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课本阅读的方法指导

2016-11-25吴琴琴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感应电流磁场图象

吴琴琴

“物理学习也需要阅读吗?”“没搞错吧?”的确,在很多人眼里,阅读是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专利。其实不然,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物理也不例外。新课标就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能力,不过很多学生认为物理这门学科不需要重视阅读,只要会解题就行了,缺乏阅读物理课本的意识和习惯,笔者认为这样是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课本是课程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载体,阅读教材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那么,对物理资料的阅读,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做到的。

1基本知识要“着重读”

学生在通过阅读学习物理知识时,对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须要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对相关描述中的关键性字句务必做到仔细体会,深入理解。因为物理学的科学性就体现为理论的行文严谨和措辞精确。

例如,物理学对光的特性是这样来描述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有关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就必须吃透“同一种”和“均匀”这两个词,这既说明光的直线传播是有前提的,也说明了在对应的条件下,光必然会沿直线传播。

又例如,“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这句话里的“一切”和“固有”,则强调了惯性存在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抓住这两个词,学生就会果断地纠正类似的错误说法,如“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静止物体的惯性会消失”,“物体的惯性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由上述例子可以发现,物理学的严谨性渗透到了每一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务必要引导学生注意对应词句的作用,特别是他们在特定语境下的物理含义。

2重难点要“反复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对物理教材中重难点内容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对其反复阅读来发掘内涵。

例如,光的折射现象是这样来定义的:“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一现象叫光的折射。”学生对此内容进行阅读时,应该和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相印证——一根筷子插在水中时会变弯;渔夫在叉鱼时,所瞄准的目标要在鱼的下方,很多现象的确和折射的概念相符合,但是却也有例外:如果将筷子垂直插在水中,好像现象不够明显。因此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对比之后,应该认识到定义描述中“进入”应该指的是“倾斜射入”而并非“垂直射入”。

又例如,有关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规律——楞次定律是这样来表述的:“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条定律措辞非常之精炼,但是有关理解却需要学生在反复咀嚼的过程理解其精髓:“阻碍”是什么意思,“阻碍”什么,怎样来“阻碍”?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阅读中逐渐被理解:

①阻碍不能理解为阻止,它只是过程上的延缓;

②阻碍的对象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原有磁场磁通量的变化;

③阻碍的主体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它在原磁场磁通量增大时,通过反向的磁场予以暂时性的抵消,在原磁场磁通量减小时,通过同向的磁场予以暂时性的补偿。据此,学生将逐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并进一步摸索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学生对物理材料的反复阅读一般来说有两个收获,一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描述的真实含义,避免断章取义;二是在反复阅读中,也逐渐受到科学语言严谨性的感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物理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3相近概念要“对比读”

物理学上的很多概念有着非常类似的形式或表述,但是意思却似是而非。

例如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常常无法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组概念与平衡力的差别。既然学生认识到概念的相似性,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有关概念放在一起,反复对比,从而发现这两组概念的共同特征:等大、反向和共线;但同时也找到多个不同的地方:平衡力是同一个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它们在作用效果上相互抵消(即合力为零),互相平衡的这两个力彼此独立、来源也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性质不一定相同;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源于力作用的相互性,它们必然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而他们的作用效果彼此独立(不好求合力,更不会抵消),这两个力的存在彼此依存,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类似的易于混淆的概念还有“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重力和压力”,“电场强度和电势”等等。学生在对应章节进行学习的时候,务必要对照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比阅读,甚至在阅读的同时,对有关内容的差别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将彼此的异同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对比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辨析出易于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也能加深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实现物理认知的体系化构建。

4物理图象要“认真读”

物理阅读的一大特点是材料不限于文字形式,还有各式各样的图象。在物理研究体系中,图象也是一种语言,结合相应的物理情境,图象就能简洁而直观地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正因为物理图象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对其进行阅读时,尤其要加以重视。

例如,同样是一段一次函数的图象,放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就对应着不同的物理情境,有着不同的物理含义:如果它表示的是位移时间图象,则反映为某物体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中各点的坐标表示其对应时刻的位置特点;如果它表示的是速度时间图象,则反映某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上的每一点则表示对于时刻的速度特点。

所以,物理图象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图景的描述工具,如果在理解上发生偏差,则会严重影响学生正确认知的构建。总的来说,学生在阅读图象时,要先看清楚坐标轴的表示内容、单位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图线上点、斜率、面积等有关细节的认知来读懂图象的内容,对图象的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程度:看到图象,学生要在脑海中构建出相似的物理图景,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翻译,将图象语言翻译为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的思维语言。

5物理公式要“细心读”

物理知识体系中,与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相并列的是公式语言,它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数学语言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将物理规律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出来,就是呈现在教材中的公式语言。物理公式组成的基本单元是符号,因此对物理公式进行阅读时,学生首先就要把握住每一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其次还要界定符号的矢标性,最后还要注意公式的使用范围。

例如,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其中每一个符号的物理量对应关系;E(电场强度)和F(电场力)都属于矢量,方向有何关联;E、F和q这三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在公式阅读过程必须细心揣摩的,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理解公式的内涵,进而对其灵活使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书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课本、吃透课本的过程是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过程,只有学懂的知识才能产生正迁移。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和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课本阅读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掌握了读书能力,就可以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任意徜徉、广泛涉猎、厚积博取。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基于物理知识构建的阅读方法渗透给学生,有助于他们知识自我建构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说,科学化的阅读方法会形成一种习惯,它会和学生相伴一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感应电流磁场图象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2016年春季性感磁场
楞次定律释疑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