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供应偏紧格局依旧后市猪价高位震荡下行
——2016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

2016-11-25虞华刘秉洁虞丽娜

湖南饲料 2016年4期
关键词:比价猪价均价

虞华 刘秉洁 虞丽娜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盐城224005;2江苏邮政公司盐城分公司,江苏盐城224000)

生猪供应偏紧格局依旧后市猪价高位震荡下行
——2016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

虞华1刘秉洁1虞丽娜2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盐城224005;2江苏邮政公司盐城分公司,江苏盐城224000)

今年是中国养猪业的金猪年,这种持续高温的涨势不但让国内猪市一路飙高,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外市场的猪价,美国和欧洲的猪价均出现了一定的涨幅。6月份开始,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生猪供应的缺口已经不再继续扩大,另一方面是需求也就是生猪消费受到来自猪价高涨以及天气炎热的双重施压,消费在收窄。二者博弈下,猪价呈现高位震荡回落的行情。后期生猪供应缺口仍在,且短期内难以恢复,生猪价格大涨动力不足,但因猪源短缺,需求回落,供需博弈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短期国内生猪价格或将维持高位震荡的行情,呈现稳中偏弱小幅调整下行的趋势。估计下半年很难再看到猪价一路飘红的上涨节奏,应该是涨跌互现的行情。

生猪价格;生产现状;猪粮比价;周期性波动;市场预期;生态养殖

端午节过后,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猪肉消费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同时,高价猪肉抑制猪肉消费,居民消费向水产品及家禽产品转移,导致终端市场的需求明显收窄,生猪市场呈现阶段性供强需弱局面,屠宰场开始压价收购,全国多数地区生猪价格普遍回落。严控大肥的现象成为6月份一种主流声音。而生猪供应缺口仍在,且短期内难以恢复。后期生猪价格大涨动力不足,但因猪源短缺,需求回落,供需博弈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短期国内生猪价格或将维持高位震荡的行情,呈现稳中偏弱小幅调整下行的趋势。估计下半年很难再看到猪价一路飘红的上涨节奏,应该是涨跌互现的行情。

1 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情况

今年是中国养猪业的金猪年,这种持续高温的涨势不但让国内猪市一路飙高,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外市场的猪价,美国和欧洲的猪价均出现了一定的涨幅。6月份开始,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生猪供应的缺口已经不再继续扩大,另一方面是需求也就是生猪消费受到来自猪价高涨以及天气炎热的双重施压,消费在收窄。二者博弈下,猪价呈现高位震荡回落的行情。

1.1 上半年猪价、肉价阶梯式上涨,屡创历史。

春节过后,对生猪市场来说出现了两次重大利好:一是3月初公布的2月份数据,显示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同比、环比均下降,扭转了当时猪价波动下行的态势;二是4月中旬主流观点的发布,认为后期猪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这个观点出台之前,肉价在缓慢下行,出台以后,肉价出现了连续的“小幅”反弹上涨。两次重大利好造成猪价两次回落复又上涨的行情。5月底全国生猪平均

出栏价达到采价日高点20.92元/kg,比年初上涨了22.5%,比去年同日上涨了45.9%。其中:外三元猪平均出栏价均突破21元关口,达到21.30元/ kg;内三元猪和土杂猪平均出栏价均已突破20元关口,也接近21元。全国猪肉批发价格由年初时的22.60元/kg涨至5月30日的26.87元/kg,涨幅为18.9%,比去年同日的19.35元/kg上涨38.9%,均低于生猪价格涨幅。6月30日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价和猪肉批发价格已回落到18.97元/kg和26.30元/kg,分别比5月底下跌9.3%和2.1%。价格监测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9.24元,比上年同期的13.05元高6.19元,涨幅为47.4%。其中:1月份均价最低,为17.50元/kg;2月份均价为18.15元/kg;3月份均价为19.07元/kg;4月份均价为19.89元/kg;5月份均价最高,达20.65元/kg;6月份均价为20.20元/kg(图1)。2016年上半年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每千克为25.44元,比上年同期的18.38元高7.06元,涨幅为38.4%。其中:1月份均价最低,为23.39元/kg;2月份均价为24.99元/kg;3月份均价为24.85元/kg;4月份均价为25.93元/kg;5月份均价为26.68元/kg;6月份均价最高,达26.82元/ kg(图2)。

图1 2012年以来全国生猪月度平均出场价格走势图(元/kg)

1.2 猪粮比价突破11:1,养殖利润空间不断矿大。

猪价的持续上涨,饲料一跌再跌,扩大了养猪的利润空间,3月上旬开始跨入“红色区域(价格重度上涨,猪粮比价在9.5∶1以上),3月20日破10,5月25日破11,5月30日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11.15:1。6月份随着猪价的下跌,猪粮比价也从6月5日的11.03:1回落到6月30日的9.8:1,仍处于红色区域。价格监测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9.61:1,比2015年同期的5.5:1上升4.11个点,高75%,其中:1月份比价最低,为8.83:1,比上年同月的5.58:1高58%;2月份比价为9.18:1,比上年同月的5.21:1高76%;3月份比价为9.85:1,比上年同月的4.96:1高99%;4月份比价为10.58:1,比上年同月的5.34:1高98%;5月份比价最高,达10.99:1,比上年同月的5.77:1高90%;6月份比价为10.58:1,比上年同月的6.13:1高73%(图3)。

图2 2012年以来全国猪肉月度平均价格走势图(元/kg)

图3 2012年以来猪粮比价变化图

1.3 生猪存栏持续回升,能繁母猪存栏地步徘徊。

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3月底生猪存栏41 073万头,同比减少5.7%。农业部公布的2016年4月份4 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4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增加0.6%,比2015年同月下降3.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增加0.3%,较2015年同月减少4.5%。农业部公

布的2016年5月份4 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5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增加0.4%(图4),比2015年同月下降2.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3%,较2015年同月减少3.6%。生猪存栏已连续3个月低于《生猪调控预案》中下降5%的预警值,而能繁母猪存栏在连续2个月企稳回升后再度下滑(图5)。

图4 2012年以来各月全国生猪存栏数比较(万头)

图5 2012年以来各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比较(万头)

1.4 玉米、豆粕价格双双触底反弹。

本年度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可谓是“命途多舛”,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粮源逐渐减少,余粮质量较差,厂家采购越发困难。超期定向玉米拍卖成为不少企业看中的重要粮源,可以看出最近几次的拍卖竞争尤其激烈,拍卖溢价和成交率都高居不下,厂家实际到货价格往往要高于当地收购价格,玉米价格随之暴涨。但本轮6月21-22日的拍卖让人明显感觉到市场“降温”了。此番玉米涨势迅猛,不少饲料厂家纷纷表示无法承受如此高价收购,加之前期储备有一定周期的库存,厂家近期收购意愿逐渐降低,不愿继续跟高报价。据中国粮油信息网了解,目前不少饲料厂家都处于停收状态,观望情绪浓厚,参与拍卖的积极性也开始降低。或采购部分替代品降低生产成本,或静待临储拍卖入市来指引市场走向。6月下旬起国储拍卖力度将继续增加,后期2013-2014年陈玉米将陆续在东北出库,由此来看未来北粮南运量将继续增加,以此将缓解国内玉米市场原粮紧缺局面,加之进入夏季,玉米副产品销售及养殖行业进入淡季,用粮企业对原粮需求量将有所降低,同时进口谷物及国内饲料麦的替代作用逐步增加,多方利空影响,无法支撑前期上涨过高的市场价格,短期国内玉米价格有望小幅回落,未来价格趋势仍以国家政策为主导。2016年上半年全国玉米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94元,比上年同期的2.37元低0.43元。其中:1月份均价和2月份均价最高,均为1.98元/kg;3月份均价为1.94元/kg;4月份均价和5月份均价最低,均为1.88元/kg;6月份均价为1.95元/kg。6月28日全国玉米均价已“破2”,每千克达到2.003元,4月中旬开始,国内豆粕市场出现上涨行情,除了因美豆的上涨的带动,另一方面是油厂前阵子价格大涨时出货顺畅,库存压力减轻,挺价心态较强。豆粕价格在短期盘整后爆发,连续突破前高。基本面中,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的预期提振大豆价格,从原料成本上支撑豆粕的涨势。而从豆菜粕国内基本面情况来看,偏紧的预期以及逐渐降低的库存与成本端强势产生共振,助推豆粕上涨行情。2016年上半年全国豆粕价格平均每千克为2.89元,比上年同期的3.14元低0.25元。其中:1月份均价为2.80元/kg;2月份均价为2.80元/kg;3月份均价为2.70元/kg;4月份均价最低,为2.68元/ kg;5月份均价为2.95元/kg;6月份均价最高,为3.41元/kg(图4)。2016年6月第4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08元/kg,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下降4.9%。

图4 2012年以来全国豆粕、玉米价格走势图(元/kg)

端午过后,随着生猪价格的降温,仔猪价格也出现了回落态势。虽然依旧保持着高位,但回落是市场规律调节的必然。首先生猪价格的涨势放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目前补栏过热的迹象已经有所转变。另外,仔猪价格一再飙高不仅推高了后市生猪的养殖成本,更是加大了单纯育肥户的风险隐患,而且最近饲料原料如玉米和豆粕开始反弹,大大增加了仔猪价格上行压力,后市来看仔猪价格下行趋势或日渐明显。农业部统计监测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每千克为43.02元,比上年同期的22.44元高20.58元,涨幅达92%。其中:1月均价为32.18元/kg,比上年同月的19.29元高12.93元;2月均价为35.05元/kg,比上年同月的19.21元高15.84;3月均价为39.89元/kg,比上年同月的20.09元高19.80元;4月均价为47.30元/kg,比上年同月的22.76元高24.54元;5月均价为51.01元/kg,比上年同月的25.75元高25.26元;6月均价为52.66元/kg,比上年同月的27.54元高25.12元;6月8日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每千克达到52.92元,比上年同期高出90%(图7)。

图7 2014年1月以来全国农村集贸市场仔猪价格走势图(元/kg)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5月份中国进口猪肉163502吨(图8),较2015年同期增加202.1%;2016年1-5月中国累计进口猪肉568194吨,较2015年同期增加120.1%,接近2015年全年78万吨的进口量,超过2014年全年的进口量。巨量增长数据让法国《世界报》将中国的猪肉需求称作是法国农户的“希望之光”,很多未能赶上中国猪肉进口第一波福利的国家则纷纷加快疏通对华猪肉出口的通道,以求尽快踏上这班“中国需求”拉动的快车。预计到今年下半年猪肉进口仍将保持强劲势头。整体来看,虽然进口肉数量占比还不是很高,但对国内市场冲击不断加重却是事实,已成为国内猪肉市场的主要调控手段。

图8 2015年与2016年上半年各月猪肉进口量比较(万吨)

2 端午节后生猪价格快速下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端午过后,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猪肉消费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同时,高价猪肉抑制猪肉消费,居民消费向水产品及家禽产品转移,导致终端市场的需求明显收窄,节前有提量的屠宰企业纷纷下调屠宰量,少量企业屠宰量呈现断崖式下调,全国多数地区生猪价格普遍回落(图9)。因为生猪价格是在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图10),任何一方都不能也不可能单独决定价格。其实,5月下旬以后,生猪价格的话语权就已经开始向屠宰场转移了。随着气温升高,肥肉的需求大幅降低,屠宰场就不愿意收购肥猪了,大体型的生猪价格明显低于标准猪。有的屠宰场把单重超过140千克的生猪视为“残猪”,每头生猪的收购价会下降100元左右。5月下旬屠宰场之所以能够降价收购,就是这种大体型生猪太多了,给他们提供了压价的空间,养殖场(户)惜售的心理也不攻自破。首

先,前期压栏导致积蓄一定量的牛猪。由于生猪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猪价创历史高位,而玉米、豆粕价格罕见低位,导致养猪成本大幅下降,为养牛猪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因此,春节过后本该各月出栏的标准体重猪被压栏,并开始积蓄。至6月份,生猪市场已经积蓄了一定量的牛猪。其次,屠宰企业借机联合压价。在消费持续低迷,猪肉销售长期困难,调高肉价越来越难的情况下,猪价的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将各大屠宰企业一步步逼到悬崖边。所以在豆粕价格出现暴涨、玉米价格出现反弹、牛猪养殖成本大幅上升,这个导火索点燃后,已经陷入绝境的各大屠宰企业开始纷纷联合压价,出现了历史高位一天暴跌2元/kg的少有现象。

图9 2014年6月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变化图(元/kg)

图10 2011年以来各季度全国生猪出栏价格比较(元/kg)

3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

6月下旬猪价进入拉锯战,全国范围内普遍下跌,每日下跌幅度在1毛左右。随着将近20天的抛售,“牛猪”数量逐渐减少,屠宰企业的生猪均重下降了10千克左右,但就夏季消费特征来看,仍处于较高水平。由于这一轮压价和下跌因“牛猪”而起,所以随着“牛猪”继续释放和消费需求的萎缩,猪价将会呈现波动下行的态势。而且这种波动下行的态势可能会一直延续到8月初,即立秋前后。即便是猪价在立秋前后有所上升,估计价格也很难达到5月中下旬时的巅峰。而且立秋过后,猪价仍会继续波动下行。因此建议养殖户注意防范后期市场风险,理性补栏、适时出栏。目前生猪价格仍处在历史高位,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在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生猪价格缺乏继续上涨的动力,养殖户补栏的风险正逐步加大。目前的行情走势是个矛盾体,主要是因为猪源不多是事实,而且短期内难以恢复,今年供应缺口长期存在的客观性不可改变。而且去年冬和今年春的疫情非常严重,仔猪死亡率较高,6-8月份应处于“最缺猪”的阶段。从这个方面来看,猪价保持高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猪市也存在利空因素。一方面,由于仔猪价格高昂,饲料尤其是豆粕的价格上涨,大幅抬高生猪养殖成本,按照当前仔猪、饲料的价格水平和出栏重量测算,育肥猪出栏成本达到每千克16.08元,已远超2015年15.04的出栏均价。另一方面,前期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惜售的情况,加上二次育肥猪增多,导致目前市场上大猪和牛猪很多,而且目前猪肉消费进入淡季,随着市场供应量的逐步增加,猪价已失去了大幅上涨的空间。

对于后市的饲养布局,虽然最近这两年的行情走势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补栏和扩产也要视自身的情况而定。不必为了赶上最后的末班车而刻意的过度扩产,因为,谁也不能肯定末班车的利润有多么大?目前的正确做法就是把握当下,适度布局,注意消化风险而不是赌博积聚风险。

猜你喜欢

比价猪价均价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公式调整法和基准比价法结合的PPP项目调价研究
国际能源比价分析
比价的江湖
生猪和玉米价格对猪粮比价影响程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