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6-11-26茹峰海

长江丛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茹峰海



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茹峰海

【摘 要】论文主要分析了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存在的移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移民乡镇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校舍建设标准低、教育教学设备短缺,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低,学校管理难度大,校园育人环境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德育教育因素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市移民迁入区义务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项目移民 迁入区 义务教育

从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普及率远远低于酒泉市全市的水平,义务教育质量极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家庭不重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薄弱、学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一、移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

(一)父母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子女教育

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的成年人,其在就学年龄阶段是在原迁入地生活的。但由于其父母亲大多都是文盲,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加之原迁出地属于山区,交通不便,就学困难较大,他们有的完成了小学教育,有的只完成了小学阶段2-3年的教育,有的甚至没进过校门。因此,迁入酒泉后,成为酒泉市成年人中的文盲及半文盲群体,这些人作为家庭中的父母亲,其本身文化程度低,没有教育对其生产生活的改善或是提高带来的体验,意识中其自身接受教育的愿望就不强,因此,在家庭中对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二)移民家庭生活压力大,不重视子女教育

酒泉市项目移民在原迁入地时,因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种植由雨水灌溉,“靠天吃饭”使得当地居民生活没有保障,遇上干旱年份,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迁入酒泉后因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地没有收益,加之家庭子女多,生活贫困,家庭生活压力依然较大。为了维持生计,大多移民家庭都靠主要劳力外出打工挣钱来供养家庭生活。因此,家庭中大点的孩子就要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或较小孩子的责任,或者,在农忙季节,为了多挣点钱,父母亲也让大点的孩子辍学随之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造成这些孩子的学习处于时断时续状态,农闲时来学校读书,农忙时辍学打工,还有些孩子上到初中阶段,就彻底辍学打工去了。

(三)少数民族移民不重视学校教育和女童教育

酒泉市少数民族移民有4.2万人,占移民总数的22.4%。这些移民信仰伊斯兰教,由原民族聚居区迁入,寺庙中“经堂教育”,即阿訇对子女的教育成为子女教育的主渠道。迁入酒泉后,移民们自发筹集资金,在新建乡镇建设清真寺,少数民族移民孩子从7、8岁时起,注重接受“经堂教育”,学校教育就被忽视和替代了。由于原迁出地交通不便,移民与外界交流沟通不畅,家庭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童辍学情况严重。

二、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

(一)移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制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标准保障政府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原因,这个指标往往都达不到,特别是“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主要依靠县一级财政支持,但市、县级政府财力不足,导致财政对教育经费总量的投入不足。根据酒泉市年度教育经费投入统计报表,2012、2013、2014年酒泉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酒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4、2.75和2.9,远没有达到规定4%的标准,经费投入主要是按照国家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所拨付的经费,主要用于开支教师工资、保证学校供暖等基本教学支出,再无经费用于教学设备购置、改扩建校舍等。

(二)移民学校校舍不足

项目移民学校在修建时以当时的标准核定,只建设了基本的教学用房,没有规划设计附属用房,没有其他任何办学必需的条件(如教师厕所,学生厕所,教师宿舍,音乐、美术、体育设备、设施,实验仪器等),学校功能室几乎空白,更谈不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疏勒河项目区移民学校建设是按照1995年核准的人均投入283.3元标准,由省疏管局负责修建,移交时只修建了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厕所,配备了基本的课桌凳,所有中小学均没有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文体设备设施,致使小学科学、音乐及初中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计划无法落实,“两操一课”不能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没有基本的育人环境和氛围。部分校舍因当时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室内吊顶、门窗破损严重,急需维修。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也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短缺严重。尽管近几年,酒泉市依托国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程,做了大量工作,把移民乡镇学校建设纳入教育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列入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范围,进行了部分危旧校舍改造、教师宿舍周转房建设、教师学生食堂、操场等校舍及教学附属用房的维修和改扩建,但移民学校校舍危房、生均校舍面积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

(三)移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短缺

在酒泉市移民学校校舍等硬件不足压力下,着重进行校舍维修、改扩建,补充短缺校舍、功能室,使学校校舍达到标准的任务非常艰巨,根本无力投资经费配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移民学校教育教学所用的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教学设施设备主要是前期修建时配备的一些桌椅等必备设施设备,其他教育教学设备普遍短缺,现代化教学所需设备基本属于空白。在目前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中,玉门市、瓜州县的这一比例只有78%和52%,其原因主要是移民学校还普遍未达标。

三、教师队伍整体薄弱,教育质量和水平低

在对酒泉市项目移民学校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中,以玉门市和瓜州县的10个移民乡镇的45所学校(其中玉门市7所,瓜州县38所)的320名教师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放问卷320份,收回320份,有效的问卷306份,占96%。经过对问卷的整理、汇总、分析,酒泉市项目移民学校专任教师短缺,而且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一)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

移民学校教师数量严重短缺。目前,国家规定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是:农村初中班额在45-50人之间的,每班配备2.5-2.8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农村小学由地方酌定。通过调查,尽管近几年,酒泉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补充了大量的教师,但移民学校中小学教师普遍短缺,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专任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教辅人员角色不清,基本都是一人一肩挑。个别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专职教师不足,大部分学校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卫生保健教师,导致个别农村学校英语、大部分农村学校计算机等课程无法开设,不符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

移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及职称结构不合理。据统计,从年龄结构上看,酒泉市项目移民学校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了95%,30岁以下的教师超过一半,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从教时间较短。一般认为5年以下教师处于成长期,6-15年处于适应创新期,16-25年处于稳定期,26年以上处于衰退期。可见,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教师总体处在成长期,教师队伍良好的梯队还未形成。从职称结构上看,酒泉市项目移民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严重不足,仅有1%,而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也较低,初级职称和无职称教师占了较大比例。可以看出,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教师的职称结构还不合理,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师成长梯队。

(二)教育教学水平低

移民中在原迁出地任教的教师迁入酒泉后继续在当地学校任教。同时,为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教育部门通过面向酒泉全社会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教师等方式,又补充了部分任教教师,这两种形式的教师构成了移民迁入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在新招聘教师中,有很大一批教师是接受非师范教育出身的。非师范教育毕业的这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没有教育方面的扎实理论功底,缺乏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也对教育、学校、教师、学生缺乏认识和了解,教育教学能力低。同时,移民教师由于受原迁出地教育发展滞后的影响,教师依然停靠在给学生教授书本知识上,在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严重不足。

(三)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强

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在教育教学科研开展(论文和课题)方面,有“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想法和尝试” 的教师占到9.5%,但“不知如何进行”;尝试过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的教师占到69.6%,但效果不理想;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效果不错”的教师仅占20.9%。近一半的教师认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非常必要,但由于学校教师短缺,普遍都是一位教师带多门课程,而且都是不同年级的课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也无力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看出,酒泉市项目移民迁入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明显存在改革意识不强,能力薄弱的问题,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四)学生队伍不稳定,学校管理难度大

从前面所述移民对酒泉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中可以看出,移民乡镇的学生,由于受地域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风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滞后,家庭孩子普遍较多。这些移民子女,他们因为家庭不重视的原因,有些在原籍只上过几天学,有的干脆没进过学校校门。迁入酒泉后,一些孩子已过了入学年龄,只能八九岁了才上小学一年级,甚至十多岁了还在小学阶段。为了增加收入,大部分家长还会在农忙时,随意让孩子停课,跟随他们外出务工,务工完了再回到学校上学,这期间不办理任何手续,也不与学校打招呼,等学校找上门去已是“人去室空”,不知去向,农闲后又来上学。同时,移民乡人口不稳定,加之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致使相当部分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游弋于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当地户籍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移民乡镇学校学生入学随意性大。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入学的随意性造成学生队伍不稳定,加之在校就读的学生一个年级可能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差距很大,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校纪校规不重视,不但造成学校日常管理难度较大,也很难做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内涵提升的关键。目前,移民乡镇学校很难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五)育人环境及养成教育缺失

一是校园育人环境等隐性教育因素缺失。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不容忽视的作用。校园内每一颗树木、每一面墙、每一扇门、每一颗花草,都是一个学校所崇尚的价值观、审美观的体现,是学校教育的隐性教育因素。在移民乡镇学校,由于都是新建的学校,经费短缺,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教室、办公室等必备的校舍建设,在校园布局、绿化带等方面没有科学地规划,没有起到宣传、熏陶、教育的作用。

二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缺失。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教育教学及学生评价的主要措施。从对移民家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移民家庭中父母亲科学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较低,对子女接受学校教育不重视,加之许多家庭中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对子女无暇顾及,从而导致了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缺失。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酒泉市必须采取各种对策,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努力提高移民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移民学校德育,全面推进该市项目移民迁入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宝玉柱.人口迁移与移民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03).

[2]张洪,陈自卫,王朝贤.城市新移民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郫县犀浦镇的调研与改革尝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9).

作者简介:茹峰海(1971-),男,汉族,甘肃酒泉人,酒泉市电化教育中心教研员,研究方向:初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