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研究

2016-11-24李焕连杨萍李跃凤

继续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模块

李焕连+杨萍+李跃凤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和优势,认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应在考虑从业人员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化设置,并对课程模块化的设置方法以及课程模块的分类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模块化;模块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一)课程模块须做到相关性、系统性和递进性

课程模块须做到相关性、系统性和递进性,这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模块总体框架搭建的基本原则。相关性指所有模块安排均与岗位职能相关。系统性是指课程模块总体应体现履行全部岗位职能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综合。递进性是指课程模块层级随气候预测培训子目标的层级性而呈现层级展开。

(二)课程模块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模块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业务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培训课程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和够用。气候预测岗位工作实务性强,在教育培训中解决部分实践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程模块应具搭配性和可更新性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实践环节子目标,实践子模块与理论子模块的配套性相当重要。这是在课程模块总体框架搭建之后,子模块安排的基本原则。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子模块的子目标也相对独立,但具有巧妙的内在联系。每个子模块代表一项知识、技能,同一个一级模块下,子模块的选择代表了技能或专业知识的搭配。因此,模块的不同选择可以代表不同层次的气候预测业务能力需求。课程模块也应具有可更新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

二、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优势

(一)课程模块化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在学历教育中,高校对短期气候预测这门课程设置的学时安排跨度较长,学生学完课程不能及时应用到工作中,这也说明了短期气候预测课程的学历教育教学效率不高,呈现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浪费。然而,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对要做些什么、如何做等都有个重新学习和认识的过程。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探讨课程模块化设置,认为课程模块化对于人才能力的培养是注重实践性的,加大了实践性和感性认识,避免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状况。

(二)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够体现核心课程理念

一方面,课程模块化的设置体现了核心课程的理念,它不但能及时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增强培训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学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内容取舍的依据是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绝大多数模块都以某一知识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每个模块几乎都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化的典范。

(三)课程模块化能够与岗位层次衔接起来

模块化思想起源于工业生产,目的在于简化设计和制造工作,缩短产品和设备研制时间。培训课程模块化设置能提升学习效率,加快专业人员岗位适应和胜任速度;对于已从事业务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员来说,培训课程模块化设置能够有效节约培训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已处于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的业务人员来说,通过对新技术、新方法及专题研讨的培训课程模块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三、课程模块化设置方法

(一)设置原则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该对不同层次的业务人员分别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描述。事实上,各岗位层次间的能力、技能必然按层次呈现出递进关系,而这一关系将为课程模块化与岗位层次的衔接奠定基础并搭建框架。

对于新上岗的业务人员来说,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分析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对于已工作一段时间,需参加岗位培训的业务人员来说,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培训有效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对于已处于气候预测高级岗位的业务人员来说,需要强调对新理论、新方法以及专题研讨方面的培训。

(二)设置结构

根据不同岗位层次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需求,可将课程分成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专题研讨和学科前沿信息三类模块。基础理论模块是对所有与课程理论有关的内容进行选择压缩,设置最基础、最主要、最实用的内容,同时应强调理论讲解与个例分析紧密结合,剩余其他有关理论内容可以留给学员自学。该模块也是短期气候预测研究领域的坚固基石。技术方法模块是基于基础理论模块,应成为学历后专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模块,是体现核心培训课程理念的模块,强调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而待学员在培训结束之后将培训所学应用到本地化工作当中,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对短期气候预测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专题研讨和学科前沿信息模块是基于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模块,通过对气候预测专题的研讨以及对短期气候预测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的介绍,让学员领悟渗透在这些信息中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目的不是介绍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模块的分类

(一)基础理论模块

基础理论模块是最基础、最主要、最实用的课程内容,以短期气候预测课程为例,它包括气候系统及其变化和预测、大气环流基本状况、大气低频变化及遥相关、海气相互作用和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5个子模块(详见图1)。其中,气候系统及其变化和预测子模块最基础的理论模块内容,大气环流基本状况、大气低频变化及遥相关、海气相互作用和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4个子模块是短期气候气候预测最主要、最实用的理论模块内容。

(二)技术方法模块

技术方法模块是体现核心培训课程理念的模块,以短期气候预测课程为例,主要梳理了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常用的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方法和国内外常用的气候预测业务质量评估方法,该模块包括物理统计预测方法、气候动力数值模式预测方法、动力与统计相结合预测技术和气候预测业务质量评估方法这4个子模块(详见图2)。

(三)专题研讨和学科前沿信息模块

专题研讨和学科前沿信息模块的目的是为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短期气候预测课程为例,专题研讨和学科前沿信息模块包括专题气候预测研讨和短期气候预测学科前沿信息两个子模块。专题气候预测研讨子模块包括气温、降水、ENSO、台风数量、冷空气频次、沙尘频数、农业生产条件等短期气候预测专题。短期气候预测学科前沿信息子模块主要介绍短期气候预测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

五、结语

本文对课程模块化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深层次的研究成果还需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践中继续研究。另一方面,短期气候预测目前仍面临很多科学难题,传统的气候预测理论和方法需要及时更新认识和应用,因此对短期气候预测培训课程模块的设置也应及时做出适当调整,这对丰富和发展气候预测培训教学研究和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宇.“模块化”与“能力本位”:国外职教课程的早期印象及其影响[J].职教通讯,2011(11).

[2]贾凡.开放大学成人模块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4,(12).

[3]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

[4]孙照渤,陈海山,谭桂容等.短期气候预测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I/A系统顺控模块在流量累计中的应用
基于NX的数控加工模块设计与开发
高精度模块式自清洗过滤系统
三个必修模块 教学各有侧重
膜蒸馏模块
IR推出易用的μHVIC系列构建模块,有效简化设计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