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气无用论(上)

2016-11-25鲍尔吉原野

东方剑 2016年5期
关键词:讲道理柱子冲动

◆ 鲍尔吉·原野



五彩文苑

脾气无用论(上)

◆ 鲍尔吉·原野

以正义的名义生气

生气的人可分成两种(不止两种,先这么说着)。一种是他找气。气是啥?是世间一切事物。他见到之后在肚子里演变为气。这样的人我见过。修路,他不高兴,说出行不方便;不修路,他更不高兴,说坑坑洼洼。这样的人器量小,拿生气当呼吸那么使用。

第二种人是气找他。此话怎讲?说这一种人追求完美,对自己严格,接近于好人,但他们最大的毛病是讲道理。“毛病”是对身体而言,而不针对道义。讲道理讲不通而生的气,叫气找他。为什么这样说?道理是在心中遵守的准则,是开悟的钥匙,它不可“讲”,不可说服别人。“讲”是分辨是非,谁讲谁糊涂,越讲越生气。道理好比江心石矶。盛水期,说江心有矶谁都不信,别讲。枯水期它自然露出来。所以说,不要“讲”道理,让事实说话。

如果不了解人情世故,以吃河豚的精神去讲道理,其结果就是生气。有正义感的人生气不同于苟且之人生气,生则生大气,最伤身体。

我劝所有企图讲道理的人放弃这一企图,向天地学习沉默。天地每天办昼夜转变的大事,不言;每年办四季转换的大事,亦不言。孔子当年察觉自己话说多了,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办大事的都不爱讲话,也没时间讲道理。

爱讲道理的人出于一个原因:把道理告诉别人。

不接受道理的人出于三种原因。

1.他心里明白,装糊涂,瞎打岔,故意气你。

2.他真不明白。我在百鸟公园跑步,被人拦住,问我,地球到底是不是圆的?此人诚恳、迫切,无精神病迹象。如果我告诉他地球是圆的就别想脱身,就要说明并证明地球真是圆的,我没这个能耐。

3.他不把道理当公理,拿扁捏圆,为己所用。只要这个道理不利于他,就决不接受。

正直与聪明的人如果爱生气,是天下最大的浪费,好比拿灵芝与狗屎对决,胜负都不值得。

正直的人所生的气以正义的名义而生。然而世上没有一件事可以成为生气的理由,生气无补于任何事。邓小平是何等高明人,说“不争论是我的发明”。这是对愚昧与奸诈的最大鄙夷,最终让事实说话。

以正义的名义生气,对正义也无补。正义得以畅行,首先决定于社会制度,它是几代、几十代人一点点争来的,与生气无关。

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寒暑饥饱酒色均致病,伤身最狠莫过于“怒”。一寒一暑只致一病,怒致百病。佛家教义也是爱生的,教人先治“嗔”。说“一念嗔心起,十万障门开”。心不制怒,其行不远。

拆自己的台

上帝造好人类之后,开始保持沉默。世间似乎没有任何渠道传过来上帝对人的评价。上帝可能不愿意说,也许说不过来,人太多。张三李四,这是中国人;约翰汤姆,英美人。名后缀温是缅甸人,缀尼是意大利人,维奇是塞尔维亚人,库是罗马尼亚人。上帝记不住,就像他听不清周杰伦在唱什么,分不清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上帝观人之成败并做一小结的话,或许说,人之败不在文化深浅,用功深浅,智力深浅,一半败在自己的脾气上。

现代人强调学历,忽略修养。一人即使念100个大学,学到的是工具而非人生。西方王室成员确有念十五个大学的,他们没事干。工具如李逵之板斧,大姑娘之绣花针,是人力人意的巨化细化。工具不是人。

工具没有品格,也不会给人带来品格。然而人做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品格,譬如耐心、真诚、勇敢。工具在品格的指引下能让人做一点事情。

人生样样都好,有一处遗憾是爱拆自己的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自己拆自己的台。拆台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拆了之后爱以英雄自命,拆过了以为是别人所拆,拆一回不够要拆个精光。

这一件事叫“发脾气”。

发脾气没什么科技含量,人刚生下来握拳哭啼,表示要发脾气了。而后长大成人,带着一腔脾气游走四方。

有人视脾气为大敌,锁之心底。有人把脾气看成豪杰标签,像喷嚏一样时不时打一下,求痛快。如果为官,脾气发过之后,众人虽诺诺,但没一个人不在心里骂他。孟子言: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故而,古人把修养放在学问前面。没修养,学问再好也没用。按现在说法,学问,包括博士技能都是学来的,属于意识层面。而脾气是养来的,属无意识层面,它专门跟意识作对、拆台。

一般说,发一发脾气显得有个性,也有人喝彩。发脾气之前,也占着一点理。但脾气出笼,什么都化为乌有。

人最难得的不是能力而在修养。修养最难的是磨炼脾气,百炼钢化绕指柔。能“耐”住烦,难于上青天,而成功是耐出来的。有正义感,有良知,甚至有脾气而自制,人生可能已经成功了一多半,剩下一半,不过读读书,做做事而已。

不光做事,连养生都与修养相关,《中庸》称:“大德必享其寿”,是一回事。

船的事情

有一个人,比如他叫二柱子,行舟于河上。风生浪起,天昏暗,二柱子有点紧张。这时,上游一只船直冲过来。二柱子大喊,让对方变方向。船不管,越行越近,相撞。二柱子的船侥幸没被撞翻,他不禁大骂对方船主:你瞎了眼吗?再定睛看,船上无人,缆绳断了,是漂来的空舟。二柱子不禁大笑。

片断间,先骂后笑,见出人心的不稳定。

如果说,二柱子骂的是撞船这件事,为什么又要笑呢?如果说二柱子笑的是船上无人,船已被撞了,如何笑得出来呢?

一样的事实与结局,既可以怒,也可以悦。不一定受到伤害就一定要生气,也不一定升官发财才喜悦。这是说,人的情绪的形成,不一定和外界有必然的联系,更多的取决于自己。所谓“境由心生”。

也许,二柱子发笑,是看到了一种喜剧效果,船上无人,如何“瞎了眼”呢?如果船上有人,而此人无法控制这条船,就骂得其所么?骂与笑一样,都于事无补,但笑的姿态更超越一些。

也许二柱子笑自己,自己可笑。人所做的可笑的事情,多半发生在发怒之时,但不是自己笑,是别人。

别人的笑是对这件事情所做的价值判断,即发怒值与不值。发笑的意思是不值,是发怒的人小题大做,是气量狭小,是缺乏力量。见到这么一个渺小的人,观者不自觉地笑了出来。

发怒的人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理由愤怒。其实,在真正的打击面前,人不见得愤怒,往往悲伤。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向牧师忏悔,认为自己大体上算一个好人,但常常发火。

“发火?”牧师问,“这成了你的习惯吗?”

“是的。”忏悔的人回答。

“那么,请你发个火给我看一看。”

这个人很为难,笑了,说发不出来。

牧师说:“如果发火真成了你的习惯,就能够想发就发。如果发不出来,就证明它不属于你。不是你的东西,你还留着干嘛?”

此人默然而退。

弗洛依德说:“服从性和攻击性是人的性格中的两种基本的力量。”而文明的含义之一,是把攻击变为服从,服从于对人的尊重。

冲动的哲学

冲动的人冲动时,感觉自己身上弥漫着悲剧气氛,因而有英雄色彩——古典美学认为悲剧最适合塑造英雄。他们在冲动中,有大段独白(争吵)、动作(摔门、踢凳子)、孤独(无人同情)、胸脯起伏(呼吸急促)。这些情态使他产生戏剧的感受,有点像英雄,是否正义另说。也可说找到一点塑造英雄的感受。于是,悲剧诞生了。

继续用古典美学研究一下冲动人。

美学说,当人物面临命运和时代的巨大冲突选择毁灭的时候,接近于崇高。美好的东西在观众面前一点点沉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点点分离(霸王别姬),观众顿足、叹息、拭泪,这叫美,黑格尔称之为崇高美。

而我所见到(常常见到)的悲剧是冲动人为鸡毛蒜皮的事光火,唱念做打可比霸王李尔王。这些事如果拿到舞台上演,是喜剧。人物越冲动台下的观众越爆笑,直至直不起腰。

冲动人动因是什么?他们有表演癖(酷爱悲剧)?心胸狭隘?过于自尊或自私?

都有。首先说,他们心田的土层薄,属于往花盆浇水,没浇半壶就往下漏那种。土里沙粒石子多,不存水,也没什么营养,长不出好植物。

冲动人表面上重视自尊,其实他们始终没整明白自尊是什么。假如自尊可以定义为自我人格与形象的维护,发怒已破坏了形象,乃不尊。而什么叫人格维护,这分怎么看?阿Q头上有癞,造成秃头。由于“自尊心”炽旺,他禁止别人使用“光、亮”等词语。假如一人名赵小光,“光”字在阿Q面前是不可以喊出口的,要改成“赵小明”。类似的表现刚好是人格不健全。

冲动者对尊严的定义和别人不接轨。我见一个人在聚会中生怒,事后得知,怒在别人没给他让座。我回家查《辞海》与《韦伯小百科全书》之“尊严”条目,定义里没见“让座”。可见此标准是他单方面制订的,别人不知情。有人不许别人说他胖,不许认为他牙不好,不许发现她割了双眼皮,不许议论他作为一个著名歌手音域唱不了完整的八度,不许问他籍贯,不许提他大专毕业。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之外,冲动人暗中制订了许多条文,强迫别人遵守,否则就冲动。

冲动的人比较自私,比如把小便宜当成大事。占则喜,不占则怒。

冲动有惯性。像一切事物都有惯性一样,冲动的人一生不是冲动一次,而是无穷动。当他冲动之际,人们规避退缩,冲动人得意:怕了是不是?下回还用这招儿。

当代的西方医学文献对冲动人格很宽容,从化学激素、微量元素,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与维生素B之多少来解释冲动。而在中国人看来,人应该有修养,应放开心胸,否则搁到去甲肾上腺素与B6的大缸里泡一个月也没用。

有人觉得冲动人不讲理。其实他们讲理,但只讲自己的一套道理。有时候,听他们讲理都听不懂,可见不是公理。

当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万事万物都围绕他旋转的时候,他一定会讲歪理,会冲动,会鱼死网破。因此说,冲动不在脾气,在价值观。

激烈之谓丑

所谓激烈,只应存在于戏剧学院的表演课,或动物园猴群的厮打当中。日常生活,人用不着激烈。

激烈是一个人内心的内存太小,装不下太多的东西,尤其装不下和自己不相同的意见、观点。像不结实的口袋装小米会撒一道儿,激烈的人爱“漏”。

“激烈”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顺耳,甚至有些悲壮。它的同义词其实是大动肝火、暴跳如雷,还有小题大做和气急败坏。

激烈作为一种存在,适合演员表演。规定剧情包括:就义前的刑场演说、公司倒闭、被朋友出卖、发现自己的家被敌人占领并点火焚烧、女友不断和他人订婚。

别相信激烈的人就是正直的人。正直更多的时候和人道主义结伴而行,安详而尊重他人。激烈是力量,安详是更大的力量。

激烈者往往不具备长远的眼光。邓小平说:“不争论是我的发明。”与其激烈,不如用时间和事实回答对方。

激烈的人容易后悔。悔在曾以巨大的力量处理一件小事。如同举刀十里追杀一只蚊子。激烈之后,如果不悔,他必在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坚持错误。

激烈导致讲歪理,导致胡搅蛮缠。文革中,一位中国外交官在联大会议痛骂另一个国家(苏联):“当我们的祖先修长城的时候,你们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很激烈,但这是骂街,离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太远。

激烈不等于就是英雄。虽然人在激烈之时的语调、手势、眉毛有点像英雄,这只是在话剧里面。生活中有人譬如文革时的造反派作恶事的时候,其语调、手势、眉毛也显得义正辞严、气势凛然、滔滔不绝。这些情况和良知没有直接的联系。

说到人的修养,是说人用很大的气力迫使自己做一些事和不做一些事,是说隐忍,说克己,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没说怎样激烈。

遇到激烈的人,要离他远点。至少在他激烈的时候离远点,就像远离酒精、鞭炮、火药、硫酸、香蕉水、雷管一样(参见火车站候车大厅布告)。

激烈的人伤自己。从呼吸、脉搏、内分泌等项指标观察,激烈的人相当于参加了铁饼、撑杆跳和五千公尺长跑各项运动的总和。

现在流行DV,激烈人宜随身携带DV,激烈时请人抓拍,回家观赏。观一己青筋状态、目眦尽裂状态、唾沫星子状态、用词与音色状态,看还像不像自个儿。

谁都说秦兵马俑好看,宽和、自信、泰然,然而并不激烈。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讲道理柱子冲动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讲道理”的面包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观察:长廊和柱子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讲理的八大戒律
冲动
讲道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