里讲的,你要走进词家的行列,首先要到边远地区去采集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进行整理、改编、创作。这样出来的作品才会经得住时代的考验,经得住时间的磨炼。

饭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路是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同样,创作的道路上,也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啊!

一旦你拥有了民族民间的谚语、民歌等语言素材,不怕写不出一首好歌词了。一个能够成为艺术家的或词作大家的人,深深植根于民间这块土壤中去汲取更多的营养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你拥有了民族民间的文学素材后,面对创作任何一首风格的词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在四十年的搜集整理改编创作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有四点:

第一,向我的外婆和母亲学到了许许多多纳西族濒临失传的文化艺术古歌等;

第二、向民间老艺人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文化知识;

第三、向许许多多成功的词曲大家学到了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我的词曲作品《纳西迎宾曲》,得到过我的老师,《北京有个金太阳》词曲作者禾雨老师的认可和赞扬。他说:“这就是纳西族音乐风格的作品了,我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老百姓喜欢唱就是好作品”!一个音乐大师对初学词曲作者的鼓励和肯定,对当时的我而言,真是受宠若惊。使对音乐创作信心百倍!不仅是禾雨老师肯定了我的作品,远在上海的,被誉为“中国交响乐之父”的,著名作曲家朱践耳老师,更是评价很高。在两位恩师的鼓励和肯定下,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老百姓喜爱的作品,随着悦耳的歌声飘向千家万户,唱响海内外。

第四、向书本学到了许许多多作曲作词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这四点也是我无论作词,还是作曲都必须经历的创作历程。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些作词的经验。

第二、歌词的定义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或词)。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有任何区别,但在结构上、节奏上要受音乐的制约,在韵律上要照顾演唱的方便,在遣词炼字上要考虑听觉艺术的特点,因为它要入乐歌唱。歌词与诗的分别,主要是诗不一定要入乐(合乐),歌词是要合乐的。合乐成为歌曲。歌词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现代一般是配合音乐,便于哼唱的语句。

著名词作家张士燮说: 歌词是诗歌中的一个品种,诗与歌词,自古以来就是血肉相连的亲姊妹。

“用形象说话,用情感抒发,用韵律传达,用哲理升华。”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覆盖面很广,今天越来越被人们喜欢,可以说“无处不飞歌,无处不歌唱”。

说起歌词创作很复杂,也很吃力,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也没弄懂歌词是什么。歌词是什么?我认为歌词就是歌曲要演唱的内容,就是为歌曲准备的文学语言。歌词由于是诉诸于听觉的所以叫听觉艺术,也叫时间艺术,也就是说歌词是给人听的。

那么,歌词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寻根溯源,歌词和诗本是一家,远在古代,歌即诗,诗即歌。

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多是可以唱的。诗歌可唱,也是我国历代诗词、民歌的传统特色之一。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能阅读的诗和能入乐的诗,诗和歌词就分家了。

确实,歌词仍然具有诗歌的一些特点,有人就有这样的理论:“要把歌词当诗写”

也就是说歌词曾经是诗,它具有诗歌的许多特点,而今天,说它是诗也只能是说被音乐同化了的诗。也就是说,这种具备诗歌特点的歌词,此时是一个依附品,是一首歌曲的肢体,而音乐是翅膀,只有在同音乐结合、同音乐重组、被音乐所同化才能飞翔,才能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歌曲。

恰恰能入乐的诗在被音乐同化之后,得到了包装,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那么,被音乐同化的诗(歌词)什么特征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以下几句话:

1、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

2、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

3、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

4、有节押韵,朗朗上口易记。

乔羽同志独步词坛几十年, 其歌词创作蜚声海内外,成为举世公认的一大词家。他与作曲者合作的歌成功率很高,一出来便广为传唱。有不少歌,久唱不衰,历久弥新。这在当代歌词界是很罕见的。所以,人称他为当今词坛"泰斗",亦非过誉。

第三、歌词创作六要素

1、故事

有故事就会有真情,就能转化成美妙的旋律。也是立意。任何一首歌词的诞生,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分不开。总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故事。故事就是歌词创作的“因子”。

例如:我在1998年,创作《梦中的香格里拉》的时候,通过希尔顿提出的人类向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故事,觉得写一首《梦中的香格里拉》是最好的。于是根据玉龙第三国的典故,先用纳西语创作两段歌词,然后谱上曲。词曲仅用了5分钟时间。

2、境界

《尚书·舜典》,讲到典乐时指出:“诗言志、歌咏志”,王国维在解释“言”字时说:‘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指思想的高度,一首好的歌词,就需要有这样的思想高度。

在这首《梦中的香格里拉》中,歌词的境界是很高的。“江河是腰带、头枕雪山崖”,“耕地用花鹿、红虎当骏马”,“饮水用乳汁、云雾当罗帕”等歌词把整首作品的形象提上来了。

3、主题

不可否论,歌词在表现主旋律等方面有其文艺作品不可取代也无法企及的的重要功能,主题就是这种功能获得尽情绽放的重要元素。《梦中的香格里拉》已经明确了主题就是写的梦中,不是现实。是梦中的,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香格里拉”。

4、乐感

写歌词,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乐感,没有乐感的歌词就等同于诗,甚至诗也不是,仅仅是一篇散文。一般来说,乐感包含句式、押韵、段落、选词等环节。句式就是有歌唱之特点,不能太长,不能太拗口,一般来说,7-9个字足矣。押韵要注意脚的统一。在注意韵脚的同时又不能为了押韵,让语句生硬。这首《梦中的香格里拉》,为什么能够达到让人人听了人人爱的效果呢?他的乐感非常到位,根据歌词意境,不缓不慢地向人们诉说着作者梦中的“香格里拉”。

为了便于歌唱,歌词还注意了韵脚。整首作品属“阿”韵。根据纳西族谚语“舞鲁工给本,以别班给本”创作的,直译“金沙做腰带,雪山做枕头”。歌词中就写成“江河是腰带、头枕雪山崖”。

5、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达,这些物品、景物就叫做意象。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意象在歌词创作中,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经思维加工的认知客体形象,体现了在头脑里留下的记忆痕迹和歌词整体的结构关系。

其实,也是我喜欢说的一句话:歌词要写实与写意要完美结合里的写意部分。

6、创意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歌词的生命同样如此。歌词的创意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主题的创意和歌词写作的创意。

创意在歌词创作中,是歌词的灵魂。任何一部作品,没有好的创意,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创意及创新发展。创作是创造新的作品的意思。每一首歌词的创作,当有了故事,主干以后,一定要用创意的思维去立意,构思。

第四、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接下来谈谈,歌词创作中的写实和写意要怎样结合。

1.写实,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作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

2.写意,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其特点又什么呢?

1.写实,反对僵化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坚持表现当代现实生活。

2.写意,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作者主观的情致。

它的区别又是怎样呢?

写意性,主要强调绘画语言中的意向,如写意山水与工笔人物画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意向、气势多一些;一个是形、体多一些。

写实性更多注重客观对象的空间及物象本身的形体的再现。

以上是对画家创作一幅山水画必须具备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论述。

其实在歌词的创作中,我一贯的原则也是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的作品才是人们喜爱的作品。才会写出有骨有肉的、枝叶繁茂的好作品。

在歌词创作中,如果说歌词的主干属“实”的话,那么歌词的枝叶就是“意”即“神韵”。因此,一首好歌词,既有实的部分,又有意的部分才是最完美的佳作。

偏于实的歌词,非常直白、白开水一样,难以引起作曲家的共鸣,偏于意的歌词,无论你用了多么优美的词汇,内容还是空洞而华而不实的。同样也难以引起作曲家的共鸣。

其实一首好歌曲,离不开好词、好曲、好编配、好演唱以及好推广。这五位一体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一首传世音乐作品。能够变成民歌而代代相传百听不厌的作品。那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啊!

另外,创作一首歌词的时候,内容中的“词眼”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一首歌词字字都是珠玑,这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效果也未必就好。语言的饱和度太高,往往冲淡了整体的印象,既不便于记忆,也使作曲家难以把握重点。而把功夫下在“词眼”上,则是写词的事半功倍的高明策略。

词眼,也可以称为“流行句”或“记忆点”。按照音乐的要求,应当把他们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著名音乐人付林对此颇有心得,他的看法是:

歌名。题目就是流行句和记忆点。

主歌。在主歌设置流行句和记忆点,具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优势。但要兼顾到下面的展开,全篇内容要围绕它层层深入

副歌。这是出现流行句和记忆点最多的地方。因为副歌有对比和重复的双重功能,它可以起到加深记忆,强化感染力的作用。许多广泛流传的歌曲,给人深刻烙印的语言往往是副歌中多次再现的那句词眼。

歌词的词眼,具有画龙点睛,全盘皆活的作用。

词眼在其中已不仅仅是一句话,一段词,而是一种人格光芒。

创作歌词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的是写这首歌词的目的是什么?是谁唱呢?女声?男声?合唱还是齐唱?或者是童声?

其次,要想到写的是什么类别的。时代的呢?形象的呢?还是民俗的?

再者,定一个歌名,即主题,也就是“词眼”了。歌名非常重要。好的歌名是歌词创作成功的一半了。不要写的太俗气,也不要写得太文雅。就是大众能够接受的,又有内涵的歌名是最棒的。如:我写的《梦中的香格里拉》《阿妹的情歌》《火恋》《纳西恋歌》等。让人们容易记,也好听就行了。

最后,就是歌词的组织。更多的还是需要起承转合。如:我创作于1998年的这首《梦中的香格里拉》的歌词:第一句: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怎么了?承:有一个古老的神话。

人们想听神话的内容了:转: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腰带是江河, 头枕雪山崖。这时人们心里想问,啊!那么好的地方在哪里呢?

合:啊!那就是我梦中的香格里拉!第一段交代了居住的地方。

接着第二段继续写上:在那古老的地方,有一片五彩的云霞。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耕地用花鹿,红虎当骏马。啊那就是我梦中的香格里拉。第二段里讲述的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但是两段歌词是不够完整的。最后又补上总结式的一段。构成第三段。在那美丽的地方,相传是神仙的家。奇异的乐园里,饮水用乳汁,云雾当罗帕。啊那就是我梦中的香格里拉。第三段里一句相传是神仙的家。告诉大家,香格里拉不是作者编的故事,而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多么的幸福啊!渴了不用喝水,是喝乳汁。累了、出汗了,采来白云擦擦汗。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写出了人类向往的地方啊!

根据我研究过的部分经典民歌,它为什么能够传唱,能够成为经典民歌而百听不厌流芳百世呢?其秘籍是什么呢?

答案非常简单。主要就是作品有着“四性”,即: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可唱性。

1、地域性,没有地域性,就没有根。过去那些民歌,任何一首作品,只要听到旋律就让人们的思绪很快就飞到那个地方。

2、民族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魂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音乐灵魂。如果过分地强调多元性而没有突出民族性,那么这首作品是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的。

3、艺术性,包括作品的真善美。这是任何一位词曲作者都能把握的。

4、可唱性,有了作品的可唱性,才有作品的传播性。那么这首作品才会飞得更高更远。

如:所谓的主旋律的作品,过分突出了艺术性而忽视了地域性、民族性、可唱性。即使天天在国家最高殿堂播出,与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他们是不会去唱这些“高大上”的艺术作品的。又如:一些口水化的通俗歌曲。没有前三性,只有可唱性。因而过了就很快消失了。

由此可见,只有拥有“四性”的词曲作品,才会成为民歌而流传下来。在“四性”中,歌词也是非常重要。特别是歌词的可唱性,也决定了这首作品的流传程度。

故,我在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中,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都要用“四性”这把尺子去衡量作品。一旦拥有“四性”的词曲作品,很快会被大众接受而流传起来。

大家知道,我除了创作纳西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外,还创作了傈僳族、藏族、彝族、白族等风格的音乐作品,深受本民族的青睐。甚至还创作了蒙古风格、新疆风格、江南风格的音乐作品。同样也受到大家的喜爱。

我把音乐作品分成三大类:赞美时代的歌曲即主旋律的歌,叫政治歌曲;赞美地方形象歌曲,叫广告歌曲;赞美山水情、爱情、亲情、友情的歌曲叫民俗歌曲。歌词也一样。所以,这就是你创作歌词的目的性了。你要知道写这首歌词是为谁而写的。如果这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那么你写的东西,未必是成功的。

一句话,创作时代歌词的,可以大名大利,可是未必能够像民歌一样传唱。创作形象歌词的,得到的小名小利,因冠以地名等标识后,同样也难以传唱;创作民俗歌词,得到的是无名无利,但是传唱率高,作品经久不衰而流芳百世。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财富。

我的音乐博客上这样写道:当好作曲家为一个人写歌的时候,我却选择了大众……

这句话的背后,凸显的是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充满了对亲情、友情、爱情、山水情的无比热爱。

永远淡化小我,赞美大我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总之,歌词创作上,没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可以探讨,主要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努力学习。一句话:时间加汗水才是成功之路啊!永远记住一句话:歌词是为作曲家服务的。歌词是具有可唱性的艺术作品。抓住了这两点,你就会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的。

综上所述:真正要写好一首好歌词,必须要写实和写意完美结合啊!

(作者系著名音乐家)

责任编辑:胡耀池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创作音乐
香格里拉行
寻找香格里拉
《一墙之隔》创作谈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迷行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外一篇)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