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思考
2016-11-25张海龙
张海龙
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思考
张海龙
【摘 要】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从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角度分析,它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感、人际交往、人格心理和个体独立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教育中要对此进行正价导向,积极跟进,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抗干扰能力,从而培养全面健康的个性人格,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关键词】网络文化 学生心理健康 负面影响 对策
一、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价值观模糊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者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引导。然而,网络文化中的内容非常丰富,精华与糟粕并存,正能量与负能量交织一起,这些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很强的冲击力。如网络文化中充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干预,将会扭曲学生的人生立项和价值观,对其心理健康健全发展形成破坏性的作用。
(二)道德自律弱化
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在网络环境中,很容易滋生不良的网络文化,比如黄色、黑色、暴力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中职学生本身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或匮乏,加上自律性比较差,在暴力、色情信息的影响下,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自律弱化,进而做出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行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三)人际交往障碍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身份也是虚拟的。这种虚拟的人际交往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在交流时失去了真诚和信任;而恰恰相反的是,学生逐渐习惯了虚拟网络世界里的欺骗与玩弄,自我与玩世不恭。这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导致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孱弱,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缺乏真诚与信任,心理健康极为不健全。
(四)人格心理异化
过度沉迷于网络,会使学生的意志力被消磨掉。尤其是部分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通过在游戏中寻求新鲜感、刺激感、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不良的网络文化毒害,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在网络文化世界及其所带来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下,他们往往表现出不愿与外界接触,在心理上出现自我封闭;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控力和判断力的不健全,过于迷恋网络生活方式还导致精神上瘾,如一些学生离开网络后,就会表现出昏沉、空虚迷惘、厌倦、烦躁、孤僻、厌食、无所适从等各种不适应状态,久而久之,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心理异常。一些研究者通过实验分析,发现痴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学生,他们在网上、网下出现很大差异,严重的出现偏执人格、多重人格、边缘化人格等表现。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网络时代,要培养学健康的心理和个性品质,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和理念。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理解网络文化,学会在网络时代如何避免迷失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网络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利用网络文化,扩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再如,开展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他们通过可视化的环境来融入到教学中,从而继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带来了美的感受和爱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与共处,能有效培养学生在集体观、荣誉感,能学会谦让、关爱,能学会竞争、成就自我;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校园文化反映了全体学生的共同价值观,能够形成良好的舆论影响力,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的优势,可以对不良网络文化进行抑制,减少消极、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一些消极的思想与腐朽的作风有机可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尤为突出。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坚决抵制网络不良文化,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三、结语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对待网络应持全面的观点,不能因噎废食,以偏概全。既要看到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网络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依据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健全教师队伍,研究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关心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加强情感教育,正价导向,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法纪教育,因势利导,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内化为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的有力武器。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