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弱化道义学界

程 卓

电影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

程 卓

当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表现是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暴力美学的定义表述也是多种多样,然而,笔者认为学界对于暴力美学的论述不甚完备,或只是片面的认定暴力美学对道德评判的忽视和弱化,或只是停留在对暴力美学现象层面的概括结语,并没有挖掘出支撑暴力美学的内核。本文将从道义的视角以具体的影视作品对暴力在荧幕上的展现及其所呈现的美学进行道义暴力美学和非道义暴力美学的美学含义,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暴力美学 文化内涵

一、前言

暴力美学,随着影视文化中暴力元素的不断表现日益流行。以致于一些含有暴力色彩的卡通动画、包含暴力内容的新闻纪录片也被贴上暴力美学的标签。影视中暴力美学的表现确实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笔者以为,学界对暴力美学的定义仍不甚完备,且不能在学界中引发一致的共识,对暴力美学的支撑内核也缺乏挖掘。虽然学界目前对暴力美学更多的是从其忽视或弱化道德评判的角度加以定义的,但笔者以此定义回观中国的暴力美学电影时,发现中国的暴力电影呈现的是与当下定义中完全不同的美学风格。因此笔者以道义的作为出发点,把暴力美学进行道义暴力美学和非道义暴力美学的对比区分,并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英雄本色1》加以分析,认为暴力美学从影视作品的表现来看更多的属于道义暴力美学。

二、影视中暴力表现的文化分析

暴力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人类历史实际上没有‘要不要暴力’的困惑,只有‘如何使用暴力’的选择以及使用暴力的知识、智慧等伦理问题,暴力是我们打通道路、通向世界、获得权利和满足欲望的几乎唯一的手段,在对暴力的不同观念和施暴的方式态度上,形成了我们的文明历史”。

暴力,是一种纯生物渴求安息的要求,弗洛伊德提出,它是想摆脱“有机体”生存痛苦的一种本能,以期皈依原始无机体的纯粹的永恒、毫无紧张的状态中。按照这种人类本能的观点,自我毁灭是人的原始天性,是人的一种潜在本能,“暴力”有内蕴与外化两种指向性特征。

电影作为一种‘白日梦幻’,一种按照人们的想象逻辑编排的假想世界,为所有观众提供了满足他们各种欲望的可能”①。这些电影文本,不仅完成观众被压抑欲望的替代性宣泄,也满足了观众对公正、平等、正义的期望。在当代文化中,暴力进入影视作品,形成暴力电影类型,既是艺术中暴力的正常延续,也是影视人类学的基本原则在起作用。

暴力在影视作品中频繁的出现,形成了学术界对“暴力美学”的关注和探讨。但是,这些研究似乎还不够完善。

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概括到:“所谓暴力美学,就是指起源于美国,在中国的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眩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评判和道德劝诫,就其浪漫化,就其诗意的武打、动作的极度夸张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它意味着电影不再提供社会楷模和道德指南,电影也不承担对观众的教化责任,将道德的评判权交给观众”②。主要指的是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电影只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判断。

三、结语

暴力电影尽管有宣泄观众压抑本能或引发更多暴力事件的双重可能性,但不能因此否定一切暴力影视的存在,因为并非所有的暴力表现都是增加犯罪的教唆者。暴力电影,更多的是一种反对暴力的创作姿态,只是,不同的暴力电影在道义的表现比重有差别。即使是自称受吴宇森影响的昆汀在后现代艺术中尽情撒欢的同时,也不忘在《杀死比尔》中给泛滥的暴力打斗寻找一个道义的精神支柱,从而给观众一个看下去的理由。《邦妮和克莱德》也绝不是美化犯罪和暴力,而是一部以反暴力为主题的暴力影片,影片既控诉了强盗的暴力,也控诉了比强盗暴力更为恐怖的国家暴力,影片呼唤的依然是社会的和谐美满,呼吁暴力的终结,具有不可否认的隐性社会评判意义。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道德建设作用,进而对社会的发展更多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严格的细究起来,完全意义的“非道义暴力美学”电影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非道义暴力美学”只是在表面上似乎忽视或弱化了道德和社会的评判功能,但就其深层的内核来看,依然存有强大的道义支撑,只是这种表达更加隐蔽。虽然,“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早就为电影工作者所摒弃,但是,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任何描述都暗含评价”。③电影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评判和道德劝诫,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是不可能的,暴力美学电影中道义的存在,不仅是作者思想表达的需要,也是影视文化发行传播的内在规律使然。

注释:

①贾磊磊.影像的传播[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5(5):286.

②郝建.影视类型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2(7):323.

③[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论确实法[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6.

[1]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J].资本论,1985.

[3]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J].反杜林论.1985.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弱化道义学界
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道义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中韩学界对跨国朝鲜族女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论近年来英语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
英语单词的弱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