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的先锋文学

2016-11-26王一帆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余华范式现实主义

王一帆

行走的先锋文学

王一帆

先锋文学是一个独特的概念,它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学思潮的鲜明特质。如:相对性、反叛性,以及时效性等。它的文学史价值无疑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然而先锋大潮并不持久的辉煌,以及诸多先锋作家不自觉的回归到传统,由先锋写作转而向现实主义靠拢,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复杂且多样的。任何文学思潮的出现、发展与消退,看似偶然,实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作家遵从内心,灵魂自由写作的结果,先锋文学也并不例外。

先锋文学 特质

先锋文学虽然指涉异于传统的、新奇的文学样式,但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先锋”一词其原义来自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最早始用于法国大革命,而后转向文学领域,因而先锋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法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而本文所要论及的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出现的先锋文学。

中国当代的先锋文学最早起源于以残雪、刘索拉等人的创作为主的现代派,以北岛、顾城等人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同样也为先锋文学的传播及扩散做出贡献,而后则出现了一大批实验性的先锋作品及先锋文学作家。其中以马原、格非、苏童以及余华等人最为代表。毋庸置疑,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马原在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首次将叙事置于故事之上,突破了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的范式和困囿,将小说转向“怎么写”。先锋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范式打破,当然这期间不乏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师对于现代写作技巧的运用以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颇为引人注目的海派文学的尝试,无疑,这些写作都具有某些“先锋”的因子,但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的文学地位始终没有撼动,真正将现实主义写作从本质上彻底颠覆的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文学。由此观之,先锋文学的价值无论从其文学意义还是时代意义上都是重大而深远的。而令人诧异的现象却是先锋文学的浪潮并没有持续多久,许多作家先锋时期的作品其文学价值远远输于社会价值,大多以先锋闻名的作家最终将其先锋标签舍弃,进而回归到现实主义写作后,反而获得更大的赞誉,其中最为代表的当属余华。事实上,许多风靡一时的先锋作品并没有得到很高的正面评价,甚至是毁誉参半。这不免要归因于先锋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的特性。

首先是相对性。昨日“先锋”,今日“历史”。“先锋”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八十年代中国出现的先锋浪潮,挑战传统千篇一律的文学模式,出现之初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所以称之为“先锋”。但对于西方而言,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先锋写作范式。中国的先锋作家也无一不是受到西方作家的影响。马原的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其题意就不免让人想起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而最早以先锋发力的作家余华也从不隐藏自己对于卡夫卡、博尔赫斯等人的盛赞,在其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一种》、《难逃劫数》以及《世事如烟》等诸多先锋作品中,其模仿痕迹十分鲜明。而余华等人的高明之处则在于,将自己的文学作品根基建立在本土之上,而后加之独特的形式、新奇的语言以及注重主体情绪的写作,使得这种完全根植于外国土壤的先锋思潮得以在中国当代生根、发芽。

其次是反叛性。先锋文学的核心品质就是它的反抗性和不认同的立场。语言与形式的特异和创新自不必说。所谓最大的反叛则是思想的反叛。有论者称之为“向内转”。即:“作者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先锋文学恰恰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注重文学本身,注重对于人的发现与尊重,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理以及作家个人的经验和记忆。强调人之为人,并非圣人,也并非为人们。早在五四时期的文学启蒙运动,其宗旨便是对于人思想的解放以及自由的追求,而在许多作家流于表面的喊口号之时,鲁迅却将文学写作深入骨髓,直指人的内心及本质。而当代作家余华也恰好承袭了这种对于文学本质的书写,与鲁迅有所不同的则是鲁迅批“恶”但是并不溢“恶”,他还始终对于世人有所期待,而余华则不然,他将人性之恶赤裸裸的暴露在阳光之下,让人无处躲藏,也无力辩解。当然,这其中差异的原因既有作家本身的不同,更有时代环境的更替。无论如何,先锋文学创作的反叛性都是强烈而有力的。

最后是时效性。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胡适也曾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虽然二人所生年代不同,但却不约而同提出文学的时效性。同样地,先锋之所以成为先锋只是此时此地的,一旦时过境迁,它便与传统为伍,甚至成为传统,而新的先锋又随之而起。正如文革结束后出现的第一次“伤痕”思潮,最初因有效控诉文革罪行、反映人们的精神疾苦而受到欢迎,最后却因一味地呐喊、流泪,使其文学作品缺少内在价值而受到质疑。当人们的思想重新受到洗礼,并且恢复人的自觉意识后,仅仅流于表面的空谈已经不能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因而先锋文学的出现则是恰到好处,它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对于理性与自由的探索。只不过不同于启蒙运动中对于理性的正面追求,先锋文学是理性的让人类展示其阴暗与罪恶的本性,从而直逼人的灵魂与内心最深处。

作为文学大潮中的一次高潮,先锋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本质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狂欢,更是人类深刻的思考与自省。尽管先锋浪潮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由此奠定的文学根基对于当代文学的写作风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使许多作家转型到现实主义的写作,也不能将其先锋的范式彻底抛弃,甚至,正是有了先锋之初的尝试,作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走向正轨。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余华范式现实主义
一颗假糖的温暖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一颗假糖的温暖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读与写(节选)
扩展阅读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