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锚式问题”运用
2016-11-26乔文采
乔文采
浅谈高中政治“锚式问题”运用
乔文采
【摘 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开展了“支架教学”模式的探索,三年了取得巨大的成就。本文就“支架教学”模式中“锚式问题”环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抛锚,抛锚的原则作论述,以便更好地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锚式问题 高中政治
一、确定目标,选“锚”
我们要想准确的选好“锚”,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主题,然后针对这个主题创设情境,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样,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从而变封闭的“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酝酿、想象、探究,改变传统课堂的传统教学,形成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氛围,凸显课堂教学价值。而这个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二、瞅准方式,抛“锚”
(一)抛问题引领式的“锚”
问题引领就是通过一个一个呈递进关系的详细题目,将学生引导学习的目标上来的一种探究式教学。如:世界的物质性的教学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我们生存的世界是怎么产生的?上帝创造的?“真的世界没有神存在吗?”,“人类怎么产生的,是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吗”“我们人的思想是虚幻的,是主观的”等问题。这样通过一个个题目引领式的“锚”,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目标上来,学生围绕这个“锚”来学习本课知识。
(二)抛投石问路式的“锚”
投石问路式的“锚”是指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相应问题,作为示范提问的问路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更大程度的鼓励和激发学生质疑,真正做到敢于质疑、主动提出问题,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
如在讲意识的本质时,给学生引出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提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符合科学依据吗?学生听到问题后,激起很大的兴趣,积极思考,分析诗句的含义,最后教师引导与哲学知识相结合,将哲学理论知识很好的和实践相结合,完成身边现象与政治课堂学习的有效结合。
(三)抛开放式的锚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限制学生思维,要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设置的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正好是每年两会召开的时候,为了实现本课“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真实活动体验环节。以期通过对真实政治活动的分析和参与,使学生不仅获得相关知识,还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内让学生通过上网,直接参与网上“我有问题问总理”的意见征集活动,真实的感受参与政治活动的喜悦。通过这些有趣开放的“锚”,一定意义上克服了政治课的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抛陷阱式的“锚”
陷阱式的锚指教学中故意设置一个陷阱,让学生去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一个与原来经验相矛盾的结论。错误是改进建构的契机。让学生先错一下,通过诱陷诱出各种谬误,并给予纠正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介绍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时,先介绍主次矛盾的特点,接着给出材料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时,学生就会顺延前面的模式思考问题,此时通过教师的纠错,引出矛盾主次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在纠错中,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再如我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中,经常采用易错易混点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
三、稳住方向——抛锚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锚”的真实性包括内容与形式的真实性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的真实性两个方面。问题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实际问题,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比如已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如在在讲思想道德建设时,引入了社会上的道德问题:“小悦悦事件”、“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等,请同学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及对我们的道德启示?
(二)弹性原则
“锚”要具有弹性,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少问简单的“是什么”之类问题,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或让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讲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弊端时,由毒胶囊、地沟油、假疫苗、假排毒等事件的图片材料,提出问题“你认为引发食品安全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解决?
(三)“脚手架”原则
抛锚式教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这种使学生自主学习能持续发展下去的帮助称为“脚手架”。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脚手架”,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使学生的学习能逐步深入,不断地提高。
总之,“锚式问题”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然而却大有文章可作。好的“锚式问题”,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活”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好的“锚式问题”,总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
作者单位:(榆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