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魂牵楹联志
2016-11-25赵殿文
●赵殿文
黑龙江肇源老年大学楹联班,在授课教师张希民先生的带动下,班里的老人们学楹联如痴如醉。他们每人都有一段惊人的写作故事。
退休干部王景发,年岁78。前几年老伴因病故去,一人呆在家里很孤独。前年秋天新加入老年楹联写作班,去年春天,一位老友给他介绍个后老伴,是乡下新站镇的,小他6岁,是个退休教师,在乡镇有楼房,自己一人生活,条件不错,要求王景发到女方处一起生活即可,什么都不要。俩人都有文化,情投意合,双方子女大力支持,可说门当户对。就在定好日子要结婚的前几天,王景发思想起了斗争,乡下没有楹联写作学习班,自己这个写作“新兵”,刚入门,就此中断,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想来想去,为了楹联,一咬牙决定:婚不结了,老伴不娶了。非常难为情地向未婚老伴说告别了……这正是:
乡下无缘,忍痛割情抛旧念;
城中有爱,寻欢作乐恋楹联。
退休老人李长义,79岁。爱好书法,后学楹联写作,家住码头,离县城8里多地,每天骑自行车到老年大学楹联班参加学习,一条腿还有点毛病,特别痴迷楹联,现任老年大学楹联班班长,为了写好楹联,去年夏天,有一次他自己在家里写楹联已是深夜12点多钟,可他忘记了是黑天半夜,骑上自行车来到张希民老师家敲门进屋,请张老师帮修改楹联,张老师开灯起床,耐心细致讲解并修改。楹联改好后,这时东方天边已露出了鱼肚白,拂晓后李长义回到了自己家。这正是:
半夜敲门,虚心求得及时雨;
清晨送客,诚意迎来满目霞。
退休干部杨柏森,70岁。家住乡下茂兴古驿站,满头白发,热爱楹联。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楹联事业后继有人,他觉得楹联应从青少年抓起。8年前他和驿站所在地茂兴中学取得联系,经常免费给学生讲楹联课。在他的指导帮助下,不少同学的楹联已在《黑龙江联坛》、《铁人楹联》、《肇源联苑》上发表。为鼓励同学写作,他自掏腰包300多元,买日记本、笔、证书等奖品,奖给同学。使学生写楹联热情高涨。这正是:
沥血呕心,身驻校园培桃育李;
感怀圆梦,情钟国粹授业传经。
退休干部赵静,72岁。当过教师,有文化功底,除了参加楹联班学习以外,每天晚间学习楹联知识,构思作品。夜深了躺在床上,枕头旁边放上本和笔,还有一个手电筒,随时想起来用手电照亮就写到本上,这样不开电灯,还不影响其他人睡觉。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楹联作品在国家、省、地、县报刊上多次发表。有人戏说他这是“床上功夫”,这种功夫值得提倡。尤其是人年老了记忆力减退,想起来随时随地记下来,帮助特别大。这正是:
床上功夫可赞;
学习毅力极佳。
前不久,73岁的张希民老师荣升为黑龙江肇源老年大学校长。张老师写作50年如一日,热爱楹联,如痴如醉。一生平易,不显锋芒,耕耘默默,收获多多,桃李满天下。鲜花、掌声、证书面前从不骄傲,依旧勤奋创作。这正是:
老树发新枝,再借春光扬雅韵;
宝刀磨利刃,好凭壮志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