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的海南实践范例
——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支农模式探析

2016-11-25陈南威

今日海南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术员农信社小额

文|陈南威

普惠金融的海南实践范例
——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支农模式探析

文|陈南威

通过“一小通”模式的不断成熟完善,海南农信社普惠金融的努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海南农信社用实践证明,普惠金融是可以在市场化机制下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的。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但对大企业,明明人家不需要‘雨伞’,却还一直送上。这样的经营方式,最后肯定发展不起来!”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引用了加拿大小说家阿瑟·黑利《钱商》故事里的一段话。

大量的数据证明,给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可以带来社会效益和就业率提升,特别是在金融精准扶贫和脱贫上,这种雪中送炭的做法和意义要远远胜过帮扶一家大企业或者一项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世人瞩目,但不能回避的是,收入差距拉大产生了贫富悬殊,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普惠金融是惠及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赋予了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独特的优势。海南人口中60%为农民,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23.1%来自农业。对于农民而言,有资源、有市场,就是缺乏资金。围绕解决农民发展缺乏资金这一难题。9年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海南农信社”)迎难而上,以小额信贷作为海南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支点,进行了艰难而有益的探索。

迎难而上,开创普惠金融的海南道路

2007年,海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791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因如此,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农村金融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

对于海南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罗保铭洞若观火,下决心要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计划让普惠金融走入千家万户,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应。

2007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有“穷人银行家”之称的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受邀来海南传经送宝,罗保铭把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筹备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吴伟雄介绍给尤努斯,邀请尤努斯以海南省政府顾问的身份,分享格莱珉银行的经验,帮助和指导海南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小额信贷模式。罗保铭和尤努斯两人当即“拉钩约定”,确定了以小额信贷来推动海南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成立于2007年8月,之前与其他省区类似,海南农信社因资产质量差、不良率高而位列当地银行业末位,已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涉农小额贷款不良率过高,信贷员对农村小额贷款缺乏积极性,农民难以贷到款;同时农村客户诚信意识淡薄、拖欠严重,农村信用环境整体偏差。

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如何通过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是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农民在发展生产过程中,生产资金常常出现“失血”状态,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瓶颈。

小额贷款作为世界性的难题,难就难在贷款的户数多、单笔金额小、经营费率高、缺乏抵押物、还款风险大。海南农信社学习尤努斯精神,借鉴格莱珉方法,经过到孟加拉国实地考察小额信贷,并引进专家驻琼指导,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海南农信“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模式。这一产品引入了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的关键机制,同时结合海南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特点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探索精准扶贫的小贷技术改造

“全面小康,精准扶贫是关键;脱贫攻坚,金融支持是核心。我们从尤努斯身上学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一个理念:农民是最讲诚信的,这让我们坚定了推动普惠金融的信心和决心。”一生情系“三农”的吴伟雄被称为“泥腿子金融家”,在对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技术的本土化改造过程中,吴伟雄一直坚定这一理念。

在国际支农小额信贷技术的本土化过程中,省农信社进行创新改造,涉及技术引入、改造完善、综合服务三个环节。

在技术引入阶段,海南农信社运用格莱珉银行的小额信贷支农管理技术,开发12个小额信贷产品,组建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初步形成一套信贷培训流程。

2007年12月,由海南省政府和中国银监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小额信贷国际论坛”在海口举办,会上发布了“海口宣言”——把人人享有平等的融资权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2008年1月,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专家正式进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并在琼中营根镇两个自然村进行“格莱珉模式”小额信贷试点。其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中低收入农户,采取逐步提高授信额度、为诚信客户提供利率优惠等措施,为农户提供无抵押贷款;信贷员密切联系农户,全面深入了解农户信息;对农户进行不少于5天的金融知识教育,联保小组成员多由妇女组成。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的“琼中试点”表明,格莱珉银行的农村小额信贷技术是值得借鉴的。

在引入格莱珉小额信贷技术的基础上,海南农信社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本地化改造。主要包括:一是招聘农学相关专业大学生组成专业化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二是完善培训流程,提供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三是开发出本地化农村信贷产品;四是实行专营架构,于2009年6月在琼中设立小额信贷总部,实行事业部制,逐步将服务推广至其他市县;五是调低业务回报预期,降低农户信贷利率,切实让利给农户,形成良性互动;六是在政府贴息支持下,扩大支农小额信贷的覆盖面,惠及中低收入农户;七是建立与农户共命运、同发展的价值理念,针对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灾害多发等特点,围绕农户恢复生产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八是拓宽小额信贷技术员的成长空间,与基层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素质信贷员,既为全省农信社系统建立储备干部队伍,又为基层地方政府输送熟悉农村工作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从而为基层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提供比较理想的职业发展空间;九是实行“鱼咬尾”监督制度,每一名小额信贷技术员对其他信贷员实行单向监督,参与对方的信贷决策,承担责任并下放信贷决策审批权,提高审批效率。这些做法与国际微贷技术不同,与国内农信社系统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做法也有较大不同,但对于促进小额信贷支农的持续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完善小额信贷支农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海南农信社还围绕生产经营需求,探索出综合化支农服务机制: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主要做法有以下三项:一是以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为基础,为农户提供决策参考,并协调相关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帮助,服务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合作社、争取惠农政策、提供会计服务等。二是组建专家队伍,既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也有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员,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农、林、渔、牧方面的致富能手和“泥腿子”实用型农技人才,为农户提供技术、销售等支持和帮助。同时,根据农户反馈评价和满意度情况,对农业专家队伍进行激励和动态调整。三是与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联手,通过提供种子种苗、实行农产品包销方式,为具备劳动能力的中下层农户提供发展机会,帮助其尽快脱贫。

普惠金融要兼顾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

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普惠金融位列其中,目前来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的普惠金融,要克服的技术障碍还不小,同时还要兼顾发展速度和风险防控。在这方面,海南农信社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工作经验,归纳为“九专五交”机制。

(一)“九专”机制

1.成立专设机构。省联社设立小额信贷管理处,琼中农信社成立小额信贷总部,在海南18个市县成立20个小额信贷部,在202个乡镇成立小额信贷服务站,每站配备2-3名小额信贷技术员,构建覆盖全省乡镇的小额信贷服务网络。2.组建专业队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近600名大学生担任小额信贷技术员,这些年轻人经专业培训后,既有“服务三农”的情怀,又有专业基础作为积淀,一手给贷款,一手给技术,深受海南当地百姓欢迎,被称为“小额信贷童子军”,他们被省科技厅聘为科技特派员,同时还兼任中华职教社农民技术培训辅导员。3.创立专门文化。为维护农村信用环境并保持小额信贷队伍的纯洁性,海南农信社创立了一整套小额信贷企业文化。4.制定专项流程。首次贷款培训不少于5天,7天内发放到位,贷款实行“三包四挂”,即:包放、包管、包收,与工资、股金、风险金、职务升迁挂钩。5.开发专列产品。针对不同层次农户的资金需求,开发了小额信贷产品,提高贷款决策速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供便捷、实惠的信贷服务。其中包括“线上授信,线上用信”的“一小通”顺贷产品。6.实行专项贴息。根据《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为还款正常的贷款农户向政府申请贴息,减轻农户融资成本,通过政府贴息,有力撬动农民增收致富。7.开发专门系统。自主研发“一小通”小额信贷管控系统,建立E-POS便民金融服务网络,设立4998个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设有2个服务点。8.聘请专家团队。聘请包括中科院院士、农业技术专家、农村实用型人才,组成了约300人规模的“三农技术专家委员会”,践行“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的企业文化。9.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伤残互助金,由农户自愿按照贷款金额的3‰缴纳,对客户家庭提供伤亡救助,并提供重点大学助学金。互助金实行专户管理,每年在主流媒体进行费用收支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五交”机制

1.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2万元以下信用贷款,只要农民无负面清单,自愿组成3到5户联保小组,在接受小额信贷技术员不低于5天的培训之后,获得贷款是农民固有的权力,信贷员不得无故拒绝发放贷款。2.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实行小额信贷“诚信奖励金”制度,贷款利率由实收利率+诚信奖励金率两部分构成,诚信奖励金在客户还本付息后,根据还款诚信记录决定返回比例。3.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在薪酬方案中引入延期支付概念,收入与风险延迟相匹配。小额信贷技术员工资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年终效益工资。绩效工资按照所发放贷款收息20%发放,其中10%延迟发放,延迟发放部分取决于贷款归还情况。4.把贷款风险“防控权”交给信贷员。实行小额信贷技术员同级单向监督。例如,前述“鱼咬尾”监督机制,信贷员、审核人和审批人按比例承担责任、分享收益。5.把贷款“管理权”交给电脑。开发覆盖农户基本信息、贷款审批流程、贷后管理、贷款风险预警、信贷员管理等全流程的科技系统,管理农户贷款,降低人工成本,控制信贷风险。

这一机制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熟的产品营销体系、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助农增收渠道体系。解决了小额贷款无抵押、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小通”模式的不断成熟完善,海南农信社普惠金融的努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包括财政补贴也是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对贷款农民进行贴息。海南的实践证明,普惠金融是可以在市场化机制下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的。在帮助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也越来越稳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9年来,海南农信社对于诚信的虔诚信仰,成就了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2015年,全省农信社发放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54.41亿元,惠及9.46万户,其中发放农户小额贴息贷款44.02亿元,惠及6.75万户,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83.42%。自省联社成立至今年2月底,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户小额贷款211.58亿元,占我省农户贷款的60%以上,惠及6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0.9%,采集农户信息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5.3%。

靓丽的成绩换来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荣誉,仅以“一小通”小额信贷产品为例——2011年,“一小通”小额信贷产品被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授予年度“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奖”,被中国银监会授予“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2012年,“一小通”小额贷款管控系统荣获央行科技发展二等奖,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地方金融机构。H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猜你喜欢

技术员农信社小额
扶贫小额信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还款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不许撵他走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转运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
农信社放下“背包”农民怎么办?
他们出差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