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探讨

2016-11-25瞿睿

时代金融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作用

【摘要】本文利用近几年来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国际上先进的金融理论,详细分析研究了农村金融在农村扶贫减困工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能够显著减少农村贫困,并且主要体现为间接作用。这也为政府的扶贫减困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即应当将制定政策的重点放在间接效应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期地实现农村减贫目标。

【关键词】农村金融 减少贫困 扶贫减困工作 作用 间接效应 政策制定

一直以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时始终将城镇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悬殊也越来越大,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各种突发性事件也频繁发生。据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农村地区,近年来,虽然国家持续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在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些措施多为外部辅助手段,只是暂时减缓了农村贫困水平,一旦脱离政府及外界的支持,农村依然会陷入贫困状态,也就是说,政府的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发展农村金融是一条能够有效减少农村贫困的重要途径。农村之所以贫困,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发展资金以及各项资源,因此,金融机构若能在有效规避自身风险的前提下给农村的一些贫困户或农村脱贫项目注入资金,促进贫困户或农村经济组织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可缩短城市与农村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我国农村扶贫减困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民融资以及农村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虽然近几年来,在农村设立网点的金融机构在逐年扩展,开发的金融产品在靠拢农村发展实际,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在我国整体的金融体系当中依然属于薄弱的环节,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显现脱农化的发展倾向,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形成“抽血”效应,反而加剧了农村的贫困程度。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能够为农民提供农民融资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了,但受各方面原因限制,信用社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以及能力也都是相当有限的,并不能有效减少农村贫困问题。

总的来说,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金融资源甚为匮乏,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问题突出,导致许多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甚微,运行效率低下。高成本、高风险、低盈利的运营环境使得这些以效益性为基本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开始有选择性地在地域间提供金融服务且服务项目的种类也是相对有限的。我国各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除农行之外在县域范围内的覆盖都是极为有限的,并且大部分都是单点分布的支行。至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较小,所以在成立初期主要服务内容为城市金融业务,很少有在县域设置网点,而且为数不多的网点也大多都是分布在东部地区的一些发达县域,而那些发展水平严重落后的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则被边缘化,贫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国家整体的扶贫减困工作水平停滞不前。

综上,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整体发展现状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种类有限、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力以及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等。因此,要想有效减少农村贫困,促进农村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形成,缩小城乡发展水平差距,我们有必要稳定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并引入新的金融资源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农村贫困特征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86元,在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比为6.5%,与6.7%的经济增速较为接近。具体地,从各常住地区数据来看,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6050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2015年上半年同期缩小了0.03。从实际增长比来看,城镇居民为5.8%,农村居民为6.7%,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收入增幅都超过了城镇居民,这也验证了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地区减贫工作所实施的相关政策的可行性。虽然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收入增幅也跑赢了城镇居民,但城乡之间还存在着较为悬殊的贫富差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依然贫困。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限制着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经济收入增长的因素非常明显,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以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都较为突出。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效应在企业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进而对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尽管近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也都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增长。随着农民收入渠道的增多,工资收入在农民所有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正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整体比重依然居高不下,所以政府如果不能保证农民的工资收入平稳增长的话,想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幅度持续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将非常困难。此外,农村低收入户增收困难也是农村经济贫困现状的典型特征之一。以宝鸡市为例,2015年,宝鸡市低收入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3218元,转移性人均收入则为2380元,除了绝对收入水平低之外,这部分低收入户的收入增幅增长速度也十分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低收入户的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工资性收入非常少,加上低收入户的家庭资产几乎为零,文化程度偏低且缺乏经营的能力及守信度,生产要素的组成结构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仔细分析并探讨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对于解决我国农村扶贫减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够帮助政府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改革政策。

三、加强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作用的有效具体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引导并支持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在开展农村扶贫减困工作时,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金融的发展上来,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都较为低下,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基本上被农村信用社全面垄断。所以政府需要加快建设并完善农村现有的金融体系,引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农村金融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首先,应始终坚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合作信用社三大金融机构为主导,加快改革进程,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市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灵活转变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提高其金融服务水平,进而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政府还应拓展农村邮政储蓄银行的现有业务,充分利用其网点分布的优势,提高其小额贷款的范围与额度,实现金融资源回归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对于一些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政府在政策上应予以积极的引导与鼓励,补充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村自身的金融供给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二)构建全面多层次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政府在建设金融体系时,应着力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工作的创新力度与扶持力度。此外,针对目前农村资金大量流出的现状,还应建立一种有效的资金回流机制。毋庸置疑的是,农村信用社一直扮演着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主力军角色,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农业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减少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持性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政府在开展农村扶贫减困工作时,应重点关注金融发展对减少贫困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门槛效应”。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困难的现状,应加大农村金融的发展以合理引导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减少农村贫困的作用,我们需要构建起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此外还需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全面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经济利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李瑞晗.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 2016(20).

[2]黄晓东.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理论对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启示[J].广西农学报.2016(02).

[3]向钦琳.探究在市场经济视阈下如何进行农村金融改革[J].新经济.2016(20).

作者简介:瞿睿(1974-),男,陕西眉县人,大学学历,经济师职称,供职于陕西眉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作用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