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道统新探

2016-11-25周炽成

社会观察 2016年4期
关键词:道统荀子韩愈

文/周炽成

唐宋道统新探

文/周炽成

韩愈《原道》之道统众所周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孟故后,道统不传,韩愈未明说自己接上孟而可能有此暗示。北宋时道学兴起,程颢被人说成是接孟子的人,中断千年的道统被连上。后来,程子老师周敦颐和表叔张载也被列入道统中。再往后,朱熹又被认为接上周、程、张。至元明时代,从尧舜到朱的道统被广泛接受。本文拟讨论与上述众所周知之道统不同的道统:孟子后未中断,而是被荀扬王韩等延续着,其中不断有新人进和旧人出。唐宋道统多种多样,各种道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之关系。与前贤研究相比,本文特别关注几个问题:韩愈所说的道统是否只有一种版本?荀子等人在道统中的地位是如何演变的?道统的传人如何被增减?

容纳墨子、荀子、扬雄等的唐代道统

韩愈所言道统不是只有一种版本。与《原道》明确肯定孟子之后道统失传不同,其《读荀》事实上承认荀扬传道统。不是孟死道统不存,而是扬还存之。如问韩愈:“荀子存道统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荀“大醇”,“与孔子异者鲜”。荀扬都“大醇而小疵”,不因“小疵”而被排除在道统外。《读荀》的道统与《原道》的道统不同,这点几乎没有论者注意到。韩愈在《进学解》中对荀评价更高:“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荀卿守正,大论是弘……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他肯定荀在道统中的地位,认为他与孟不相上下,他们对传孔道有重要贡献。

韩愈还有容墨子之道统:“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读墨子》)既然儒墨同是尧舜,就可说两家都传尧舜之道。韩愈强调孔墨一致,而孔先墨后,就可说墨传孔。从尧舜汤武到孔墨荀孟,其接续之链条很明显,而把他们连起来的是道或德。墨与孔荀孟一样弘正道。

韩愈容纳墨、荀的道统,显示唐代道统说的多样性。下述其他人的道统说,更是如此。长孙无忌说:“姬孔发挥於前,荀孟抑扬於後。马郑迭进,成均之望郁兴;萧戴同升,石渠之业愈峻。历夷险其教不坠,经隆替其道弥尊。”(《全唐文》第六册,第1374页-1375页)周孔荀孟之后,还有马郑萧戴多人传经、传道。魏征说:“《周礼》,公旦所裁;《诗》、《书》,仲尼所述……荀孟陈之于前,董贾伸之于后。”(《全唐文》第二册,第1647页)这里可见周孔荀孟董贾的传道系统。杨倞说:“盖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之,所以胶固王道,至深至备……斯道竟不坠矣……荀孟有功于时政,尤所耽慕。”(王先谦:《荀子集解》,第51页)杨显示周孔荀孟一脉相承之王道。卢照邻说:“昔文王既没,道不在于兹乎!尼父克生,礼尽归于是矣。其后荀卿、孟子服儒者之褒衣。”(《卢照邻集校注》,第302页)卢显示的还是周孔荀孟之统,不过,“周”不是指周公,而是指周文王。

综观上述多样的唐代道统说,“周孔荀孟”和“游夏荀孟”最值得注意。在“周孔荀孟”和“游夏荀孟”中,均荀前孟后。就时间言,孟前荀后,“孟荀”才是自然之序。为何出现“荀孟”之序呢?最值得考虑的解释是:因荀子影响更大,故他被前置。汉唐一直存在的先荀后孟排序显示荀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后来影响深远的程朱道统排挤荀子,自元明起,这种地位逐渐被人淡忘。如果历史地考虑这种地位,并考虑前述大量的“周孔荀孟”和“游夏荀孟”的道统说,应该肯定:在韩愈那里,排挤荀子的道统版本很激进,不容易被时人接受,而承认荀子传道地位的道统则是平和的,容易被时人接受。“时人”当然是指唐人。下一部分可以看到,“时人”可以延伸至宋人,起码是北宋人。北宋道统说大部分还承认荀子的地位。

王通、韩愈进道统与宋代五贤、四贤

时间越往后,进入道统者越多。晚唐时王通(文中子)和韩愈被置于道统中。皮日休把文中子与孔孟相提并论,并明确指出他在道统上接孟,显示“孔、孟、荀、文中子、韩愈”的道统。文中子被尊,关键是因为韩愈被尊。在韩愈去世后,其影响不断扩大,地位不断上升,这与他学生众多而他们又很有势力有关。李汉、皇甫湜、孟郊、张籍、贾岛、刘义都是韩愈的学生或追随者。从社会背景来说,韩愈影响扩大而被要求纳入道统,可能与对治晚唐的藩镇割据等问题有关。韩愈当时可能被作为尊王攘夷的象征,人们希望强化此象征以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唐末列文中子与韩愈进道统的说法不算多,而宋初这类说法就很多,孙复、石介等都有这类说法。孙复和石介称孟荀杨王韩为“五贤”或“五贤人”。“五贤人”、“五贤”、“五子”等说法,在宋初比较常见,孔道辅、韩琪、张宗益等也有此类说法。

到北宋中后期,王通被很多人挤出道统,“五子”演变为“四子”,“五贤”演变为“四贤”:孟荀扬韩。人们发现王通的事迹被夸大甚至伪造,认为《文中子》是伪书。王通应该是在尊韩过程中被人挖出来的,那些人为抬高韩而以王为陪衬。不过,北宋中后期仍然有人把王通置于道统中,这些人也说“四子”,但其所指为孟子之后的荀扬王韩。他们与怀疑《文中子》是伪书的人不同,仍然相信它,相信王通。这些说法实际上是宋初“五子”说法的延续。加上孟子,“四子”就变成“五子”。

宋代的道统说,除前述容“五子”或“四子”的道统说之外,还有其他道统说:有柳宗元在其中的道统;有董仲舒在其中的道统;有贾谊、司马迁在其中的道统;有孔道辅在其中的道统;有欧阳修在其中的道统;有刘敞、王安石、曾巩、苏轼、秦观等在其中的道统,如此等等。

被挤出道统者

时间越后,被纳进道统者越多。与之相反的趋势也存在:时间越后,越有一些人被排挤出。荀子、扬雄最早被韩愈挤出道统,而韩愈本人又被宋人挤出道统。韩愈排挤荀扬的道统版本,在唐影响不大,在宋初也影响不大,而至北宋中期影响才大了一些。

唐末陆龟蒙以李斯反推荀子:通过批斯而批荀,由学生坏而推论老师不好,这种思路被北宋中后期把荀驱逐出道统者所继承。他们的依据,除斯坏外,还包括:攻击孟子;主张恶性;不知周公。李斯为荀弟子、《荀子》非孟而主张性恶,这些客观事实一直都有。以这些事实作为把荀排除在道统之外的“客观”根据的人,有什么“主观”目的呢?不同的人可能很不一样。通过抑荀而扬我应该是值得注意的目的。韩愈批评荀扬不能担当起传承道统的重任,暗示自己接上孟,不难看出韩愈凸显自我的勇气。北宋中后期把荀子挤出道统的人,或明或暗地持有自己或自己的师长、同道接孟子的想法。

由于荀子的巨大影响,把他挤出道统非易事。整个北宋年间,只是少数人这样做,但多数人不响应。这些少数人,除王安石、苏轼等人之外,还有二程等。二程明确地赞成韩愈排挤荀杨的道统版本,而反对他容纳两人的版本。不过,二程在北宋的影响并不大。到了南宋,由于朱熹等人的努力,他们的影响扩大,把荀子挤出道统的人也相对多起来,同时把扬雄挤出道统的人也多起来。当然,南宋仍有多种说法置荀于道统中。陆九渊所说的“五子”含荀子。比朱熹晚生的楼钥,不接受其排荀的道统。早于朱熹在武夷山讲学且被其肯定的胡寅,把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加入道统中,但仍然留荀在道统中。朱熹肯定二程直接孟子,把荀扬韩挤在道统外,但胡寅认为二程等不是直接孟子,而是接韩愈。晚于朱熹的真德秀在“继之以子思、孟子、荀况、董仲舒、扬雄、周敦颐之说”的话中也承认荀在道统中的地位。

始于晚唐之尊韩至宋初被孙复、石介等推到历史高点,然物极必反,北宋中期韩愈遭到多种批评。打通儒释的契嵩作《非韩》,矛头对准以本土固有道统反佛的韩愈。他批评韩愈以不合于礼和道的方式急于求仕,批评他先仁义而后道德的顺序和对儒家之道的理解之误……契嵩曾得到仁宗皇帝的肯定,其批评韩愈当时可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曾经很尊韩的欧阳修批评他“不异庸人”。司马光批评他写信给贵人求官。他与佛教人士如大颠等的交往,当然也受批评。韩愈自负于对道的追求和把握,而北宋中期的多位大家恰恰在这方面批评他。

承认荀扬在道统中地位的韩愈是温和的,而否认它的韩愈是激进的。温和与激进的韩愈均有重要影响。激进韩愈引出了更激进之后来者,他们超越韩愈而想直接孟子或者推出自己的师长、同道接之。历史上常有激进者被更激进者超越之情形,但没有前面的激进者就不会有后来的激进者。论者们一般只知激进韩愈,而未知温和韩愈,而温和韩愈的影响也很明显。含韩愈的“五贤”或“四贤”道统说,从宋初起一直延续至宋末,甚至延续到元明。由于朱熹《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教材,排挤荀扬韩的程朱道统从元代起影响越来越大,二程或二程老师周敦颐接孟子的说法得到广泛的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元明道统说只剩下一种。关于元明道统说的多样性,拟另文讨论之。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国学研究中心;摘自《哲学研究》2016年第3期;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荀学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编号:13BZX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道统荀子韩愈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经典语录
“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儒家学统的重建
儒家学统的重建
知识小词条
论《一代宗师》中的“道统”、 “政统”与“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