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机遇、挑战及中国对策

2016-11-26余振杨佳

社会观察 2016年9期
关键词:框架峰会基础设施

文/余振 杨佳

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机遇、挑战及中国对策

文/余振 杨佳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与相关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G20是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机制,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起国、G20的重要成员国以及2016年G20峰会的主席国,中国应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水平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的可行性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G20诸多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而且在发展理念、重点关注问题和优先发展领域都存在相近或者相通之处,这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提供了基础。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与G20发展理念相通。纵观各年G20峰会公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是G20峰会的重要议题,每次峰会都会提出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具体措施。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指出“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一带一路”战略旨在通过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加强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可见,“一带一路”战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的发展理念与G20“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的主题存在相互融通之处,即两者都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都以促进增长和就业为首要任务,最终都以实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与G20在发展中国家利益问题上立场相近。G20自成立之初就非常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和利益,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运作,这也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同发达国家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商讨国际经济和金融问题。而且G20在过往多次峰会中都参照发展中国家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措施。“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其中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一带一路”战略旨在通过加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帮助沿线各国提高就业水平。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与G20均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若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发展中国家有望更好地利用G20这一平台发展本国经济进而提升自身国际地位。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与G20优先发展领域高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金融合作和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至关重要,G20与“一带一路”战略均将这三者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G20提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并成立了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一带一路”战略主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G20提出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也将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重点;在贸易和投资领域,G20提出“反对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和“加强多边贸易体系建设”,而“一带一路”战略则强调“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加快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程”;在金融合作和改革领域,G20决定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而“一带一路”战略提倡推动亚洲货币稳定体系建设,开展多边金融合作,并且两者都主张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与G20的优先发展领域拥有很多相近之处,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具有高度可行性。

“一带一路”战略与G20融合的机遇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由八国集团和11个重要新兴国家及欧盟组成,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将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以及治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机遇。

第一,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有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其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水平普遍偏低,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旺盛。“一带一路”战略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希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这些国家的发展瓶颈,促进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率低、周期长等特点,尽管目前已经发起设立的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可以为此提供资金支持,但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G20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重要任务,提出一系列措施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问题,如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提出了全球基础设施倡议。如果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G20就能够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更大的融资平台,并可以融合政府、私人部门、开发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等多方面的力量,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G20成员国中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具有明显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相对优质的产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第二,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有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并可以为发达国家扩宽对外贸易与投资领域创造条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深化与G20国家之间的合作,为G20的发达国家成员带来更多经济发展机遇。其一,有利于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沟通和协调,促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为发达国家扩大国际市场、寻找新的贸易投资增长点创造条件。其二,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G20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带动其技术及装备的出口。其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中,有利于G20成员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扩大G20发达国家成员贸易投资的领域和地域范围。

第三,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能够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G20成员国的经济体量巨大,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规模不断上升,2010年GDP之和占全球 GDP总量的比重为25%,2014年上升至 32%;2014年,G20成员国GDP总量达6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85%。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2010-2014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GDP平均增速均高于同年度世界GDP平均增长率。由此可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与投资规模,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新活力。

第四,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将显著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水平。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与不公平之处,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更是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利用自身的经济金融资源,致力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完善,这不仅可以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治理水平的提升。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且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其历次峰会都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作为重要议题,并承诺构建更稳定和更富弹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线国家间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投融资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意味着更多的人民币需求和更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这将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和使用范围,加快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速度和频率,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地位。这些都将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与G20融合的挑战

尽管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融入G20框架能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二者的融合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各国国情不同且利益诉求相异,增大了“一带一路”战略与G20的融合难度。中亚地区是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G20的重要成员美国、日本、欧盟以及俄罗斯等也非常重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位置和经济潜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这些国家在中亚的战略似存在相互重叠或者冲突的地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它们可能对“一带一路”战略存有疑虑或抵触心理,这无疑会增加各国间的协调难度,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与G20的融合。

其次,G20机制执行能力存在不足,峰会决议存在被长期拖延甚至无法实施的风险。G20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虽然目前已经形成以峰会为领导、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机制”为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协调机制,但它目前仍没有常设机构,会议决议对成员国并没有约束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在决议执行上的任何拖延或反对,都将直接影响G20机制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此外,当下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加剧,对“一带一路”战略与G20的融合构成了直接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滋生地,尤其是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以及民族分裂势力构成了巨大威胁,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展开将直接面临这些地区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的威胁,这可能给“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带来直接阻碍和破坏,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在该区域的顺利实施,也增加了“一带一路”战略与G20融合的不确定性。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的对策建议

中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方,同时也是G20的重要成员国,能够在 “一带一路”战略和G20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峰会主席国,中国应主动通过峰会议题设计等方式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做好前期协调工作,努力争取G20成员国的认同和支持。目前,部分G20成员国以及沿线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还存有疑虑,担忧其与本国的利益存在冲突,因此,加强G20成员国以及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和支持至关重要。中国应该借助主办2016年G20峰会之机,突出“一带一路”战略“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及我国对外合作中一贯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以此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提高它们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各国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峰会议程中,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的倡议,为“一带一路”战略搭建平台,为实现互利共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第二,积极推动G20机制化建设,建立全面治理框架。中国应利用2016年 G20杭州峰会之机加快G20的机制化建设进程,出台G20机制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履行承诺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此提高G20对成员国的硬性约束力,加强G20峰会的执行力。此外,G20开始逐渐涉及经济问题以外更多其他领域的事务,如安全和气候等问题。中国应借助主办2016年G20峰会建立一个与此相适应的全面、多层次的机制框架,这个机制框架应该涵盖官方、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民间团体等不同层面的组织,并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同时,各个利益相关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地区间多边机制解决区域性问题,由G20成立统一部门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管。

第三,加强各方金融合作,提高金融风险抵御能力。无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推动还是G20各项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但同时这其中也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亟须加强各方金融合作,提升集体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具体而言,中国可以从3个方面推动相关国家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其一,利用G20和“一带一路”平台加强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应该加强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多边协作、灵活高效的新型国际金融平台,共同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其二,借助G20峰会建立多层次的金融防范机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大规模资本跨国流动将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挑战,为防范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中国应积极推动G20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安全网,例如通过IMF增资、改革借款机制等方式来为各国提供资金援助,增强区域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区域具体情况建立地区金融安全网,并加强金融危机预警功能。其三,加强G20国际金融监管能力及相关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合作。具体包括:推进全口径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建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等全部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体系,按照全口径制度实施综合金融监管;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建立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网络,减少投机性资本跨国大规模无序流动引发的金融风险等。

总之,在取得G20成员国的认同和支持下,中国应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为“一带一路”战略搭建平台。同时,中国应该借助2016年G20杭州峰会积极推动G20机制化建设、加强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G20的融合,以此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G20成员国的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切实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水平。

(余振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杨佳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框架峰会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