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材所用”尽显服装之美
2016-11-26赵东阳
赵东阳
“知材所用”尽显服装之美
赵东阳
【摘 要】服装材料是服装构成的基础,是服装专业必修课,涉及多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先进的材料科技知识融人课程中,使学生在规定教学计划时间内,以最直接的方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锻炼综合能力。学生能 “知材所用”,尽显服装之美,练就驾驭材料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装材料 问题 建议
一、前言
社会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作为服装企业的一线工人,为解决大家“衣”的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服装是服装设计与材料的双重设计[1]。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衣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以人为本”[2]。服装材料的发展围绕着以人的健康舒适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断开发新产品。得益于高科技的发展,新型服装纤维不断涌现,服装材料的种类与日俱增。
二、现阶段服装材料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更新太快,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脚步
服装材料更新、变化较快,与社会时尚流行趋势相贴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型纤维材料不断涌现,但教材相对滞后,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新内容,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设备、实验设施的陈旧与缺乏
大众普遍认为中职学校不是培养学术理论性精英、不是科研性的学校,所以相应的测试仪器缺乏,学生不能通过简单实验操作真切体会到材料的特性差别,这些无疑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没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学习兴趣低,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大部分学生认为服装材料比不上服装造型有趣,不如服装工艺和服装制板实际;部分学生认为服装材料这门课理论性太强,内容繁杂,枯燥难学,与服装制作没有直接的关系;还有学生认为服装材料课只是简单地识别面料,依旧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所以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三、服装材料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跟上时代步伐,永葆课程的先进性
据《中国衣经》记载,常见的服装材料中,纺织类面料有8种,非纺织类面料有5种,常用辅料和里料共有51种。随着新型纤维不断涌现及面料处理工艺的迅猛发展,新型服装材料被不断开发出来,使得我们教师必须拥有灵敏的嗅觉,接受新型服装材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或者聘请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老师来学校授课,让学生及时了解材料科技发展前沿,跟上时尚的步伐,永葆课程的先进性。
(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加大实验性设备投入
中职学校虽不以培养科研人才为目的,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一般学生以手感来确定材料的质地和性能,如棉质材料摸起来柔软、麻质较硬、皮革较韧等,并不能明白如何定量表征材料。为追求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学校应增加一些常用的服装材料检测仪器,通过仪器,可以加强对面料的性能测试与鉴别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材料不单局限定性认识,而能从定量方面认识材料,提高综合能力。
(三)真正触碰,扩大“实物感知”
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全面技能的形成。任务式教学法运用于课程,将学生分组,每组布置一个布料课题,让他们到布料市场进行实地考察,触摸布料,收集各种面辅料小样,注明名称、纤维化学组成、纱支粗细等,利用相应的实验仪器,定量分析其色牢度、弹性、透气性、保暖性等性能,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增强探索、发现能力,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定期进行成果汇报,课堂师生讨论,共同研讨,明确各种面料的性能、选择依据、搭配原则等。
(四)引入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服装材料课其内容本身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时尚性特点,满堂灌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兴趣。将“短小精悍”的微课引入课堂,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用微课来呈现,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创新,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职业教育,强调让更多一线工人获得更系统的教育,必须通过传授、全面的知识,锻炼实验和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目的。服装材料课主要培养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服装材料基础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应用面料及辅料,来表现自己的设计特色。
四、结语
服装材料是服装专业必修课,涉及多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广,加之科技迅猛发展使得材料更新速度快,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先进性;传授知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式教学法,扩大“实物感知”教学模式,引入微课,将晦涩枯燥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设备的投入,以及相应的实训操作训练,学以致用,让学生“知材所用”,完成自己特色的设计作品,尽显服装之美,练就驾驭材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旭,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M].天津工业大学,2004(1).
[2]顾春华.服装材料的设计语言[J].美与时代2004(12):54~55.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