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初见成效
2016-11-26彭艺
■彭艺
“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初见成效
■彭艺
今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后,各级工会组织和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响应,抓紧制订本省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天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广东、海南、四川、陕西、甘肃、西藏等14个省(区、市)已出台了实施方案;山东、上海等部分省(区、市)方案正在制订或签发过程中。9月开学季,一些已发文的省(区、市)已经开始实施招生、助学政策,一些原有工作基础的省份,如广东、陕西等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创新方式,进一步推动“求学圆梦行动”取得实效。
部分省份落实“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呈现的几个亮点
明确了本省农民工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在实施方案中,有关省份均提出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农民工学历提升目标任务。其中山西、河北、安徽、河南、四川、陕西均提出5万人次的目标任务,甘肃省1.5万人,江苏省20万人,江苏省还已经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个地市。海南省计划资助5000人,西藏提出要帮助6000名农牧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的目标任务,如:安徽省提出到2020年,要培训农民工500万人次以上。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四川省提出,要紧密对接省“7+3”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在川农民工能力提升工程,支撑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天津市提出,要结合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圆求学之梦、强创业之技、增融入天津之情”为工作主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和分步实施农民工“学历提升计划”“能力培养计划”和“浓情融入新天津计划”。
积极探索适应农民工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吉林省在方案中提出,在广泛开展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将课堂由学校拓展到企业、工棚、出租屋,采取大课、小文、作品、实践、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按照完成课业任务兑换学分积累的方式,全方位满足不同学习条件下的农民工学习需求。广东省采用送教入企,在企业建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实验学院的学习中心,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辅导,实现了农民工不出企业就能完成学业。这种模式受到了企业和农民工的广泛欢迎,提高了企业凝聚力,提升了员工基本素质和技能,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工互利双赢。
多措并举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陕西省提出,从2016年开始,每年由省总工会协调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农民工继续教育学习资助与奖励,省教育厅也安排经费专项支持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江苏省总工会明年首批资助10000名农民工上大学,每人补助500元,共计投入500万元,今后五年,省市县工会计划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资助制造、建筑、餐饮等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企业农民工实现学历能力提升。广东省总工会每年投入500万,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每年拟资助5000名农民工。
采取多样化的招生录取政策。大多数省份都提出通过全国成人统一考试招生、网络教育自主招生等方式择优录取。河北省提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的开放教育招生计划单列,录取资格由省教育厅审核。其他高校的学历教育按规定纳入当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范围,要面向农民工单独编制招生专业,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招生院校面向农民工单独编制教学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模式,解决农民工工学矛盾。广东省总工会利用广东职工学习网,通过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由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院配套给予每人500元学费补助并为报读参加学习的职工赠送移动学习平板电脑一台,实现全网学习模式。江苏省总工会在网上大学——江苏工会学院上开设农民工求学圆梦活动专题网页,方便农民工通过网上报名、课程学习、网上考试,解决农民工的工学矛盾,提供便捷、实效的网络学习模式。
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推进督导落实。河北省成立了“求学圆梦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监控及绩效评价等工作。四川省提出由省总工会和省教育厅牵头成立四川省“求学圆梦行动”省级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省“求学圆梦行动”工作。安徽省“求学圆梦行动”上了省政府的工会专题会议。
下一步,为继续深入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我们将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过典型经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示范引导未提出具体方案的省份加快实施方案出台,使“农民工求学圆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取得更大实效。
(作者系全总宣教部职工教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