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串珠,主线教学
2016-11-26曾丽娟
曾丽娟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
以线串珠,主线教学
曾丽娟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
课堂教学主线是一堂优质历史课的灵魂所在,历史教师只有设计出一条立意新、有思维价值、覆盖面广的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才能给人以和谐的整体美,历史课堂也就能因为有“主线”存在而精彩,以线串珠,主线教学,可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线;优化历史课堂
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在公开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的教师虽然选择的是同一个课题,但教学效果迥异。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语言表达差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与有无课堂教学主线或是课堂教学主线梳理和构建得是否巧妙有着密切关系。那么什么是教学主线呢?设计教学主线的必要性,设计主线有何原则?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并结合一些案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1 教学主线的含义和必要性
所谓教学主线是指围绕教学重点目标铺设的、贯穿课堂教学首尾的主要发展脉络或探求问题的主要程序。是教师预设、编写一根思维之“藤”(教学主线),然后“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在主线上“添枝加叶”,将相关知识点和历史事件对号入座,把教材中一个个零碎的知识串起来。
教学主线是历史课堂的灵魂所在,历史教师只有设计出一条立意新、有思维价值、覆盖面广的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才能给人以和谐的整体美,历史课堂也就能因为有“主线”存在而精彩。
2 教学主线设计的原则
若要使教学主线能够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和探究教学内容,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主线设计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教学主线设计的重要原则,设计教学主线时要全面考虑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知识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因素,使各种因素能够相互适应,协调一致,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教学主线必须能够贯穿课堂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主线展开,教学各个环节真正达到高效组合。教学主线往往又是一堂课的“眼睛”和“灵魂”,你若抓住了主线也就抓住了这堂课的核心所在。
那我们来看看《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这课课堂教学主线的整体性设计。
案例: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把在中国的17年游历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民众第一次了解中国。一位老师巧妙的利用了这个信息,从而展开教学主线设计,以“七百多年前一个老外眼中的中国印象”为主线,从马可波罗的亲身经历来展示元朝印象,第一篇:马可·波罗到中国。他为什么可以来中国——元朝的建立;第二篇:马可·波罗游中国。他可以游览哪些地方——元朝的疆域 ;第三篇:马眼看中国。他会看到什么——元朝政治制度和运作系统(行省制度及宣政院)及元朝的经济等。第四篇:马可·波罗记中国。巧妙的把回族,民族融合,黄道婆等这些知识点融合进来。
利用马可·波罗这条教学主线把历史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课堂教学主线新颖,整体性强,每个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其发挥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不仅可以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还达到事半功倍的之效。
2.2 真实性原则
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是应该尽可能地还历史本来之面目,否则就会丢失历史课的基本特色。尤其是以虚拟情景和人物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应该在尊重历史、不违背历史本来面目的前提之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切忌为了迎合主线而创设虚假的与学生生活经历脱离的情景或是失去历史的厚重感。如果一节课通过创设虚拟的情境,再现了历史,发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历史认识,那这样的合理虚拟是恰当的。正如夏辉辉老师所指出的:“我在虚拟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有原则的.以这种神入的方式学习历史,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不是乱虚拟,不是乱创作。不论是帕帕迪还是二毛,肯定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通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历史,或许他们有许多因素的综合、巧合,但决不是乱捏合,这对帮助中学生理解那段历史是有益的。”
2.3 小切口原则
所谓“小切口”,即像医学上外科手术的“微创法”,以小的突破口,通过小的历史细节来展现宏观事件。通过小切口设计好历史课堂的教学主线,对教材进行理解、取舍、整合,轻松地驾驭课堂、落实三维目标,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这样一条教学主线,小切口,大视野,能够整体地去感知知识并清晰地获得本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案例:《顺乎世界之潮流》一位老师采用“小切口——大跨度——深分析”模式主线,以从西医东渐看西学东渐为主线,顺乎世界之潮流——从西医东渐这个小切口说起。西医在中国的经历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研究、吸收西方文化的心路历程,同时包含有从西方寻求医治 “东亚病夫” 之“药”的寓意,体现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的,也符合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性特点。从现代化角度肯定中国人由封闭保守到“崇洋”心理的转型,四个篇章,第一、迎拒:死水微澜;第二、利用:微澜成浪;第三、推崇:浪涛汹涌;第四、高扬:惊涛骇浪,形象生动反映了近代中国研究、吸收西方文化的心路历程,挖掘中国文化转型的特点及原因和影响。从“小切口”引出“大主题”,以达到“小孔成像”之效。
课堂中清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那么,又该如何科学和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主线呢?
清晰地教学主线好比是人的“脊梁”,有它支撑课堂才会显得挺拔耸立,生气勃发。教学主线的设计不是随心而欲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主线,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教学主线的设计的关键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自己驾驭澡堂的能力。
[1] 黄新亮.巧设主线——让课堂明晰起来[J]教学与管理 2007(1):45.
[2] 何成刚,夏辉辉等著. 《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曾丽娟(1987—),女,汉族,四川人,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G633.3
A
1672-5832(2016)11-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