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社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作用探究

2016-11-25张楚悦

长江丛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社团评价

张楚悦



高中社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作用探究

张楚悦

【摘 要】高中学生社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在旨趣各异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各个因素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但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社团存在管理两极化、活动形式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通过完善学生社团日常管理机制、拓宽社团实践活动平台、建立社团活动评价监测体系等优化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社团实施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学生社团 实践能力

一、高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内涵

普通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吸收、整合个体基础资源和教育性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自身素质的能力。[1]傅维利、刘磊等学者参照英国学者斯皮尔曼的智力结构学说,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个体实践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实践动机因素、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四个构成要素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其中(1)实践动机因素是激发个体进行实践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实践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启动机制。它是高中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实践兴趣、实践成就动机、实践压力构成。(2)一般实践能力因素是指个体完成某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为高中生开展实践活动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由情景感知能力、知识构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机体运动能力构成。(3)专项实践能力因素是指个体在某个特定领域所表现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可以使高中生在该领域加快或减缓实践活动的过程。(4)情境实践能力因素是指在真实情境中,个体根据具体情境和自身能力,恰当地制定决策并将之付诸行动的能力,主要包括策划力和执行力。能够保证高中生顺利、流畅的完成实践活动。[2]

二、高中社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显。学生社团作为课堂生活领域外的课外空间,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独特载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更重要的是社团拓宽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效举措。

(一)弘扬学生兴趣,增强实践动机

高中生对于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并抱有积极态度。学生社团能够将众多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围绕兴趣和爱好开展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认知领域,弘扬学生实践兴趣。社团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和机遇,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和荣誉,满足学生的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实践成就动机。在学校和教师的组织管理下,社团活动得以有效进行,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压力转化为实践兴趣和实践成就动机,从而增强实践动机。

(二)丰富个体经验,发展情境能力

学生是社团的主人,自主自治是社团运行常态。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利用信息处理能力,不断重构和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合理有效的社团活动理念,并以此指导和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同时,高中学生思维具有预计性,能够在社团活动之前形成活动方案、活动计划,预设管理机制;在社团活动时,调控活动进程,解决突发状况;社团活动结束后,结语反思活动经验。真实的情境活动对于丰富学生个体经验,促进情境实践能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三)重视同辈群体,提高基础能力

高中社团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学生社团的本质是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具有共同经历和价值观念。社团活动为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提供有利平台,志趣相投的青年学生在商讨制定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各抒己见,自由表达。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策略,从根本上促进了社团成员的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三、高中社团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关注,社团成为学生弘扬兴趣,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社团还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前高中学生社团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社团管理两级化,规章制度不健全

学校对于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第一种是“不作为、不管理”。学校不重视社团的教育价值,任由学生社团自生自灭;或是因为社团不符合学习实际需求而缺乏关注。第二种是“多作为,严管理”。学校由引导者变为指挥者,硬性要求社团活动质量,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有教师全权负责,学生被动参与。错误的管理模式下,社团活动的开展出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团功活动功利性和娱乐性;社团发展不平衡。学校和社团内部的管理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健全问题。学校层面缺乏完善健全的社团管理机制,表现为社团成立流程不严格、社团日常管理不规范、社团考核制度不全面。学生层面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等因素,导致社团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表现为缺乏制度化建设,以社团干部意见为主导意见或者完全依托指导教师进行管理;即便有一定管理制度,但管理散漫,社团责任分工不明确,社团负责人选举和任用没有有效规章。不仅影响社团活动有效进行,而且对于学生实践动机、个人经验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消极作用,最终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社团活动形式化,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中的社团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呈现活动内容娱乐化、活动方式单一化等特点。学校对于社团价值的认知局限于满足学生兴趣层面,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导致不少社团活动过于重视娱乐性,忽视教育目的。加之社会流行文化的冲击,学生更倾向与选择娱乐性较重的艺术类、体育类社团,而注重学术探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学术类和服务类社团无人问津。部分社团由于条件缺乏,开展活动的方式乏味单一,倾向于单纯的“上课”式传授理论知识或者“活动”式组织实践活动,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现象,从而导致学生降低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削弱社团的教育作用。高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学校的支持和保障,社团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致使社团活动举步维艰。硬件方面表现为活动时间较少;活动场地不足;活动经费匮乏。软件方面表现为专业指导教师缺位、指导教师权利难以保障。导致指导教师对的社团工作积极性降低、社团活动开展缺乏理论性和计划性。

(三)社团评价片面化,发展动力不充足

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奖惩制度是社团健康发展的不懈动力,目前学校关于社团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社团成果展示,以结果和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缺乏对活动过程的关注和评价。评价主体以支持性群体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主,学生作为社团的参与性主体却极少参与评价,无法真正体现评价的适切性。社团内部的评价机制亦然,个别社团根本没有评价机制或者出现了为评而评的现象。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严重偏离了教育评价目的,致使学生无法获得实践成就动机和成就感。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学业成绩是学校的关注焦点,学生社团不受重视,仅是作为满足学生兴趣的实践平台,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的、连续的社团发展规划。新旧社团的继承和发展不够,注重外在形式,缺乏内涵传承。社团之间缺乏横向的沟通和交流,存在“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现象。学校的忽视和学生的短视造成部分社团只为追求轰动效应,忽视社团长期发展,犹如昙花一现。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中社团实施的改进与优化

高中社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高中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社团日常管理机制

高中学生社团原则上应由学生自我管理,但高中学生因为心理、生理等自身因素的限制,需要学校进行正确合理的管理和引导,以促进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一,学校制定完整规范的社团管理制度、完善社团申报制度以及评价激励制度。监督社团内部制定活动章程和管理制度,为社团发展指明方向,淡化行政管理职能,将自主权还给学生。第二,重视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学校可以选聘本校教师,也可以选择校外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士兼任社团指导教师。组织并开展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第三,加强社团负责人的管理和培养。社长是保障社团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学校提供管理知识培训和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社团骨干培训。

(二)拓宽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平台

实践能力需要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与强化,在学校内部层面,打造精品社团、特色社团。引导社团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社团之间的横向交流。在积极参与校内活动的基础上,将社团推向社会,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第一,构建校际交流平台,如区域范围内的学校进行经验交流。第二,在大高链接视域下与大学生社团展开学习交流,有利于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学习自主策划思路、体验活动开展过程。第三,积极参与社会赛事,为社团成员或者社团整体性实践能力提供可靠的实践机会,在比赛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进步,体会成功与失败。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信息处理能力、意志坚持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些关键能力作为高中生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立社团活动评价监测体系

完善社团活动指导与评价,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实效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首先,社团性质和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社团给予相应指导策略。对于发展较为成功的社团,继承和发扬并举,创新与完善双行。反之,对于发展较慢的社团,关注与指导为先,帮扶与纠正紧跟。以此保证社团活动有效进行,避免走入形式化道路。同时还要促进社团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合作,开展社团联合活动,让学生自主交流、自由讨论,发展同辈群体,促进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第二,建立完整细致的社团活动评价机制,关注点覆盖常规活动质量及其活动过程。并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评优、推免政策中给予一定照顾,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成就动机,强化实践兴趣。第三,充分考虑社团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保证社团活动时间和地点等一般条件得以实现,但是针对部分开展活动的客观条件要求较高的社团,学校要客观衡量。不可盲目追求社团多样化,从而削弱学生实践动机。

参考文献:

[1]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2]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和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

[3]吴志华.中小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2006(5).

[4]陈昕欣.普通高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社团评价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关于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