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楚辞对李群玉诗歌创作的影响*

2016-11-25谢模楷

文学与文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神女楚辞屈原

谢模楷

论楚辞对李群玉诗歌创作的影响*

谢模楷

内容提要:屈宋及楚辞曾经深刻影响晚唐诗歌。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的诗歌创作,与楚辞有密切关系:第一,其诗歌较多使用楚辞语言。第二,一些诗歌吟咏或借用楚辞故事。第三,其登山临水和怀人寄远诗包含楚地风物。第四,其抒情诗歌中的楚辞意蕴。由楚辞对李群玉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可以窥探晚唐诗歌风貌之变的某些重要表现及成因。

楚辞李群玉诗歌影响

诗歌发展到晚唐,总体上呈现哀伤的风貌,这与楚辞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以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许浑而论,他们的诗歌创作都不同程度受到楚辞的影响。李群玉为湖南澧县人,存诗两百六十多首,今人羊春秋有辑注《李群玉诗集》。①李群玉:《李群玉诗集》,羊春秋辑注,岳麓书社,1987年。学界对李群玉诗歌创作多有研究,主要涉及到其生平探考、版本源流、诗歌艺术探讨等方面。本文拟重点考察晚唐诗人李群玉的诗歌所受到楚辞的影响,以见晚唐诗歌风貌之变在一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以及地域文化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一 对楚辞语言的吸收和使用

首先,李群玉诗歌对楚辞语言的直接使用,主要是具有意象或意境特征的语言,如《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楚辞中描写秋天景色的经典诗句,在李群玉诗歌创作中多次引用,如《湖中古愁》其一:“凉风西海来,直渡洞庭水。萧萧木叶下,白浪连天起。”诗中描写秋天的物象——凉风、洞庭、木叶,和《湘夫人》的描写如出一辙;类似的还有《投员外从公虞》:“依泊洞庭波,木叶忽已黄。”《早鸿》:“木落波浪动,南飞闻夜鸿。参差天汉雾,嘹唳明月风。”《游玉艺观》:“木落寒郊迥,烟开叠嶂明。片云盘鹤影,孤磬杂松声。”这些诗句中,“木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其次是水波,它们共同构成了秋天萧索和令人感伤的意境。

李群玉使用楚辞语言频率较高的,还有“兰”和“洲”。芳洲香草,是楚辞中常用的语言,如《离骚》:“朝搴陂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李群玉诗歌创作往往兰芳并列,洲渚对举,如《送萧馆之桂林》:“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渚。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江楼独酌怀从叔》:“芳意怅摇落,衡兰谢汀洲。”《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岳阳春晚》:“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寄韦秀才》:“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这些诗句中,兰象征高洁,洲表现孤寂,兰幽洲寂,共同构成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

李群玉直接使用楚辞语言最明显的,莫过于“降北渚”,这是楚辞独特的语言,出自《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唐诗中使用“北渚”的诗句颇多。①笔者利用北大《全唐诗》电子版检索,唐诗中用到“北渚”的诗句有41首。这些诗句往往赋予“北渚”有特定的意义,如“花开愁北渚”,“北渚不堪愁”,“那吟北渚愁”,“愁看北渚三湘远”,“北渚销魂望”,“烟含北渚遥”,“佳期来北渚”,“北渚平明法驾来”等等,这些意义的生成显然受到楚辞的影响。李群玉《湖中古愁》其三:“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几乎使用了楚辞成句,具有明显的楚辞特征。其他如《湖中故愁》其二:“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语出《东皇太一》:“奠桂兮椒浆。”《半醉》:“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语出《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洞庭风雨》其二:“羽化思乘鲤,山飘欲抃鳌。”语出《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这些诗句使用楚辞语言,主要集中在《九歌》的篇目,作者在洞庭湖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想到并运用与《九歌》相关的诗句。

其次,李群玉创作诗歌吸收楚辞语言,主要是对楚辞语言的化用或再创造。如《将之京国赠薛员外》:“澧浦一遗佩,郢南再悲秋。叫阍路既阻,浩荡怀灵修。”这四句诗化用了楚辞数篇诗句,《哀郢》:“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前两句合其意而用之;《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后两句合其意而用之。对楚辞语言重新创造与组合,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之中,抒发类似楚骚的情感,是李群玉吸收楚辞语言的集中体现。

李群玉诗歌吸收楚辞语言最典型的是“鴃鸣”,如《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年光东流水,浩叹伤羁心。酌桂烟屿晚,鴃鸣江草深。”此化用《离骚》:“恐鵜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叹灵鹫寺山榴》:“水蝶岩峰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杜鹃,即是鵜鴃,鵜鴃鸣叫,秋天到来,百草开始枯萎,此正化用《离骚》诗意,但表达的意义和《离骚》却有差别,《离骚》表达的是一种时不我待的心情,这里表明晚春的时令季节。

李群玉吸收楚辞语言,还表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如《晚莲》:“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涉江无可寄,幽恨竞如何?”楚客指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反言芰荷已枯,不能制作奇服了。另有《投员外从公虞》:“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昌?经术震浮荡,国风扫齐梁。”此化用《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作者自我举荐之意。

李群玉创作诗歌吸收和使用楚辞语言并不特别多。直接使用楚辞语言,主要集中在与洞庭湖有关的诗歌中,使用的楚辞语言主要有“木叶”、“水波”、“木兰”、“洲渚”,表达出一种孤独与感伤的意境;吸收和化用楚辞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楚辞原意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基本成为了自己的诗歌语言,如“鴃鸣”在李群玉诗中数次出现,都是预示晚春的季节。李群玉诗歌吸收和使用楚辞语言,主要在《九歌》与《离骚》篇中,它们缤纷的物象和丰富的情感,对李群玉诗歌意境和情境的营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歌咏或借用楚辞故事

李群玉诗歌吟咏楚辞故事,主要包括屈原、宋玉和湘夫人。屈原和宋玉是楚辞的主要作者,湘夫人是楚辞中重要的人物。李群玉诗歌吟咏他们的故事,根据他们的特征而有不同的表现。

吟咏屈原,主要是屈原投江的故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投汨罗以死。”②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59~60页。唐代诗人中有不少诗篇吟咏屈子投江故事,如吴筠《览古十四首》其五:“屈原沉湘流,厥戚咸自贻。”卢仝《感古四首》其二:“便欲激颓波,此事真徒劳。”李群玉《湖中古愁三首》:“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阳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唐代诗人吟咏屈原投江的故事,往往持批评和怀疑的态度,李群玉吟咏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倾向,但和唐代大多诗人一样,认同屈原幽怨的形象。①参见拙文《唐诗称引屈原的定量分析》,载《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吟咏宋玉,主要在于其创作的《高唐赋》和《神女赋》,赋中描写楚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故事。二赋并没有收集在通行《楚辞》文本中,但宋玉是楚辞的重要作者,历来又辞赋难分,二赋也明显具有楚辞的特点,李群玉诗歌创作较多吟咏他们的故事,如《宿巫山庙二首》其一:“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停舟十二峰峦下,幽佩仙香半夜闻。”其二:“庙闭春山晓月光,波声会合树苍苍。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两首诗是作者宿巫山庙所创作,描写楚王离开之后,神女惆怅寂寞的情景。李群玉诗歌中吟咏襄王神女较多,但多借之以吟咏他事,下文还有论述。这两首诗以神女楚王为吟咏主题,具有神奇迷离的楚辞色彩。

吟咏湘夫人,《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王逸曰:“尧用二女妻舜,有苗不服,舜往征之,二女从而不返,道死于沅湘之中,因为湘夫人也。”②李群玉创作诗歌对湘夫人屡有吟咏,主要表现在“题庙”系列,如《题二妃庙》:“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黄陵庙》:“小姑洲北蒲云边,二女涕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守,九嶷如黛隔湘川。”这两首诗都表现湘夫人对帝舜的杜鹃啼血的期盼,和《九歌》中的湘夫人形象大致相同,但又有一首《湘妃庙》:“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却从反面立论,言湘夫人不如放弃无谓的等待,去美丽的大自然,享受少女姹紫嫣红的生活。另有《湖中古愁三首》其三:“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天边九点黛,白骨迷处所。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万古一双魂,漂漂在烟雨。”吟咏二女的故事,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情感。

李群玉借用楚辞故事,也主要包括宋玉和屈原,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用典,而宋玉较屈原为多。借用屈原故事如《仙明洲口号》:“半浦夜歌闻荡桨,一星幽火照叉鱼。二年此处寻佳句,景物常输楚客书。”“楚客书”,即屈原楚辞创作,屈原在楚辞中曾对湘江的景物有所描写,如《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钱钟书评曰:“开后世写景之法门。”③钱钟书:《管锥篇》(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936页。李群玉借用屈原此事,以表达自己在仙明洲生活二年,曾经努力创作诗歌,描写湘江景物,而不能和屈原相比美。这只是一种婉转的写法,其真实意图在于表达自己生活在屈原故地,诗歌创作受到屈原楚辞的影响。

借用宋玉故事更多,主要内容多不出楚王巫山会神女之事,吟咏的主题则是多方面,如《醉后赠冯姬》:“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借楚王神女之事,写对爱情的向往。《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云雨无情难管领,任它别嫁楚襄王。”借楚王神女事情,劝慰情场失意人。《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领取和鸣好风景,石城花月送归乡。”郢梦,男女合欢之梦,用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祝福婚姻美满幸福。再如《九日》:“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借宋玉《九辩》和襄王神女事,抒发悲秋之情怀。《云安》:“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借楚王神女事,描写地域风土人情。

又如《送友人之巫峡》:“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彩毫飞白雪,不减郢中篇。”《送郑京昭之云安》:“君吟高唐赋,路过巫山渚。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两首送人之诗,被送者皆为文人,作者借巫山神女故事,歌颂友人的文采浪漫,并寄托美好祝愿。

李群玉创作诗歌吟咏或借用楚辞故事,以宋玉的襄王神女最多,这是因为李群玉怀才不遇的经历,和宋玉比较相似,襄王神女故事的艳情色彩,也容易弥补落魄诗人的颓废心情,这也是李群玉诗歌中颇有艳情诗的原因。吟咏湘夫人系列诗歌,具有明显的感伤色彩;而对屈原故事的吟咏,数量相对不多,这些都具有晚唐诗人的共同特征。李群玉诗歌创作频繁引入以宋玉为主的楚辞故事,可见屈宋及楚辞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在影响。

三 登山临水与怀人寄远诗中的楚地风物

楚辞中描写楚地风物,是其重要的特征。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①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94页。李群玉诗歌创作中有不少楚地风物的描绘,也是受到楚辞的影响。

李群玉描写楚地风物,主要在登山临水与怀人寄远诗中。如《秋登涔阳城二首》:“万户砧声水国秋,凉风吹起故乡愁。行人远望偏伤思,白浪清枫满北楼。”

涔阳,地名,《九歌·湘君》:“望涔阳之极浦。”洪兴祖补曰:“今澧州有涔阳浦。”李群玉所登正是澧州涔阳楼,“白浪清枫”为湖湘风物,《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描写同样的楚地风物。行人来此登楼,容易惹起思乡之情。又如《湖阔》:“楚色笼青草,秋月洗洞庭。夕霏生水寺,初月尽云汀。棹响来空阔,渔歌发杳冥。”《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遥想潘园里,琴尊兴转清。”这两首诗均为临洞庭湖所作,洞庭湖为楚地重要景物,楚辞里常有描写,如《湘君》:“架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洞庭湖似乎成为屈原的精神家园,李群玉诗歌反复描写洞庭景色,应源于一种和屈原相似的精神寄托。

登山临水往往与送别连在一起,宋玉《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送人远行又与故园山水相牵连,李群玉诗歌创作中有明显体现。如《送友人之巫峡》:“楚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送郑京昭之云安》:“楚水五月浪,轻舟入蘋烟。送君扬楫去,愁绝郢城篇。”《送客》:“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台。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这三首送别诗,作者选取的最主要的物象就是楚水、沅水,水流的奔腾不息,犹如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一路伴随孤独的远行者直到天涯。

李群玉创作的怀人寄远的诗歌,作为楚地风物的“楚水”,依然是重要的物象。如《醒起独酌怀友》:“摘花把酒弄秋芳,吴云楚水两茫茫。美人此夕不入梦,独宿高楼明月凉。”《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寄短书歌》:“骨肉萍蓬各天末,十度附书九不达。孤台冷眼无来人,楚水秦天莽空阔。翔雁横秋过洞庭,西风落日浪峥嵘。三年音信凝颦外,一曲哀歌白发生。”这三首怀人寄远之作,友人身处远方,作者分别选取对方所在地的物象为:吴云、秦云和秦天,选取故园的物象,都是“楚水”。两两对比,既见出空间的遥远,绵延不断的楚水,又象征来自故乡的绵延不断的思念。

除楚水外,李群玉创作诗歌运用的楚地风物较多为“湘浦”。《说文解字》:“浦,滨也。”即水边,“湘浦”和“楚水”属于同一性质的物象。楚辞也多处用到,如《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李群玉诗歌创作受到楚辞影响,如《寄长沙许侍御》:“竹斋琴酒欢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今日秋风满湘浦,只应搔首咏琼枝。”《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兰浦即澧浦,《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这两首诗歌,都通过“湘浦”的物象,寄托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情感。“湘浦”是友人离开的地方,和“楚水”相比,“湘浦”是凝固的思念。另有《湘阴江亭却寄友》:“湘岸初晴淑景迟,风光正是客愁时。幽花暮落骚人浦,芳草春深帝子祠。”羊春秋注曰:“骚人浦,屈原自沉的江畔。”骚人浦是楚地更为独特的风物,李群玉运用到诗歌中,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辛文房《唐才子传》:“夫澧浦,古骚人之国。屈平仕遭谮毁,不知所诉,心烦意乱,赋为《离骚》。……群玉继秉修能,翱翔大化,人不知而不恤,禄不及而不言。望涔阳之亡极,挹杜兰之绪馨,款君门以披怀,沾一命而潜退。风景满目,宁无愧于古人?故其格调清越,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度。”①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90年,第397页。李群玉在诗歌中描写楚地风物,因为其身处“骚人之国”,又有和屈原类似的经历,面对楚地“风景满目”,自然会向屈原和楚辞学习。李群玉描写的楚地风物,主要有楚水、湘浦、洞庭、沅水、清枫、荆台等,它们既有泛指,也有特指,基本上都和水有关。这些物象在楚辞中都有出现,李群玉把它们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蒙上一层楚辞的忧伤的色彩。

四 抒情诗歌中的楚辞意蕴

李群玉创作较多的抒情诗,或在表现手法上,或在情感倾向上,或在诗歌风格上,都不同程度呈现出楚骚的特征。周朴《吊李群玉》:“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揭示出李群玉抒情诗歌的楚辞意蕴。

楚辞中有一种典型的“错位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事物错位的铺陈,来抒发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如《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雀,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这种经典手法对后世有深刻影响,如贾谊《吊屈原赋》:“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谄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峤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冀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贾谊以楚辞的手法悼念屈原,错位的铺陈更加繁复。李群玉的抒情诗歌也用到这种表现手法,如《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骚雅道未丧,何忧名不彰?”通过巴歌、白雪,鲍肆、兰芳的错位对比,抒发作者的怀才不遇,且“鲍肆”语出东方朔《七谏·沉江》:“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又如《赠方处士兼以写别》:“鸾凤戢羽翼,骐骥在郊薮。”《投从叔》:“可惜出群蹄,毛焦久卧泥。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都明显受到楚辞这种表达手法的影响。

屈原早期创作《橘诵》,托物言志,既是颂橘,也是对自己崇高志向的抒发。李群玉虽说“放怀丘壑,吟咏性情”,②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569页。其实胸中颇有壮志,他的咏物诗歌,和屈原一样,寄托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如《骢马》:“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穆满不再活,无人昆阆骑。伯乐倘一见,应惊耳长垂。当思八荒外,逐日向瑶池。”《失鹤》:“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青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堕羽留片雪,雅操入孤琴。岂是笼中物,云萝更莫寻。”这两首诗,咏物抒情,寄托了作者的高远志向。又如《赠元绂》:“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各保芳坚性,宁忧霜霰侵。”以兰、松之“坚性”勉励友人,亦是自勉,反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另有《黄陵庙》:“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轻舟短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这首诗在李群玉“题湘妃庙”系列中较为独特,除了其民歌风味有似《九歌》之外,还蕴含了楚辞独特之意蕴,《唐三体诗评》曰:“结句是欲往从之而无由,亦《楚辞》求女之意。”①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577页。

李群玉的抒情诗歌,也有类似楚辞的“骚怨”情感。如《宵民》:“大雅无幽怨,宵民有爱憎。鲁侯天不遇,臧氏尔何能。惨惨心如虺,营营舌似蝇。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楚辞之“骚怨”,主要针对群小,如《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李群玉这首诗歌,明显是对小人之怨恨。联系李群玉无故离开长安,他应该遭受到了和屈原相似的经历。大概写于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诗《吾道》,也抒发了类似的骚怨情感,“吾道成微哂,时情付绝言。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轻重忧衡曲,妍媸虑镜昏。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时运不济,小人挡路,理想成空,李群玉抒发的情感和屈原基本一致,且群玉诗句“犬也吠何繁”,出自《怀沙》:“邑犬之所吠兮,吠所怪也。”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都具备楚骚意蕴。再如《雨夜呈长官》:“愁穷重于山,终日压人头。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海流。鳞翼俟风水,青云方阻修。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诗歌抒发的情感与《离骚》“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类似,又感叹时光流逝,容颜老去,这种情感在楚辞里经常出现,且“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海流”句,从《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使百草为之不芳”化出,“鳞翼俟风水,青云方阻修”句,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同质异构。

南宋诗人乐雷发《读李群玉诗集二首》其一:“捐玦江头弄钓钩,兰花杜若满芳洲。如何才子无骚思,只咏蔷薇与石榴。”乐氏认为李群玉诗歌缺乏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揭示了部分真相,李群玉诗歌确实没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系统,但不代表群玉诗歌就缺乏楚辞意蕴。“捐玦江头弄钓钩,兰花杜若满芳洲。”就表明了群玉诗歌明显的楚辞风貌。乐氏所举《蔷薇》与《石榴》两首诗,《石榴》前文已作论述。《临水蔷薇》:“堪爱复堪伤,无情不久长。浪摇千脸笑,风舞一丛芳。似濯文君锦,如窥汉女妆。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虽缺乏明显的比兴寄托,但“云雨”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典故,“何处寄馨香”,又来源于楚辞里常用的“折芳寄远”,如《山鬼》:“披石籣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可见李群玉诗歌创作与楚辞剪不断的关系。

李群玉《进诗表》自谓:“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②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93年,第8318页。从李群玉诗歌创作受到楚辞之影响,可以略窥晚唐诗歌风貌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晚唐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引用屈宋及其楚辞的内容大量增加,使他们的诗歌蒙上一层哀怨与感伤的色彩。作为湖湘诗人,李群玉自然对屈宋及楚辞感受更深,将楚地风物引入到其诗歌创作中,更加强了诗歌的楚骚风味。应该说,对于李群玉诗歌创作受到楚辞的影响,还可以就不同篇章、不同类型作具体细致分析,并由此途径加深对晚唐诗歌风貌演变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谢模楷,安庆师范大学副教授)

Influence of Chu Cion LiQunyu’s Poem s

Xie Mo-kai

The works of Qu Yuan and Song Yu and Chu C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Tang poetry.LiQunyu’s poem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hu Ci:the use ofmore language in his poetry,and some quotes and stories from Chu Ci,a large number of Chu style sceneries in Li’swater-mountain poems,and the lyric songs with Chu Ci flavors.Some of the importantmanifestations,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tyle of the later Tang poetry can be seen clearly from the influence of Chu Cion Li. Key words:Chu Ci;LiQunyu;Poetry;Influence

*本文为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楚辞及其经典阐释对唐诗的影响”(编号:sk2015A39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神女楚辞屈原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楚辞英译研究》评介
神女游
梦见屈原
《楚辞》中“饮食”类动词语义场分布浅析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亲近神女(组章)
屈原诗·天问
屈原送米
唐五代佛典音义引《楚辞章句》校勘举例
以《诗》释《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