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现状及前景
2016-11-26富景筠
富景筠
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现状及前景
富景筠
共同能源市场建设是欧亚经济联盟走向深度一体化的核心内容。目前,这一进程逐步从理念构建过渡到具体实施,并具有了明确的行动路线图。由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寻求东向能源出口市场的需求与中国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的目标相契合,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的重要内容。综合考察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的建设问题,对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能源合作对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欧亚经济联盟 共同能源市场 丝绸之路经济带 能源合作对接
[作者介绍] 富景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与中俄能源合作。
能源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是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面临的重要敏感问题。2015年1月,以俄白哈为初始成员国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立,同年1月和5月,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成为该联盟成员国。由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重要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6, June 2016, pp. 6, 20.,共同能源市场建设自然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构建内部统一能源空间、走向深度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根据共同能源市场构想,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19年前建立统一电力能源市场,2025年前实现统一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天然气市场。*О Концепци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Общего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Рынка, Общего Рынка Газа и Общих Рынков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Реш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вета от 8 мая 2015 г. № 12, 31 мая 2016 г. № 7 и № 8,http://www.eurasiancommission.org/ru/act/energetikaiinfr/energ/Pages/default.aspx.(上网时间:2016年6月14日)作为由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其源头、发展条件和障碍何在?俄罗斯的实力衰退对它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着重考察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的理念与实践、构建基础与发展前景,以期解答上述各相关问题。
一、共同能源市场的理念与实践
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沿循从经济一体化过渡到政治共同体这一欧洲传统一体化模式,即以俄白哈三驾马车为核心不断推进由统一经济空间向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的升级。共同能源市场建设是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重要内容。由于能源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质及能源贸易的巨额资源租金,后苏联地区的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经济部门的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原有统一燃料动力系统的瓦解使得后苏联国家面临能源安全保障问题,同时,俄罗斯坚持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排他性权利*Golam Mostafa, “The Concept of ‘Eurasia’: Kazakhstan’s Eurasian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No. 4, 2013, p.166.。因此,独联体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关注点是以集体合作的方式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俄]斯·日兹宁著,强晓云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7页。,并非能源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理念是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缓慢构建起来的,并随着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成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推进逐步完善并进入实施阶段。
2000年10月由俄白哈吉塔五国组成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后苏联地区一体化将从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迈向共同市场,该区域共同能源市场问题从此提上议程。这一阶段共同体能源政策的目的和定位是建立旨在实现成员国稳定经济增长的能源基础,保证共同体成员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Об Основах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Государств-членов ЕврАзЭС, Решение Меж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Совета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общества от 28 февраля 2003 г. № 103, http://docs.cntd.ru/document/902124369.(上网时间:2016年5月9日)其中,共同发展能源市场、形成运输联盟和实现共同体过境潜力被列入一体化合作的主要方向。*Приоритет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ЕврАзЭС на 2003-2006 и Последующие Годы, Решение Межгоссовета ЕврАзЭС от 9 февраля 2004 г. № 152, http://www.evrazes.com/docs/view/30.(上网时间:2016年5月9日)2008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共同能源市场构想正式出台。为建立共同电力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共同体不断协调各成员国在能源领域的海关、税收和税率政策,统一能源法律并制定共同能源市场的规范和标准。*Концепци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Общего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Рынка Государств-членов ЕврАзЭС от 12 декабря 2008 г., https://www.lawmix.ru/abrolaw/2470.(上网时间:2016年5月9日)
由于欧亚经济共同体推进缓慢,俄白哈三国决定先行启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建设,这加速了共同能源市场从理念构建过渡到具体实施。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形成时,三国确定了统一关税范围并对入境的第三国商品征收关税。*Договор о Таможенном Кодексе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т 27 ноября 2009 г., http://docs.cntd.ru/document/902200991.(上网时间:2016年5月9日)统一经济空间于2012年1月开始生效并全面运作,同年,俄白哈三国签署17项有关要素流动自由化和经济政策协调的协议。根据其中的2项能源领域协议,俄白哈三国将对相互间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天然气的贸易取消数量限制和出口关税,但通过两国协议单独决定对统一经济空间外出口油气的关税支付规则;统一三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天然气市场的规范和标准。可见,统一经济空间成员国仍保留决定油气对外出口关税的自主权。*А. Кнобель,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 и Возможные Препятствия”,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 3, 2015, С. 89.
2014年5月《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签署及2015年1月欧亚经济联盟的正式成立意味着共同能源市场建设进入重要提升阶段。*Договор о Евразийско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Союзе от 29 мая 2014 г., http://www.consultant.ru/document/Cons_doc_LAW_163855.(上网时间:2016年5月9日)欧亚经济联盟通过进一步放宽敏感领域限制、引入市场机制,从政策协调、能源消费、能源安全和定价等方面推进能源一体化。从内涵看,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构想的核心问题是能源定价与结算方式,即推进油气价格的市场机制,联盟统一天然气交易所及油气贸易的本币结算。统一油气质量标准和规范对于提升成员国间能源贸易的市场机制效率、保证成员国对共同能源市场的非歧视性准入至关重要。*Maria Pastukhova and Kirsten Westphal, “A Common Energy Market in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SWP Comments, 9, February 2016, p. 3.在能源安全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将致力于保证联盟内部能源供给和运输安全,提高能源供给的可靠性、可获得性和质量,同时分享成员国境内油气运输系统。*О Концепци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Общего Рынка Газа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Реш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вета от 31 мая 2016 г. № 7; О Концепци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Общих Рынков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Реш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вета от 31 мая 2016 г. № 8, http://www.eurasiancommission.org/ru/act/energetikaiinfr/energ/Pages/default.aspx.(上网时间:2016年6月14日)
显然,由于欧盟内部统一能源市场的积极推进、特别是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外部冲击,俄罗斯在市场和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面临后苏联空间深度一体化的现实问题。*А. Белогорьев, “Предпосылки для Построения Общих Меж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Рынков Газа”,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5, 2015, С. 49.因注重保有欧亚经济联盟,面对其他成员国的要求,俄罗斯更愿意接受或与之妥协。*[俄]亚历山大·利布曼:“乌克兰危机、俄经济危机和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3期,第55页。由此,作为深度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便有了明确行动路线图,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考虑到欧亚经济联盟在金融领域仍主要依靠俄方油气出口,俄并不急于取消油气市场限制,而是提出了5~10年的过渡期方案。毋庸置疑,共同能源市场建设不仅将有助于促进成员国间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而且将提升成员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特别是,推进油气贸易的本币结算和联盟统一天然气交易所,对于欧亚经济联盟谋求与自身油气生产和出口实力相匹配的能源定价权来说,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二、共同能源市场的基础
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取决于联盟内部的能源相互依赖。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能源相互依赖主要表现在油气贸易供应网络、油气补贴以及管道过境三个方面。
第一,油气贸易供应形成网络。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油气贸易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重要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而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是能源进口国。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基本不存在油气贸易。在联盟的能源进口国中,白俄罗斯对俄油气进口的依赖程度最高且不断增加。2001~2014年,该国从俄进口的石油从1190万吨增至2250万吨,进口的天然气从173亿立方米增至201亿立方米,占俄石油和天然气总出口的比例分别从7.34%、9.56%升至10.07%、11.53%。
同为能源生产国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互为重要油气出口市场,两国石油贸易从2014年开始采取互换交易形式,天然气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2013年,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由246.85万吨增至758.33万吨,但后者从前者的石油进口却从511.8万吨降至85.69万吨。在天然气方面,2001~2014年,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从11.32亿立方米增至86亿立方米,后者从前者的天然气进口也从37.48亿立方米增至85.94亿立方米。俄哈两国天然气相互进口量自2007年基本持平。
尽管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的油气需求相对有限,但俄罗斯仍为其重要能源供给国。吉尔吉斯斯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波动较大,从2006年的0.5万吨增至2008年的13.58万吨,但2009年后急剧下降,从1.93万吨降至2015年的0.13万吨,亚美尼亚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稳定增长,从2006年的15.97亿立方米增至2015年的17.37亿立方米。*以上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油气贸易数据来自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
第二,俄罗斯对联盟内的能源进口国给予油气补贴。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取消了油气贸易的出口关税,同时,俄罗斯对成员国给予优惠天然气出口价格,由此出现了俄对联盟内能源进口国的油气补贴。而获取油气补贴是能源进口国参与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重要激励因素。目前,俄罗斯每年向白俄提供近2300万吨的免关税石油,而且自2015年起对白俄向第三国出口的俄罗斯石油和用俄罗斯石油加工的石油产品取消出口关税。*Б. Хейфец,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для Бизнеса”,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 6, 2015, С. 10.俄罗斯同时根据对俄政治关系的密切程度调整价格。*Andrey A. Konoplyanik, “Russian Gas at European Energy Market: Why Adaptation is Inevitable” , Energy Strategy Reviews, Vol. 1, Issue 1, 2012, p. 46.白俄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从2011年的每千立方米266美元降至2012年的168美元,2013和2014年则分别为166美元和171美元。亚美尼亚2013年9月宣布加入关税同盟、停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谈判,之后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271美元降至189美元;2015年9月双方修改供气协议后,价格下调至165美元。*“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修改天然气供货价格合同”,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509/20150901122826.shtml.(上网时间:2016年7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从俄进口的天然气价格目前为每千立方米160美元左右,而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天然气价则分别为290美元和224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天然气公司’被俄收购是吉天然气领域的极大利好”,http://kg.mofcom.gov.cn/article/qyhz/201307/20130700215119.shtml.(上网时间:2016年7月5日)
油气补贴实际上是资源租金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再分配,即能源出口国向能源进口国转移资源租金,其规模取决于油气贸易数量、油气产业税收以及国际油价波动。2014年下半年后,国际油价暴跌直接导致俄罗斯油气补贴缩水。俄油气补贴总额从2011年的91.99亿美元降至2015年的43.81亿美元。由于对白俄的石油产品出口减少、汽油采购增加*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石油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从2012年的10.3万吨增至2014年的149万吨,但同期,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的石油产品出口却从960万吨降至31.4万吨。,俄罗斯石油产品净出口减少,以致其对白俄的石油补贴降低。白俄获得的油气补贴从2011年的59.76亿美元降至2015年的41.08亿美元。俄哈油气贸易转为互换交易形式后,哈萨克斯坦获得的油气补贴从2011年的32.23亿美元降至2015年的8700万美元。2014和2015年,亚美尼亚获得的油气补贴分别为2.17亿美元和1.86亿美元。*А. Кнобель,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 и Возможные Препятствия”,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 3, 2015, С. 92-93.这种降势将促进欧亚经济联盟能源市场一体化的转型,即从资源租金再分配型转向贸易创造型。
第三,油气管道过境的相互依赖不断加强。由于油气贸易通过管道过境的特殊性,能源运输系统成了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重要领域。白俄、俄罗斯分别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向欧洲出口油气的传统过境国,而哈萨克斯坦则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的新兴过境国。油气管道通过第三国运输使得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能源关系复杂化,因此,构建统一能源运输系统的目的便是解决由过境国寻租行为引发的外部性问题。*Yuri Yegorov and Franz Wirl, “Gas Transit, Geopolitics and Emergence of Games with Application to CIS Countries”, USAEE-IAEE WP 10-044, 2010, p. 3.
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油气的重要过境国,它被俄罗斯视为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稳定过境保障。*А. Суздальцев, “Сменит ли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Союз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Белоруссии и России? ”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8, 2013, С. 73.“友谊”石油管道和“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经白俄罗斯过境的主要油气管道。每年经白俄罗斯过境被运至欧盟国家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分别达7000万吨*Carol R. Saivetz, “The Ties that Bind? Russia’s Evolving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No.45, 2012, p. 408.和330亿立方米*Sergey Paltsev, “Scenarios for Russia's Natural Gas Exports to 2050”, Energy Economics, No. 42, 2014, p. 264.。通过与白俄罗斯建立关税同盟,俄罗斯将两国能源关系向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转变*Carol R. Saivetz, “The Ties that Bind? Russia’s Evolving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No. 45, 2012, p. 408.,即享有白俄罗斯提供的优惠过境运输费,同时加强对白俄罗斯重要油气管道的控制权、维护自身能源运输安全。
俄罗斯目前借助油气管道在哈萨克斯坦油气外运中保持相对垄断地位。俄罗斯通过里海管道财团(CPC管道)所属的“田吉兹—新罗西斯克”管道*2011年扩建后,该管道输油能力从年2820万吨增至6700万吨,其中近5000万吨来自哈萨克斯坦石油。(Paul Kubicek, “Energy Politics and Geopolitical Competition in the Caspian Basin”,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No. 4, 2013, p. 171.)、“阿特劳—萨马拉”管道以及“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石油的外运和销售。根据2013年12月俄哈石油过境补充协定,至2020年,哈萨克斯坦通过俄罗斯过境输送石油的数量应不低于6900万吨。同时,俄罗斯通过“中亚—中央”管道(CAC管道)、“布哈拉—乌拉尔”管道和“卡拉恰干纳克—奥伦堡”管道成为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出口的主要过境国。经俄罗斯过境的天然气占哈萨克斯坦天然气产量的近30%。*Richard E. Ericson, “Eurasian Natural Gas Pipelin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etwork Interdependence”,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Vol. 50, Issue 1, 2009, p. 42.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共同能源市场的目的是将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开采和运输纳入自己的能源轨道体系,而哈萨克斯坦由此得以利用从中亚经俄罗斯至欧洲的能源运输干线管道。*[俄]А. 卡布耶夫:“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欧亚经济》,2015年第3期,第11页。
联盟国家对管道过境的依赖程度取决于过境国垄断管道程度与生产国管道多元化程度的差异。哈萨克斯坦已大力发展东向油气运输通道*具体包括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俄油气管道的传统过境依赖。同时,俄罗斯通过积极实施经由海洋而非邻国的直供欧洲管道项目*具体包括穿越波罗的海、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管道项目和穿越黑海、直供欧洲的“南溪”管道项目。相对弱化了过境国的牵制,但白俄的过境国地位仍是其获取俄罗斯廉价能源的重要筹码。
可见,欧亚经济联盟内部传统能源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成员国对高度制度化合作的内在需求。这种能源依赖的非对称性则意味着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成员国推动共同能源市场建设中的相对重要性差异有所不同。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白俄最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和哈萨克斯坦油气外运的最大运输枢纽。作为该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推进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政治考量明显高于经济收益,其目的是通过构建地区联盟提升自身与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竞争力及在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哈萨克斯坦试图借助经济软平衡手段保证自身能源安全并获得对俄关系杠杆。*Lyaiya Nurgaliyeva, “Kazakhstan’s Economic Soft Balancing Policy vis-à-vis Russia: From the Eurasian Union to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Turkey”,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 7, Issue 1, 2016, p. 92.白俄、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则借助参与共同能源市场获取俄罗斯廉价而稳定的能源供给。*А. Шурубович,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в Восприятии Белорусов”, Россия и Новые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Евразии, 1, 2014, С.13; И. Федоровская, “Вступление Армении в ЕАЭС”, Россия и Новые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Евразии, 3, 2015, С. 11.能源领域制度化合作的深化无疑将给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带来不同的政治和经济收益。
三、共同能源市场的前景
欧亚政治经济空间一直是离心力与向心力的角斗场。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讨好和迎合俄罗斯的帝国野心获取经济上的“巨额红利”,*Н. Загладин, “Конфликт вокруг Грузии—Симптом Кризиса Системы Миропорядка”,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5, 2010, С. 9.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更愿意与成员国妥协并接受其要求,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因此得以逐步从理念构建步入具体实践。随着其建设进程的深入,高度制度化合作带给各成员国的经济收益将不断增加。取消关税壁垒和降低非关税壁垒将促进能源在联盟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降低能源交易的成本,进而扩大联盟内部的能源贸易规模。同时,油气价格的市场机制及统一油气质量标准、规范的建设将提高能源贸易的市场效率并促进成员国对共同能源市场的自由准入。各国通过分享境内油气运输系统最终实现相互间能源的自由与安全过境运输,有助于降低能源运输成本,提高能源运输效率。此外,实现油气贸易的本币结算和天然气交易的统一定价、管理有利于能源出口国经济的“去美元化”,而且将提升其在现行国际能源定价体系中的地位。
然而,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的深度发展需要成员国让渡更多主权权利,该能源市场建设的未来前景直接取决于联盟如何协调和解决成员国利益分歧。从油气市场垂直供应链条下的多元博弈视角看,能源市场建设的内部分歧目前主要表现为生产国与过境国围绕油气管道系统的利益博弈,生产国之间的出口市场和价格竞争以及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对油气补贴和配额数量的利益分歧。
就生产国与过境国的利益博弈而言,哈萨克斯坦寻求过境多元化与俄罗斯维持传统过境垄断地位之间存在根本性冲突。苏联解体时,中亚—里海地区只有北向连接俄罗斯的油气管道。*它们是“巴库—新罗西斯克”管道、连接俄哈管道系统的石油管道以及“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Paul Kubicek, “Energy Politics and Geopolitical Competition in the Caspian Basin”,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No. 4, 2013, p.172.)为了保持对该地区能源出口的传统控制权,俄罗斯试图阻止哈萨克斯坦油气管道多元化进程。*Carol R. Saivetz, “The Ties that Bind? Russia’s Evolving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No. 45, 2012, p. 406.然而,美国和欧洲竭力推进建设绕过俄罗斯、将中亚—里海油气出口至欧洲的线路。*参见[美]安琪拉·斯登特著,欧阳瑾、宋和坤译:《有限伙伴:21世纪美俄关系新常态》,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212、217页。哈萨克斯坦通过参与“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BTC管道)将里海桑加哈尔终端与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汉连接起来。而“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开通后,哈萨克斯坦则打开了不经第三国直接输送至终端消费市场的东向能源出口。哈萨克斯坦能源出口的更大独立性提升和改善了对俄能源贸易的议价地位,而且削弱了俄对中亚—里海油气运输路线的传统主导权。*Farid Guliyev and Nozima Akhrarkhodjaeva, “The Trans-Caspian Energy Route: Cronyism,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Kazakh Oil Export”, Energy Policy, Vol. 37, 2009, p.3172.
就生产国竞争而言,哈萨克斯坦管道过境路线多元化促进了其出口市场的多元化*Onur Cobanli, “Central Asian Gas in Eurasian Power Game”, Energy Policy, Vol. 68, 2014, p.348.,而俄罗斯最大的担心是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能源出口国并与其竞争外部市场。由于俄罗斯控制“中亚—中央”和“布哈拉—乌拉尔”两大输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只能在边境将天然气卖给俄,而俄再以更高价格转卖给欧盟。俄的过境垄断和哈萨克斯坦缺乏替代出口市场导致后者能源的出口价格被锁定在较低水平上。“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是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竞争欧洲市场的通道。此外,哈萨克斯坦还先于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多项油气合作协议。*Lyaiya Nurgaliyeva, “Kazakhstan’s Economic Soft Balancing Policy vis-à-vis Russia: From the Eurasian Union to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Turkey”,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 7, Issue 1, 2016, p. 93.显然,与俄罗斯力保欧洲市场份额、避免形成油气供给竞争的利益目标不同,哈萨克斯坦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的能源市场,利用俄罗斯管道过境,实现对欧洲能源出口的独立。*Б. Хейфец,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для Бизнеса”,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 6, 2015, С.17.
在石油出口关税方面,哈萨克斯坦反对统一关税,要求成员国实行独立的关税政策,即向第三国出口时有权独自决定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出口关税,具体即对哈境内出口到联盟外的俄石油按俄税率征税,而经俄或白俄出口到联盟外的哈国石油则按哈国税率征税。由于俄哈两国石油出口关税差距显著,若将出口关税提高至俄罗斯水平,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企业将严重亏损。考虑到当前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为了支持本国油气行业发展,能源出口国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出口关税杠杆的刺激效应。*自2016年3月1日起,哈萨克斯坦实行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出口关税浮动税率制。
这些博弈和竞争的背后是能源生产国与能源消费国的不同利益考量。资源匮乏的白俄、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力求获取俄罗斯廉价而稳定的能源供应,它们预期共同能源市场的建设将降低、至少不会提高俄的油气出口价格。油气补贴在俄与白俄的双边贸易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白俄的经济增长和国家收入高度依赖进口俄的廉价油气以及自主加工石油产品出口西方市场的外汇收入。*David G. Tarr,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of Russia, Belarus, Kazakhstan, Armenia, and the Kyrgyz Republic: Can It Succeed Where Its Predecessor Failed?”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 Vol. 54, 2016, p.15.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后,俄对出口至白俄、超过白俄国内用量的石油征收关税,削弱了白俄通过成品油赚取硬通货的能力。白俄希望尽快取消免关税石油供应限制,但能源生产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则坚持在2025年前实行石油出口配额制。*李自国:“欧亚经济联盟:绩效、问题、前景”,《欧亚经济》,2016年第2期,第9页。但是,保留油气补贴意味着能源生产国国内财政和油气产业收益会受损,而且可能导致共同能源市场的资源转移效应占据主导、贸易效应严重不足。
毋庸置疑,要想协调和解决联盟内部的利益分歧,主导国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决心至关重要。*Г. Чуфрин,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Первые Результат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оссия и Новые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Евразии, 1, 2016, С. 9.但俄目前的经济困境使得共同能源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俄罗斯尽管实施了创新型经济与进口替代的战略,但能源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未变。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油气出口,但缺乏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定价权。受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双重影响,卢布急剧贬值,俄在关键全球产品和金融市场上明显受到孤立,结果使原本脆弱的俄经济陷入长期衰退。*Christopher A. Hartwell,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 Blueprint for the Next Decade”, Post-Communist Economies, Vol. 28, No. 1, 2016, p. 64.显然,俄自身的经济困境使其用于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经济资源更加有限。事实上,由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侵蚀了俄罗斯在欧亚地区的传统主导地位,欧亚经济联盟难以创造出普京预想的强劲而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发展中心。*Pami Aalto and Tuomas Forsberg, “The Structuration of Russia’s Geo-economy under Economic Sanctions”, Asia Europe Journal, Vol. 14, Issue 2, 2016, p.232.内生经济激励不足、成员国利益分歧、俄罗斯实力衰减是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主要障碍。尤其是近两年俄哈国内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加剧了两国在出口市场、管道运输领域的竞争关系。
未来,对于欧亚经济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具有关键意义的是维护和完善该市场能源一体化机制的开放性,如通过拓展区域外合作来提升区域内收益,而非将机制性合作视为排他性的自我保护。因为由能源出口国主导,联盟共同能源市场建设的对外关注点是如何以合理的高价出售能源并保持收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俄] С.З.日兹宁著,王海运、石泽译审:《俄罗斯能源外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页。,其中,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是其实现能源安全目标的重要途径。俄罗斯日益认识到,积极推进“东向政策”、特别是欧亚经济联盟有效对接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有助于缓解自身在欧洲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也将提升共同能源市场建设对成员国的吸引力。*[俄]А. 拉林、B. 马特维耶夫:“俄罗斯如何看待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2016年第2期,第18页;[俄]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季莫费·博尔达切夫等:“构建中央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国家协同发展优先事项”,《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3期,第33~34页。而随着俄罗斯和中亚在中国多元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有必要加强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能源合作对接,这将有助于扩展与欧亚地区的能源合作空间,增强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话语权。其中,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完善能源供给网络和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建设地区性油气交易中心,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能源合作对接的未来方向。○
(责任编辑: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