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源环境理论与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6-11-26刘凯
刘 凯
马克思资源环境理论与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刘 凯
【摘 要】在今天,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许多问题。残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源环境理论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以山西煤炭产业的现状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资源环境理论 山西 煤炭 可持续发展
一、马克思资源环境理论
(一)人与自然的本质
人的本质问题关系到人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孕育了人类,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所以人应该对自然怀有谦卑和敬畏的心。
人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自然,马克思将自然比作人的“无机身体”。“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这些客观物质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人的肉体上必须靠这些自然物才能生活,不论这些物质是以食物、燃料、穿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类将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最终变成人的无机身体。”[2]自然界孕育了人类,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关爱自然,让自然生态系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是,人通过自己有目的地劳动,达到改造自然、占有自然的目的。“劳动就是人与自然的影响过程,人类通过自身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自身就是一种自然力量,在改变自身有用形式的过程中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从而在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运用自然力的过程就是身体自然力(头、手臂、腿等)动起来的过程。”[3]人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变换理论一方面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强调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马克思指出,人类运用工具改造自然界的时候,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如果忽视客观规律将打破生态平衡,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浪费严重
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然而在开发利用的时候却存在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表现:
首先,煤炭开采无序、回采率低。长久以来,山西煤矿存在私采乱挖、越层越界开采现象。许多小型煤矿是承包给个人经营的,这些私人经营者不仅设备简陋,开采方式落后,而且大都过于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利益。这样既浪费了煤炭资源,也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煤炭采厚弃薄、优质劣用。煤炭的成煤年代不同,自然品质有好有坏。开采时,企业往往倾向于只开采优质煤层和厚煤层,对品质较差的煤层则放弃开采。这种现象在小型煤矿和大中型煤矿企也都十分普遍。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开采出来的优质煤炭往往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大量的适合用作炼焦的优质煤炭,并没用用作炼焦,而只是简单的当作燃料烧掉了。
第三,伴生资源利用率低。从现实情况来看,山西的煤炭资源中,伴生矿产分布较广,存在很高的利用价值,然而现实中并未得到重视。统计数字表明,在山西省每开采1吨煤就要同时就意味着损耗伴生资源2.5吨。显而易见,如果能对这些伴生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将是一笔巨大的效益。
(二)环境问题突出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多年来的高强度开采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煤炭能源。但同时,煤炭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首先,大气污染。开采煤炭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都是严重的大气污染源。据统计,山西每平方米的大气污染负荷为全国平均值的1.5倍,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甚至超过全国平均值5.5倍。这对山西省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直接危害。山西境内居民的呼吸道疾病、肿瘤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其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山西本就是缺水大省,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煤炭开采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现象。暴力型开采破坏了资质环境,造成地下水循环补给方面的困难,还有对水质的污染现象。最典型的山西著名的三大泉的流量减少甚至枯竭就是警钟。
第三,土地资源的破坏。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损害。据统计,山西省矿区面积累计已达8000平方千米。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问题十分严峻。这种危害的恢复难度和成本都十分的高,有些地区因为出现地面塌陷、吃水困难等情况不得不进行居民集体搬迁。
(三)其他一些问题
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结果是造成了山西煤炭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样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将加剧经济风险,服务业不够发达的结果就是山西人民没有富裕起来。在技术装备条件、相关部门监管、职工安全意识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煤炭行业事故频发。“带血的GDP”一直以来就是山西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这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各级领导也给予了广泛关注,整体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还有一系列社会问题。高强度的开采致使大量的老旧矿井被迫关闭,同时造成一些职工下岗,这些煤炭行业的工作人员技术单一、很难找到好的再就业门路。失业造成一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一些煤矿的位置较为偏僻,在建矿过程中实际上就要求企业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照顾,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相当于一个小社会。
三、马克思资源环境理论对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一)大力倡导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第一,完善煤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取缔小型煤矿、不合格煤矿的经营,建设大型、高效煤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市场准入开始就加大力度。第二,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想要新建煤矿,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相关法律如《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等条文中的规定一定要满足才能给予资格。在开采之初就要考虑到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第三,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从市场角度来看,煤炭价格与煤炭稀缺程度的反应并不是相应改变的。有偿使用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就是对煤炭企业的整合、重组以及股份制改造。
其次,贯彻环境保护政策。第一,加强煤炭工业污染治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煤炭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全过程清洁生产。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第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将那些生产工艺差,安全性低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转而对节能、环保型生产大力扶持,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方向。对于开采区环境保护工作,要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负责单位,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加强环境监管。政府要加强对矿区环境问题的监管力度,对于在环境保护方面弄虚作假的企业,要给予严厉处罚,违反相关法律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再次,增强环保意识。环境问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人类并不是自然的所有者,自然也不是人类的奴仆。我们要想利用自然,就必须善待自然,将自然保护起来才能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各级领导不应只重视经济增长指标,也要将绿色GDP纳入衡量自身政绩的体系中。
(二)积极推行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
煤炭资源具有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如果不注重对煤炭进行深度开发,那就相当于拱手把煤炭的其他价值拱手让给他人。
首先,实施清洁生产。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1卷中就指出:“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碎屑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等等,都同样地损害着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间所冒的生命危险了。”[4]清洁生产是一种人性化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是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增强。
其次,对废弃物进行利用。马克思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5]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化学的作用,指出化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物质用途的认识,还可以把以往认为是废料的物质放回到再生产的过程中。
(三)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依靠技术投入转变,增加产品深加工。把产业做大做强。第一,不仅要在生产环节下功夫,还要注重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越走也越远。第二,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适应市场需求。关注行业内最新科技成果,自主研发高新科技,提升自主产权意识。第三,国有大型煤矿要发挥企业带头作用,带领煤炭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发展现代产权结构意识,股份制改造,广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其次,发展替代产业。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将导致巨大的运行风险,应当及时培育出其他可替代性主导产业。第一,要注重对铝土矿、粘土矿等资源的开发,加快开发煤层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依托现有产业结构,发展重型汽车、交通设备、机械铸造等行业。进一步淘汰落后技术,发展国家鼓励的工业产品,并有意识地做大一部分医药、轻工业、食品等产业。第三,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具有效益好、污染少等突出特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1~2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6~46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7).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