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日月山

2016-11-24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吐蕃

日月山在群山环绕中透出一个隘口,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交马赤岭”——中原和吐蕃的使者,必须在此换乘对方的马方可踏入异域的土地。

人们之所以说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形成,也是希望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现象,借一泓清流,为文成公主诉怨,并表达对她的怀念与尊崇。

在日月山的山顶广场上,竖有“日月山”青石碑和“回望石”,这就是当年文成公主站在呼呼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泪别大唐帝国都城长安,把繁华的帝王之州抛诸身后,过关中,穿秦陇,涉渭洮,越河湟,进入古朴的西宁,在塔尔寺的佛香世界中虔诚祷告,而后来到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素有“草原门户”之称的分界线——赤岭。

在赤岭山顶,文成公主停下玉辇,举目四顾。身后烟雨迷蒙,关于大唐的一切都已经杳无踪影,前路草枯云惨,雪峰连绵,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困苦在等待……她想起临行前,唐太宗曾赐下一面日月宝镜,并说如果想念故土和亲人,可以从宝镜中观看。她取出宝镜,反复照看,镜中出现熟悉的长安景色,一时间愁丝万缕,潸然泪下,悲愤之中,将日月宝镜扔下了山崖。

文成公主西去的脚步并未停留,古老的唐蕃古道上,却从此多了一个充满乡愁和离绪的名字——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当地人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从此故乡成远方……

“赤岭互市”的往事浸透鲜血的石堡城

日月山在唐代以前都叫“赤岭”,因山石都是赤色而得名。它坐落在今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属祁连山脉,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青藏公路通过的山口海拔3520米。日月山位于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还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上建立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以赤岭为界。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一幅塞外景色。

日月山历来是内地前往西藏大道的咽喉,从汉、魏、晋以降,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这座海拔仅3200米的小山似乎不值一提,但它在群山环绕中透出一个隘口,让骑马行走的民族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因而成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交马赤岭”——中原和吐蕃的使者,必须在此换乘对方的马匹,方可踏入异域的土地。

在文明交界的地方,文化的碰撞与商业的交互是必然的潮流,日月山一带,不可避免地成为“茶马互市”重要的贸易场。“茶马互市”起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中原王朝用绢丝、茶叶在这里交换少数民族的马匹。唐初,帝国的东、南、西、北四方边境上,总共开放了近20个“互市”地点,其中日月山下的湟源城就是唐朝与吐谷浑、吐蕃进行交易的最大边贸重镇。据说唐初时,大唐帝国国力强盛,军队蓄养了大约70万匹战马,绝大部分都是从这里交易获得的。当时大约用40尺绢或80斤茶可以换一匹战马,由此可见,双方以物换物的数量之庞大。

如此重要的商贸重镇,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军事重镇。日月山地势险要,一旦扼住了山下的30里长峡,就等于控制了河湟甚至陇右地区,因此为了争夺这里,曾发生过多次血战。

争夺的焦点,则是一座建于隋朝的城池——石堡城。它坐落于日月山东面的一处方台之上,三面绝壁,唯有一条石径盘旋而上,易守难攻,号称“铁刃城”。这座城本是隋炀帝西征吐谷浑胜利的“纪念碑”,但在隋朝末年,吐谷浑首领率众卷土重来,重新占据。后来,吐蕃灭掉吐谷浑后,占领石堡城达60年之久。到了唐朝开元年间,这座城堡被唐朝军队攻占,但10余年后,吐蕃不惜付出重大伤亡,重新夺取了石堡城。唐朝天宝年间,史无前例的夺城战再度爆发,攻城的唐军伤亡3万多人,而守城的吐蕃士兵则全部战死。再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爆发,石堡城又经历了多次浴血争夺,最终被吐蕃统治,而此时的唐朝,也已经日薄西山,早已无力再攻城了。

多年的战争,让这座被鲜血染红了的石堡城成为唐、蕃双方的“伤心岭”。有人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处地方可以比得上石堡城——短短几十年,在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的城堡上,前后有数万士兵丧命。

公主泪成倒淌河“特立独行”的默默温情

文成公主并没有经历石堡城中的那些烽火硝烟,她心里的痛苦,更多是来源于离愁别绪。当她在日月山走下玉辇,跨上马背的时候,或许心里还是有些埋怨的:大唐王朝有的是文臣武将和兵马粮草,却让一个弱女子前去和亲来换取和平。悲苦的她泪如泉涌,顺着日月山滚滚而下,竟然汇聚成了一条小河……

这就是日月山下倒淌河由来的传说。当然,倒淌河其实是一条流入青海湖的内流河,在日月山周边,其他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淌的,唯有它一反常态,特立独行地自东向西流淌,因此得名。人们之所以说它由文成公主的眼泪形成,也是希望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现象,借一泓清流,为文成公主诉怨,并表达对她的怀念与尊崇。“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了解文成公主的人读到这样的句子,自然就能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历史厚重感。

倒淌河距离日月山大约10公里,当文成公主来到河边,她笑了——宗室姐姐弘化公主和当时的吐谷浑王前来迎接。这一事件有历史记载:“文成公主途经青海地区,唐朝封赐的河源郡王、吐谷浑首领和弘化公主沿途做周密布置,热烈迎送,为文成公主建造行馆,又邀请她到本国东都伏俟城暂住,并大摆筵席,赠送礼品……”

弘化公主比文成公主早一年嫁给吐谷浑王,姐妹俩的命运相似,都走上了和亲之路,为大唐的利益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两人在日月山下,倒淌河边相见,自然有诉不尽的衷肠。文成公主的脸上终于出现了开心的表情,她在弘化公主的带领下,还兴致勃勃地前往美丽的青海湖游玩了一番。

千百年时光流转,文成公主的倩影,仿佛依旧徘徊在倒淌河边。这条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却是许多人心中最美的一支,它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一脉清凌凌的水,温柔流淌40多公里,不见滔滔大浪,也不闻哗哗水声,清冽淡泊,涓涓绵长。

文成公主的故事,让倒淌河多了一丝脉脉温情,不过在日月山以西的藏族民间,关于倒淌河的由来却有着不同的版本: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海,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108条河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

如今,我们大可不必去考查哪个传说更为权威、可信,每个传说都为它增添了些许神秘。当有一天,我们满怀着探索和寻觅的热情,来到倒淌河边,分明能在汩汩之中听见一声叹息、一阵私语般的呢喃,或是一句温婉的低诉,似乎有着万种柔肠……

于是在那一瞬间,我们就会顿悟:这是一条女性的河。

凝重的阳关情结经幡簇拥的日亭和月亭

穿越青海远嫁西藏,从长安出发的文成公主,沿着这条祖先拓展的古道,走向遥远的西部,让守望高原的日月山,迎来这铭心刻骨的历史感动。“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就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也像“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天涯海角,漫漫的远嫁之路,必然要有这么一处分手告别的苍凉之地。

于是,日月山便被赋予了凝重的阳关情结。为了中原这片土地的万年长存,为了维持帝王的万古基业,面对一个又一个觊觎者,守着“女婿不打丈人”的平民认识,守着异域和亲的婚姻胜过十万雄兵的认识,文成公主就那么毅然而又悲情地踏上了和亲之路。

在山顶广场上,竖有“日月山”青石碑和“回望石”,这就是当年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站在这里,依稀间还能望见公主远去的背影,让人肃然起敬。

传说中,当年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扔下的宝镜,被摔成了两半,分别化为“日山”和“月山”,这也是日月山之名的由来。今天,日亭、月亭分别在两座山头高高耸立。站在亭前西望,当年崎岖艰难的马道,已变成了连接汉藏人民的康庄大道。经幡飘舞的亭子里,有碑文和壁画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巧破难题的轶事;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是强盛的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这些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与文明的进步,而文成公主作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功不可没,永垂史册。

双亭旁边,是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日月山下,还有一座文成公主庙,矗立着巍峨的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云,无数经幡迎着日光飘扬,表达了人们对公主深深的崇敬。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吐蕃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藏族音乐元素声乐作品《文成公主》风格探析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浅谈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试论吐蕃与唐会盟的安边功能
松赞干布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