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转型思考

2016-11-25

电影新作 2016年4期
关键词:价值创作

贾 森 陈 丹

文化产业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转型思考

贾 森 陈 丹

进入到文化产业时代,中国电影在产业市场和文化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电影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电影批评,在进入产业时代后无论是批评的主体、分类和影响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促成电影批评的价值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产业价值、反馈价值、商业伦理价值成为电影批评在文化产业时代的新要求。

电影产业 电影批评 反馈价值 价值转型

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影产业法》),这一法令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规范化的产业时代。《电影产业法》将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电影投资,影院建设,电影的价值追求等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规定,垂直整合了关于电影产业的必要环节。在此语境下,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电影工业基础还是电影市场容量,中国电影都将趁着现在的发展态势更加快速的扩张。而一直被电影市场冷落的电影批评也应该回到电影产业的视野,思考和寻找重新发声与产生价值的道路。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发出电影批评的声音,如何建立起融合电影产业的新型电影批评模式,如何树立起正确的电影批评产业价值观等,都是摆在当前中国电影批评面前的问题。

自新时期来,中国电影批评的发展历史就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脉络样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演进,在不同的时期,电影批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诉求。在这期间交织着热烈的呼喊与沉默的缺席,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消解,从严肃的理论探讨到自媒体时代的娱乐戏说。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艺界掀起了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摒弃了在文革中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标准。中国电影批评也迎来了评价标准和批评理论全面革新,一大批电影理论家和创作人员努力探讨电影本体和批评主体,寻求可以依凭的理论和方法。出现了“电影和戏剧的离婚”、“电影语言现代化”、丢掉戏剧的拐杖”等理论观点。这一时期,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在电影批评百家争鸣的场域带动下,80年代的电影创作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与商品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电影批评与中国电影市场改革开始紧密地联系起来,电影批评从自发性的理论探讨向多元化的外部延伸,并广泛地接受西方电影批评的新思想,电影批评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格局,其价值诉求也从电影理论本身向更加独立的批评本身转变。但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的阵痛期让电影批评也走进了历史低谷。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电影市场改革进程加快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而存在了,它还是一种“可经营的文化产业”,电影已经从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品范畴进入到了一个经济学的话语里。纵观中国电影新世纪以来的变化,一系列的大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路径。自2003年中国电影启动产业化改革以来,在电影产业的各项指标上都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2015年年度票房440亿元,观影人次到达12.6亿人次,电影院达到8300多家,银幕数3万多块。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中国电影,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进入到文化产业时代,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巨大的产业经济获益上和工业发展上,整个电影的生态圈都进行了全面的变革。电影批评也在产业化背景下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才使得电影批评的价值也发生了转移。

首先是电影批评的主体从以前的文化精英阶层为主导转向普通大众广泛参与,形成了电影创作者、电影研究者、电影观众三个主要的批评群体。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进入电影批评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到了人人都可参与的程度。“批评主体逐渐由政府官员和专家、批评家等精英知识分子转向了普通网民和草根影迷,影评的主要传播媒体也由过去的专业学术刊物、报纸等平面纸质媒体转移到以互联网的专业频道、BBS论坛、博客、微博、视频、播客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上”。①电影观众作为电影接受中最主要的参与对象,让他们成为可以发声的电影批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电影批评的平民化和普及化。而事实也证明,广大观众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技术积极参与电影批评,对电影产业的正面促进意义是非凡的。

其次,电影批评的功能指向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多元化。电影批评的功能主要有电影文化导向功能,审美提升功能,创作指导功能,交流功能,意义阐释功能等方面。而随着电影文化产业属性的提升,电影批评的功能指向也变得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功能指向之外,电影批评的营销功能、反馈功能都逐渐成为产业价值要求下必须具备的要素。

最后,电影批评主体的话语权影响力发生偏转。在电影批评还处于精英文化时期,电影批评的价值更多是倾向于学术理论探讨,是对电影语言、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等理论的分析研究。上文提到的80、90年代,就是我国电影理论拓展的重要时期,电影批评不仅仅是作为电影的解读,更是电影哲学的体现,电影批评在理论阵地的话语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但同时,此时的电影批评也是远离大众的,专业性电影批评无法与大众话语有效地沟通交流。进入到文化产业时代,网络评论的出现极大地消解了专业学术理论批评的权威性,并且网络批评的随意性、娱乐性、贴近性更容易占领电影批评的大众阵地。所以,当下的现实情况是学院派的学术批评日渐式微,网络批评成为全民狂欢。网络批评凭借其庞大的评论主体,营造了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批评场域,并且能够真正对产业市场和社会文化产生最显著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电影产业的发展要求让中国电影批评的价值面临新的解释。目前,在学界已有的研究中,电影批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层面:电影批评对电影观众的价值,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者的价值,电影批评对社会文化的价值。电影批评的这几种价值都是在满足不同主体时所体现出来的,对于电影观众来说,电影批评在意义阐释和自我认知价值上是主要的;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电影批评是引导创作的重要途径;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电影批评能够提升审美水平,引导和建立主流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电影批评的主要价值取向。然而,随着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时代,电影格局焕然一新。电影批评的价值属性在原有价值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产生了新的价值取向,其中产业价值、反馈价值、商业伦理价值是当下中国电影批评市场价值的主要方面。

电影批评是具有产业价值的,特别是在网络批评时代,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更加的凸显,主要体现是在电影营销上。网络批评的零门槛进入,让“人人都是评论家,人人都是宣传员”,网络具有的便捷性、广泛辐射面、众多参与者能够迅速地形成舆论热点,达到人际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而通过电影批评营造的舆论场早已经成为电影宣传的重要途径。2012年,徐峥执导的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获得近13亿票房,创下多项纪录,并打败了众多好莱坞电影。《泰囧》的成功除了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艺术水准之外,一时间所有的公众媒体和网络平台都对这部电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让电影在长时间里都处于舆论的中心点,通过电影评论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在2015年7月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同样也是因为电影批评的推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国产动画电影在上映之初并不被人看好,但就在上映的几周之内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许多看过电影的观众自发地在网络上对本片进行评价和推荐。电影批评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网络评论平台的出现,打破了电影批评的神秘感和高高在上的姿态,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了电影批评活动中,达到了受众影响更多的受众的效果。但是,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的出现证明了电影批评的产业化之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批评网络化的催生下,人情批评、商业炒作等消极现象不断出现,降低了批评的有效性、严肃性、学术性。”②电影批评被市场营销所捆绑,完全抛开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平和价值,利用广大观众的逆反好奇心理,对电影话题进行炒作,用商业手段来欺骗和诱导观众,造成了“评分越差,票房越高”的现象。例如由青年导演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影片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所有的评论家包括网络批评都对影片毫不留情地进行批判,但令人意外的是,恰恰就是在这一片骂声中,《小时代》的票房不降反升,4部电影都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成绩。除此之外,网络批评对批评对象的选取有明显的分别,商业类型电影永远是网络批评的宠儿,而艺术片大多数情况下在网络批评领域是缺席沉默的。这也让许多优秀的艺术电影在市场上铩羽而归,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要让电影批评更多地观照艺术电影,通过对艺术电影的评论,引导观众正视艺术电影的问题,这也是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体现。

《小时代》剧照

在文化产业时代,电影批评还具有反馈价值。反馈价值是建立在电影产业“制作—发行—放映”流程基础之上的。电影批评的反馈价值与指导电影创作价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产业语境下又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一些国家在放映环节后还有一个评价的体系,即“制作—发行—放映—评价”。在美国的电影工业体系中,电影批评是电影工业中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大电影公司都有专门负责电影评价的机构,在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后搜集各方对电影的评价结果,并将结果汇总到电影制片方,再由制片方将电影评价意见分析汇总提交给创作部门,创作部门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决定下部电影的取舍和调整,几乎是按照观众的要求来进行电影创作。而在美国还有大批的媒体有固定的电影批评专栏,比如《时代》《纽约时报》《纽约客》《芝加哥太阳报》等,电影批评与电影工业是高度融合的,所以我们看到了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竞争力,这与美国电影公司非常清楚观众需求是分不开的。

而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依然还是停留在“制作—发行—放行”传统模式上,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是一条单向性的结构,电影放映的完成标志着电影流程的结束,创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相互之间联系和影响并不明显。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封闭的模型,让电影创作处于了一个听不见观众心声、看不见市场走向、摸不到时代脉搏的尴尬境地。就拿2015年的电影数据来说,全年生产了686部电影,上映的有328部,上映率为47.8%。而在全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不到8%获利或者持平,剩下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电影市场把握不准,二是电影质量不高。电影市场把握不准的表现最主要的是类型创作跟风严重,例如自青春爱情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不错成绩之后,越来越多的青春爱情电影被创作出来,近两年来,青春爱情类型电影年生产数量到了31.1%比例,成为电影类型创作中最大的构成,但是其中大量电影题材重复,情节雷同,档期空间拥挤。而电影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严峻,伴随着电影类型创作跟风现象严重,电影艺术水平也难以得到保证。所以,“生产—发行—放映—反馈”是电影生产环节的完整链条,缺失的反馈评价环节对电影市场是有影响的。只有真正的建立了反馈机制,才能让电影批评真正的发挥指导创作的功能。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任何数据都能转化成经济效益,而这些数据就是电影市场的风向标。在当今电影市场上,任何新的现象出现都不足为奇,IP电影,粉丝电影,定制电影,网游电影等等,这些电影类型都是面向一部分观众量身定做的电影类型,就是因为反馈机制的介入,让电影公司有明确的制片方向,有针对性地面对受众进行内容定制。所以,反馈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反馈机制就是在进行产业生产。

当中国电影进入到产业化时代后,随着商业属性的放大,各种问题也相继暴露了出来。在电影创作层面,“市场迎合主义”与“超稳定美学”大行其道,追求市场盈利成为电影最直接的目标,大量粗制滥造、翻版克隆、格调不高的电影被创作出来;而在电影批评层面,许多批评家“对这类胡编乱造,以娱乐感官、娱乐好奇心、满足观众窥视欲为主要目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不屑置评。”而“网络已经成为虚张声势、发泄不良情绪的垃圾场,夸张、讽刺、漫骂不绝于耳,与评论的公正、说理相距甚远。”③主流电影批评集体“失声”,网络批评无序是当下中国电影批评最明显的表象。并且电影批评也出现了被市场捆绑的现象,红包影评、网络水军、舆论炒作等层出不穷。在票房和产量等飘红的数字面前,所有人都坚信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的隐患却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像是泰坦尼克号撞上的冰山一样,如果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势必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商业伦理能否发挥有效的作用,关乎中国电影市场能否健康地运转。而商业伦理的建立与电影批评有密切的关系。电影批评不仅仅是对电影文本进行的分析探讨,它同样应该担负起监督和促进的功能。正因为电影批评反馈价值对电影生产的巨大影响力,电影批评更应该树立起伦理价值意识。反馈价值的大小是与反馈内容水平高低呈正比的,只有质量高、信息量大、信息准确、价值观念正确的反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才能在指导电影创作中发挥效力。中国电影商业伦理的建立,就是参与电影“生产—发行—放映—反馈”中各个层面的主体,都能够遵守商业伦理的底线,自觉地维护中国电影市场秩序,自觉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创作,遵守人类共有的商业伦理规范和伦理秩序。“通过商业伦理自觉和道德规范约束,努力自觉地去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中华民族的影视文化水准,以高雅的东方气质、独特的中华民族品味、蕴含中国精神以及中国核心利益和价值、多样的电影风格和电影流派走向世界,增强主流电影的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④

这是电影大发展的时代,是中国电影和电影批评最好的时代。电影批评作为整个电影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进入文化产业时代后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功能,这是电影产业化市场的自身需求,同时也是电影批评价值功能与时俱进的体现。电影批评在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仍需要经过文化和市场的检验、筛选、淘汰和完善,才能够让电影批评的产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且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石川.草根的狂欢:当下影评失序现象透析.文艺研究[J],2010(6).

②林琳.电影艺术批评的使命与担当.中国艺术报[N],2015.05.15.

③章柏青.电影批评: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电影批评30年的演进与嬗变.当代电影[J],2008.12.

④袁智忠、贾森.中国主流电影的商业伦理危机.电影艺术[J],2014.3.

贾森,长江师范学院教师。

陈丹,长江师范学院教师。

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青年科研项目“文化产业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的学术性转型与建构”(项目编号:2014QN004)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创作
Jazz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创作心得
消闲(创作谈)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