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艋舺》中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的融合

2016-11-25张冰洁

长江丛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融合

张冰洁



论《艋舺》中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的融合

张冰洁

【摘 要】广义的类型电影是指按照某种电影样式的标准化规定生产出来的,在形式上、风格、影像和主题上非常类似的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是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工业制作”,或者说是一种商业化生产的产物,它是生产者按照消费群体的口味精心制作的商品。

【关键词】《艋舺》 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 融合

一、《艋舺》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类型电影

广义的类型电影是指按照某种电影样式的标准化规定生产出来的,在形式上、风格、影像和主题上非常类似的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是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工业制作”,或者说是一种商业化生产的产物,它是生产者按照消费群体的口味精心制作的商品。类型片不仅是一种影片类型,更是一种生产的模式。本部影片涉及到了黑帮、爱情、友情等元素,特别是黑帮这一元素,使本片乍一看感觉好像是一部黑帮影片。在艋舺这块宝地,由庙口和后壁厝是两大势力分治。无论是Geta大仔领导的庙口帮,还是Masa大仔领导的后壁厝帮都是严密的组织。两个帮派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分配均衡,制裁消灭破坏本地区利益的团体和个人。看似正义的帮派建立初衷,却不乏从事着一些犯罪的行为。对于这个帮派团伙,影片中虽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刻画,相反却产生了一种观影的神秘感。

纵观整部影片,电影将艋舺塑造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在艋舺这块地方,庙口和后壁厝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犯罪组织,已经成为了一种类型电影的叙事环境和背景。不再是一定要出现的打杀、流血等的暴力镜头。可以看出本片确实包含着大量黑帮片的因素,然而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却并不能给影片受众已明确的黑帮类型影片的信息。

二、《艋舺》中的黑帮片类型

黑帮片最早形成于美国,黑帮片大都以强盗们的发迹史作为主要的情节线,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个人传记式的故事。与之相并行的线索则是黑帮们之间的帮派战争,这意味着他们的犯罪大多并不直接指向公众,而成为他们“自己的”或台湾社会的故事。这部影片还是未能走出这个类型惯用的手法的限制,还是突出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一种感慨。正如和尚在片尾说的那样:“这就是黑道。”昔日的好兄弟最后却不免兵戈相见,是为形势所迫。

从社会背景这个角度来说,本片的设定比较简单,本片中主要矛盾不强调社会与个人的冲突,在本片中警察并不是黑道的阻碍力量。而主题则是黑帮男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太子帮的恩怨是上一代恩怨的余波,而Geta、Masa和灰狼、文谦之间的恩怨,则是黑道之中为保持自身地位和发展、为道义责任所付出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片中Gate 和Masa不同意和灰狼合作而遭致伤害,而灰狼则是利用文谦和庙口的仇怨以达到获得艋舺地区的利益。

在总体风格的处理上,本片处理得比较浪漫有情调一些,在故事的前半段很有青春动感,而到故事的一半渐渐变得具有悲情主义色彩。打斗场景在本片出现的并不多,也不甚激烈。可以说故事在前半段和后半段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后半段就越来越显得沉郁、伤感,最后昔日的兄弟二死、一重伤、另外二个也身心摧残,好在最后的处理还比较浪漫,蚊子在死之前看到了樱花,看到了无论如何他们之间还是“混的是友谊,不是黑道”。

类型片可以说是对一部成功影片的复制,那么就自然会导致其他跟风者难以保证有较高的品质。在兼顾商业价值的同时,又不丧失艺术品质,导演钮承泽便在本片中做了尝试,把作者电影的元素有机地与商业类型片进行了融合。

三、《艋舺》是作者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有机融合

美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安德鲁·萨瑞斯提出衡量一个导演是否作者电影的标准是导演是否能够纯熟地驾驭电影技术、导演是否能够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中注入一贯的个人风格特征和导演是否能在平庸剧本中突破模式化仍然能在作品中感受到导演的激情和生命力。也就是说在导演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它所传递出的一种独特的情感思考。作者电影里应该有导演一贯的个人印记和思想情绪。

因为对于钮承泽来说票房不是一切,关键是要让观影人有所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要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影片所涵盖的深层含义。观众会期待类型的公式,但他们也需要新鲜感。导演可以稍加或大肆修改,但都须根据传统来改变。不论是传统或创新、老套或新奇,这些玩法对类型电影而言都是重要的。

全片的故事线索是这样的:1.蚊子转到新学校被狗孩仔欺负——2.志龙等人为蚊子报仇教训狗孩仔——3.蚊子与志龙等四人成立了太子帮——4.狗孩仔残害志龙女朋友——5.太子帮意外害死狗孩仔——6.和尚得知Geta砍父亲之手——7.和尚和外省帮结盟杀害了二位大仔——8.蚊子得知了一些真相——9.太子帮内部之战以及和外省帮之战。可以说第五个线索和第六个线索之间出现了情节的断裂,太子帮意外被害死之事对后面的故事没有产生绝对的直接影响,势必会出现一种情节上略微的断裂感,只不过这里我们说因果关系推动一个故事,使有动机的动作导致结果。

钮承泽说八十年代是他的回忆,而且钮承泽确实也有混过黑道。他把他的个人情感,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在第一个小时娓娓道来。钮承泽用他娴熟的驾驭电影技术,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电影中一贯的个人风格特征,感受到了他所想要表达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力。这段就是全片中最具有作者电影的段落了。虽然在这第一个小时,主人公身份的确立、故事的激励事件和动荡都刻画的不甚深刻,但却能让观众感受到艋舺的风土人情和太子帮之间牢固的友情。总的来说在这一段还是有一定的戏剧冲突的,这便使故事不至于乏味,故言之为作者电影和商业类型片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冰洁(1987-),女,满族,河南人,助教,成都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Judy’s&柏”融合餐厅
破次元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