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生成的物理课堂
2016-11-25薛金福
薛金福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种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出具备创造型思维的合格人才。创设有效生成的物理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1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中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了合理的教学价值与目的,将教学演绎成教师简单的灌输、知识的反复强化、能力的不断被操练。这种学习以分数为目的,以训练、测试为手段,漠视教学本身的价值存在”。这种教学方式,不顾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即知识不是以直接传输的方式灌给学生的,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要外部因素的诱导下才能有效的发生。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生成的物理课堂,显得尤为迫切。
2创设有效生成物理课堂的策略
2.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有效生成课堂的前提。
2.2创设实验体验情景
朱正元教授曾做过精辟论述:“物理、物理,必须就物论理。离开具体的物,仅凭教师的语言和书本讲抽象的理,学生学到的就只能是口头的和字面上的物理。”物理教学就是要以物穷理、以物悟理,应通过创设实验感性情景,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实现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感悟的飞跃。例如,在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时,可以用洛伦兹力演示仪观察运动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显示电子束的径迹,如图1所示,电子的运动情况本来是看不见的,显得很抽象,但通过观察这个实验现象,学生会对电子的运动产生感性认识,实现感悟生成。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涉及感知与理解、具体与概括、形象与抽象等思维形式与过程的转换,物理认识是在事实基础上逐步导向概念的智力活动过程。
2.3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能力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经历思维形成的过程,使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效生成,将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在动态中建构生成。
例如,在学习变压器的原理时,如图2,可以让学生经历如下探究过程,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电压与匝数的关系。①让学生猜测副线圈电压U2和哪些因素有关?②保持原线圈匝数n1和副线圈匝数n2不变,探究副线圈电压U2和原线圈电压U1的关系。③保持原线圈电压U1和副线圈匝数n2不变,探究副线圈电压U2和原线圈匝数n1的关系。④保持原线圈电压U1。和原线圈匝数n1不变,探究副线圈电压U2和副线圈匝数n2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有知识的生成,也会了解科学探究这种科学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物理知识、思维、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脑海之中。
2.4适时进行课堂评价
充满智慧的课堂评价是一种启发、一种期待、一种激励、一种信赖、一种关爱。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当学生猜测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当学生的探究活动不顺利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激励。当学生还没有探究出结果时,教师可以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赖。通过适时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不断生成,不断进步。教育的秘诀就是通过对学生具体的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等言行和神情,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
在追求生成的物理课堂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学生在思中做,在做中思,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推理等思维过程,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使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感悟,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样的课堂始终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