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云的党史观——实事求是

2016-11-25黄楚仪

长江丛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陈云实事求是

黄楚仪



论陈云的党史观——实事求是

黄楚仪

【摘 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贯穿陈云党史观全部内容的灵魂,通过分析陈云对党史人物、党史事件、党史理论的研究方法,结语其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原则,对深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现今党史研究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陈云 实事求是 党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践行了一生。”[1]在研究党史的过程中,陈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将党史人物、党史事件及党史理论放入特定时代环境中进行客观分析,拨开许多历史迷雾,为我们今天的党史研究提供宝贵的方法与视角,为党史研究者树立了楷模,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研究。

一、辩证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陈云在解决如何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的关键问题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毛泽东逝世后,党内外一度出现非议、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现象。当时的社会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这个问题处理不妥当,会造成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混乱,导致社会及政治上的不稳定。对当时的共产党来说,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历史地位做出一个既符合实际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思想难题。陈云主张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客观评判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坚持毛泽东思想对党的指导地位,“敲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该《决议》达到了邓小平曾经提出的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并确立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要求。在《决议》的起草过程中,针对如何准确客观地书写毛泽东的错误,陈云给了三点意见。其一是他认为对于毛泽东的错误,可少说一些其他问题,主要写他破坏民主集中制。二是关于毛泽东的责任在党中央所占的位置问题,他认为此事作为一个教训来说党中央没有坚决斗争,因此党中央应该把责任承担起来。三是对于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有些地方领导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例如华东的柯庆施,西南与中南等地方领导人的意见对他影响很大。对于起草《决议》的相关工作者来说,他们始终秉承着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并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这一基本原则,但却因受到“建国以来”这一定语的限制而无法突破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式。因此,陈云开创性地提议增写建国前28年的历史段落。他指出,把党的整个历史增写至《决议》中,写清楚毛泽东同志在60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全面地概括把毛泽东的功绩与贡献,那么对于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仅有了全面的依据,也会使《决议》更具有说服力。陈云这一建议,使《决议》自起草以来一直难以达到要求的关键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二、积极为刘少奇等人的冤假错案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有错必纠,凡是过去搞错了的东西,统统应该改正,要尽快实事求是地解决,干脆利落地解决,不要拖泥带水”的原则精神,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陈云对复查刘少奇案件一事的态度始终积极坚定。他认为,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是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尤其是,江青、康生等操纵专案组,采取了逼供信和伪造证据等恶劣手段。在陈云的积极推动下,中央纪委同中央组织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认真细致地复查了刘少奇一案,逐项地对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的所谓《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与核实。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与核实后获取到充分的事实依据,推翻了林彪、江青一伙对刘少奇的诬陷之辞。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的错误决议,为刘少奇同志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并为其举行追悼会,同时对受到此案牵连而导致的冤假错案也一律得到平反。

期间,除刘少奇外,经陈云过问和领导平反的冤假错案有许许多多,不胜枚举。在其中的重大案件中,如对马寅初、潘汉年等冤案,中纪委根据陈云提出的“有错必纠”方针,推进大量遗留案件的得到公平审理。

三、客观重评西路军历史问题

西路军问题在未得到客观评判之前,一度成为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曾亲身参与西路军工作的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西路军的历史真相得到澄清。1981年11月22日,在与李先念谈到西路军问题时,陈云指出,西路军是按照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成立的,其行动不是执行张国焘路线,而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决定的,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对当地民族情绪、对马家军的估计不足导致的。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先念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经过仔细研究后于1983年写成《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并将其送至陈云处,陈云反复阅读两遍后回信李先念,建议先请邓小平批阅再交至各常委批阅,并赞成将其存入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2]邓小平于1983年3月22日批示同意全件存档建议。西路军历史问题由此得到公正的评价。

四、坚持将党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陈云在研究党史以及党史理论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他经常借助党史研究阐释重大理论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统一,为促进党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陈云曾对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进行过结语,他指出:“要站得住脚,就得有群众。没有群众,地方虽大,离敌很远,也站不住;有了群众,地方虽小,离敌很近,可以站住。长征走了很多地方,都没站住脚,到了陕北才站住了,主要是那里群众发动起来了”。[3]这句话很好地论证了群众路线的意义所在。在结语历史经验过程中陈云也曾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探讨。1979年,他曾谈到计划经济体制存有很大的弊端,对此,他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地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4]

五、结语

在研究党史的过程中,陈云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面运用于其中,推进了他所在那个年代的党史研究进程,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曾经对毛泽东的评价、刘少奇等人的冤案平反、西路军的重评等问题的妥当处理,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党和国家的稳定团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关于“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的问题。在今后研究党史的过程中,若我们能学习陈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原则,把握时代主流与客观发展规律,秉笔直书,客观评判,那么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从而坚定人们对党的信念,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5(04).

[2]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3]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5.

[4]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陈云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实事求是
My plan for new term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实事求是”定乾坤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另一面的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