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艺术教师素质结构体系探讨
2016-11-25李曾辉
李曾辉
高职公共艺术教师素质结构体系探讨
李曾辉
【摘 要】高职公共艺术走向何方的关键之所在是高职艺术教师素质的建构。展望和预测艺术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与理想目标,还要探讨从现实走向未来将经历的转变是作为一名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具备高素质,是社会对转型后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 艺术教师 素质结构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而教师的素质又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教师的素质。高职院校艺术教师起到了人类文化艺术延续和发展的中介,承接过去、开拓创造未来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艺术教育能否有序、有效、深入地进行是由艺术教师的素质状况、素质结构直接影响的,所以艺术教师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
一、高职公共艺术教师理论知识结构体系
(一)艺术专业的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中国画、和声之类是艺术各专业的具体知识,中外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等则是本专业发展的知识,还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知识这些,都是高职艺术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职艺术教师要是想指导当前艺术现状的研究及今后艺术发展的探索,想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专门人才,就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认识艺术的发展规律。所以高职艺术教师不能当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也不能当徒有娴熟技艺的“艺匠”,应当正确处理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关系。
(二)广博的文化知识
第一,艺术教师要加强文学修养。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学的教师要了解和感受各种社会生活,熟悉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关的感受就要从各种文学作品中间接的学习。第二,舒曼指出:“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获益不浅。”姐妹艺术的相互影响、借鉴和结合在艺术史上不乏其例,姐妹艺术和有关专业知识对艺术教师的进步有帮助,应当加强对其的学习。第三,艺术教师要在广泛的生活知识中吸取对艺术实践有用的东西。以上所述,指出艺术教师如果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单纯地练一声一腔,一笔一画,不可能在艺术上有大的成就。只有文化修养越高,知识越广博才能越好。
(三)教育科学知识
高校艺术教师应把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相关艺术学科的教学法自觉的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形式,和整个教育过程中。而这些教育科学知识则是高校艺术教师的基础。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艺术院校的经验。如苏联格列辛音乐师范学院,以培养音乐院校的师资为重点,特别重视研究教学法,专门成立了教学法研究室,主要从事教学法、心理学和有关表演艺术上的科学研究,并与国外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学院的中心部门,对提高学院的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应掌握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才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一)教法知识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各课程的教学方式都不相同,重要的是突出特点。例如,舞蹈教学法与美术教学法就不一样。技能训练及能力提高相结合是职业教育各学科的特点,决定职业院校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的钥匙就是教法知识。
(二)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对于艺术教师来说,一是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缩小心理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师长,更亲密的则是朋友关系而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和学生成为朋友,使得与学生的联系和心理沟通更加密切。二是艺术教育的大教育趋势已经出现,现在,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这样艺术教师就会接触到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学生,而进行教学的基础就是需要了解各种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就要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三)艺术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要求得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就需要成为艺术科学研究的积极参加者,做改造和超越现实的带头人,不可以只停留在准确完整传授知识技能上。通过科学研究如对传统艺术理论知识、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学理论的研究,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对艺术教育发展的预测与研究等,更新教学内容和结构,深入教学,找出个性多样性的和适合艺术发展的科研课题。
三、扎实的思维训练
艺术教师不仅要学历的要求与知识的储备,更加要有思维方式与学术规范的专门训练才能具备扎实的思维训练(将感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艺术理论教育教学中,要想教学效果好就需要对理论知识的喜爱同进行理论研究,如果没有对理论的兴趣和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是理论知识的储备决定了理论思维与理论教育的质量的绝大部分,储备一定的理论知识除了喜爱和热情,对古今中外的艺术及其相关理论也要进行了解和掌握,而除了教科书之外,对各种理论书籍的杂涉博览则是进行理论知识储备的最有效途径;
三是理论思维能力的优化。艺术教育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各种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这取决于艺术教育的性质,在这里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艺术教育老师,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日常具象的艺术现象中抽象出艺术原理,而教师艺术理论能力与技能的训练则与这种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有了理论兴趣和理论知识储备还不够,还需要理论思维能力。然而现在我们大多数艺术理论老师,一些是由文史类专业转行过来的,这类老师对于理论还是有较高的素养但是艺术感觉就不行,另一些基本就是由艺术创作转向理论教育的了,而这些人有大多数的缺乏必要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表达方式的训练,凭着自己的经验代替理论,或者又是以自己的所想代替理性,缺乏对艺术的升华,对理论的概括,这样不管是对思想的表达或者是思维的升华都是有害的。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艺术老师在工作中是非常辛苦的。他们不管是在炎热还是寒冷的天气环境中坚持工作,还需要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考察艺术风情又或者是在室内创作艺术作品。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艺术老师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有勇气面对疾病和灾难,还需要对外界各种压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除了这些,老师们需要让自己的身心一直保持和谐的最佳状态,所以他们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在工作中的紧张。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关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4]宋立学.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6.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号:XJK015BZY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曾辉(1979-),男,湖南隆回人,硕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艺术教学团队教学负责人,湘潭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